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門診實錄: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假性」垂體瘤

門診實錄: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假性」垂體瘤

小芳是門診一例特殊的病例,門診以垂體瘤就診,但是她的垂體瘤卻暗藏玄機。

故事回顧

三個月沒有來例假的小芳就診婦科,因為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婦科醫生處理非常謹慎,建議小芳做了全面的激素檢查以及垂體的平掃加增強。激素檢查單顯示甲狀腺激素水平較低,同時磁共振檢查報告單顯示垂體有增大懷疑垂體瘤,建議進一步檢查。

看到這個結果,本來膽小的小芳著實被嚇到,抑鬱焦慮的情緒嚴重影響其學習,最終住進了當地醫院的心理科進行治療。

「假性」垂體瘤被揭露

小芳的母親李女士通過網路了解到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主任是看垂體瘤的專家,於是帶著小芳的所有就診資料來院諮詢。

賈棟主任看到激素檢查以及磁共振檢查後告知李女士:小芳很可能並非是垂體瘤,在門診遇到過幾例類似小芳的病例,也同樣是甲狀腺激素底下導致的垂體增生,在口服了三個月的優甲樂後甲狀腺激素水平明趨於正常,同時複查磁共振也較之前垂體也明顯的縮小,所以這種情況很可能不是垂體瘤而是甲狀腺激素底下引起的垂體增生。針對於該類型的患者一般建議口服優甲樂,一個月查一次激素,三個月查一次磁共振進行對比。

在聽到這個診斷後李女士放下了懸起的心,迫不及待將賈主任的診斷告知目前已經抑鬱的女兒……

針對於這樣的病例,賈棟主任做了介紹,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是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由於神經影像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可以導致垂體增生,患者甚至以鞍區佔位為首診原因。臨床上垂體腫瘤的表現多種多樣,和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垂體增生互有重疊,如果將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垂體增生誤診為垂體腫瘤,而行垂體手術可以引起嚴重的全垂體功能低下,患者需終生激素替代治療,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科普小常識:

垂體增生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多見於幼兒、青年、妊娠及哺乳期;病理性增生常源於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性腺功能低下等。服用外源性雌激素、下丘腦腫瘤及異位分泌下丘腦釋放激素的非垂體腫瘤均可引起垂體增生,但非常少見。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垂體增生是一種病理性垂體增生,經臨床對原發病治療後垂體可恢復正常,故又稱良性增生。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是成年垂體增生的主要原因,有報道成人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81%的蝶鞍呈球形,垂體體積增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的精彩文章:

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的「最佳搭檔」神經內鏡 導航
悉知:容易和腦轉移瘤相混餚的腦部疾病,怎麼鑒別

TAG: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