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今兒是民間傳統的「中元節」,要說這節,還真挺有說頭,因為它跟除夕、清明、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和七月半。聽著都聽怪異的,您甭急咱先說說這中元節的起源。相傳起源於北魏,是道教與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東漢末年,天師道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後經六朝時期的發展,到唐代確定了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

這就是中元節的來歷。

之所以叫鬼節,咱接著說。傳說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掌管地獄之門的地官,打開地獄之門,讓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還要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各道觀舉行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強調孝道,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所以,中元節實際就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由此也就有了鬼節之說。

佛教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這是印度語,也叫「盂蘭盆會」。意思就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施食物給孤魂野鬼。佛教的這個活動正好和中元節重日,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寺院要舉行超度法會,過盂蘭盆節,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因此,中元節和盂蘭盆節便同時流傳下來了。

「七月半」,說的也是這事兒。陰曆七月十五這天,一般是時到傍晚,開始舉行祭拜儀式。祭祀時,先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將先人排位送回為止,祭拜時間一般持續半個月,「七月半」就是這意思。

祭拜時,得按照輩份和長幼次序,依次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俗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多了,農村地區隆重一些,咱城裡頭,一般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或頭天,從傍晚開始在街頭路口的地方有燒紙祭祖的。

中元節,民間的民俗活動不少,最隆重的就是道觀,比如咱北京在地安門的火神廟、西便門外的白雲觀等道觀,都舉行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福吉祥道場。佛教寺廟也舉行盂蘭盆節活動。

在民間最普及的活動還是放河燈,這裡也有講究。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應張燈祭奠。但人鬼有別啊,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就在那幽冥的地獄裡,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就是在水裡。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燈表現的是既是生者一種心情,也是做的一件善事。

上世紀60年代,中元節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與許多傳統節日一道,都被取締了,改革開放之後逐漸得到恢復。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了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嘚,中元節的這點事兒,大概意思說清楚了。當然這裡還有好多的典故和一些民俗的活動沒有說到,咱得空再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段祺林 的精彩文章:

七夕節的由來和民俗

TAG:段祺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