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耐藥性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炎驗案
患者余某,女,51歲
因「胃脘隱痛伴發現幽門螺桿菌4月余」就診
首診
20170223
患者就診時自覺食不下,脘腹隱痛,反酸燒心,時有口苦。眠可,二便可。胃鏡提示:淺表性胃炎。曾規範服用克拉黴素、甲硝唑、果膠鉍、奧美拉唑四聯治療後癥狀不緩解。舌尖紅,苔薄膩,脈弦滑尺弱。
辨證屬於肝胃不和、痰熱互結。治以小陷胸湯加味,清熱化痰、制酸和中,囑複查HP。處方如下:
黃連6g 法半夏30g 全瓜蔞30g 炙甘草10g 煅瓦楞子60g
7付
複診
20170302
患者以上方調服1周,複診時見:諸症緩減,十去其四,複查HP仍陽性。舌象脈象仍如前。
中藥改予香砂六君子湯加味,益氣健脾、行氣化痰以固根本。
處方如下:
砂仁10g 木香10g 党參12g 炙甘草10g 茯苓15g 生白朮15g 麥冬15g 北沙參15g 蒲公英30g 黃柏12g 陳皮15g 法半夏12g
14劑
三診
20170316
患者以上方調服2周,三診時見:諸症平穩,十去其六。舌淡暗,苔薄膩,脈弦尺弱。效不更方,繼續以上方加減鞏固。
砂仁10g 木香10g 党參12g 炙甘草10g茯苓15g生白朮15g麥冬15g北沙參15g蒲公英30g枳殼8g陳皮15g黃連8g
30付
四診
20170427
患者以上方調服4周,四診時見:諸症微,十去其八,複查HP仍陽性。舌淡暗,苔薄白,脈細短滑。。
中藥改予香砂六君子湯合小陷胸湯加味,清熱化痰、益氣健脾以改善脾胃之微環境。
處方如下:
砂仁10g 木香10g 党參8g 炙甘草10g茯苓15g生白朮15g全瓜蔞30g法半夏15g蒲公英30g枳殼8g陳皮15g黃連8g萊菔子30g
30付
按語
HP陽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是因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會出現餐後噯氣、噁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癥狀。幽門螺桿菌在患者體內長期寄生、繁殖,隨著病情的發展,幽門螺桿菌會使菌群失調,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癥狀。西藥的四聯及三聯療法,在一定時期內治療幽門螺桿菌曾經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但近年來HP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越來越嚴重,成為耐藥性HP陽性胃炎。較多的經過正規與不正規的四聯與三聯療法治療的患者,又出現了重複感染,且再次用藥,療效欠佳。
HP陽性胃炎在中醫學系統中可歸屬於「胃脘痛」「痞」「痞塞」範疇。《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壽世保元?心胃痛》言:「胃脘痛者,多是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煎煿,復食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自郁成積,自積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雜,妨礙升降,故胃脘疼痛。」
本例患者因脘痞隱痛伴HP陽性4月就診。自覺食不下,脘腹隱痛,反酸燒心,時有口苦。眠可,府行可。胃鏡提示:淺表性胃炎。曾規範服用克拉黴素、甲硝唑、果膠鉍、奧美拉唑四聯治療後癥狀不緩解。舌尖紅,苔薄膩,脈弦滑尺弱。故綜合辨證為肝胃不和、痰熱互結,治以小陷胸湯加味。小陷胸湯加味可清熱化痰、制酸和中。服用一周後諸症緩減,複查HP仍陽性,舌象脈象仍如前。改予香砂六君子湯加味,益氣健脾、行氣化痰以固根本。繼續調服6周後諸症平穩。舌淡暗,苔薄白,脈細短滑。效不更方,繼續以上方加減鞏固。
小陷胸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七》:「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主治胃脘痰熱證,方中黃連苦寒而瀉心下熱結,半夏辛溫而蕩滌心下痰飲,全瓜蔞甘寒滑潤而蕩滌熱痰、導痰開結。本病例中,三葯相伍,清熱滌痰散結,標本兼顧,以治該患痰熱互結心下之胃痛。該患反酸燒心、時有口苦、脈弦滑,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之肝胃不和之症,故方中加味煅瓦楞、炙甘草,以平肝和胃、消痰祛瘀,配合諸葯可加強療效。
香砂六君子湯出於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主治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為病。柯琴曰:「人在氣交之中,因氣而生,而生氣總以胃氣為本。若脾胃一有不和,則氣便著滯,或痞悶噦嘔,或生痰留飲,因而不思飲食,肌肉消瘦,諸證蜂起,而形消氣息矣。四君子氣分之總方也,人蔘致沖和之氣,白朮培中宮,茯苓清治節,甘草調五臟,胃氣既治,病安從來。然撥亂反正,又不能無為而治,必舉大行氣之品以輔之,則補者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陳皮以利肺金之逆氣,半夏以疏脾土之濕氣,而痰飲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滯氣,縮砂以通脾腎之元氣,而膹郁可開也。君得四輔,則功力倍宣,四輔奉君,則元氣大振,相得而益彰矣。」
該患二診舌尖紅、脈弦滑尺弱,為陰虛火旺之象,方中加黃柏配砂仁、炙甘草取「封髓丹」意,以降心火、益腎水;三診加北沙參、麥冬配炙甘草取「沙參麥冬湯」意,以甘寒救其肺胃之陰津。四診香砂六君子湯合小陷胸湯,繼續清熱化痰、益氣健脾以改善脾胃之微環境。因蒲公英專入肝、胃二經,具有清肝達郁、消癰散腫之能,故方中加蒲公英以清胃定痛而驅幽門螺桿菌。
本案核心病機乃脾胃氣虛、肝胃不和。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又曰:治病必求於本。該患葯後諸症顯減,舌象脈象明顯改善,此遵「陰平陽秘」之旨也,「健脾胃、保胃氣」實為大法。


TAG:華祥醫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