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是治癒、總是能緩解、偶爾是安慰,過時了!

經常是治癒、總是能緩解、偶爾是安慰,過時了!

作者有言現在,我們醫生還在推崇特魯多醫生墓碑上的座右銘「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偶爾是治癒,經常是緩解,總是去安慰),以此鼓勵自己、教誨大家。我想,是不是也要結合現實,反思一下經典,這也是向經典致敬。

這句經典名言的來歷和背景

特魯多出生和生活在19世紀,早年在攻讀醫學時不幸就罹患了當時無法治癒的疾病,肺結核。他苦難病痛的一生,是在給自己看病、研究結核疾病、給他人看病中度過,幸運的是他長命百歲。

特魯多於1915年死於肺結核,墓碑上刻著他的座右銘:「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毫無疑問,這是特魯多醫生對自己與病魔鬥爭以及懸壺濟世一生的深刻理解。他在告誡醫者和世人醫學的局限性:多數疾病是無法治癒的,醫者能做的多是緩解病情,更多的是安慰病患。

19世紀是西方科學啟蒙的時代,著名的有自然科學三大發現: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對醫學而言,四體液學說已經窮途末路,生物醫學模式剛剛顯現苗頭。那時候,人類剛剛認識了細胞和細菌、剛剛有了無菌觀念、剛剛有了麻醉、剛剛了解了血型等,一切都是剛剛開始。風行的醫療手段是順勢療法、江湖醫術、放血療法……

可以說,當時是醫學無能為力的狀態,醫學是無能的時代。他這麼說,有情可原,我們也非常理解。當然,即使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有其深刻意義。

現代醫學突飛猛進,這句話已不合時宜,但其精髓永存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雖然醫學還一直在路上,雖然依然有很多疾病無法治癒,但是醫學科技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抗菌素、各種精細手術、各種止痛藥物、各種靶向藥物、各種器官移植……

因此,有很多疾病能夠做到治癒,對於目前尚無法治癒的疾病幾乎都可以做到緩解癥狀、延長生命。由此人類的壽命也得到極大延長。

作為醫生,你拿著現代化的「金剛鑽」治病,卻以二百年前的標準要求自己,是否有貶低自己、鼓吹自己無能、寬以待己、逃避責任之嫌?拿這個話去糊弄群眾,似乎也不夠厚道吧!

再說說「總是去安慰」,我們做到了嗎?隨著醫學技術發展、各種精密高檔醫療設備的大量應用,臨床分科越來細微,現在的醫生更依賴的是冰冷機器,繁忙的醫療工作也減少了和患者的溝通交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醫物理疾病、忽視心理問題,嚴重缺乏了對病患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安慰。「總是去安慰」我們失去的太多太多。所以說,偶爾是安慰,是對目前醫療現狀的客觀現實描述。

現代之醫學現狀,如果套用這句經典名言的話,我想應該是:經常是治癒、總是能緩解、偶爾是安慰。

我們的目前應該做到的:經常是治癒、總是能緩解、總是去安慰。

我們未來的目標應該是:總是能治癒、偶爾是緩解、經常是安慰。

謹以此文,與醫者與同行互勉。

同意的,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非醫 的精彩文章:

TAG:醫非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