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0、80、90,各年代理財觀念大總結!你屬於哪個年代?

70、80、90,各年代理財觀念大總結!你屬於哪個年代?

如今,職場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其名曰「三代同堂」。70後、80後、90後齊聚一間辦公室,每代人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不僅在生活觀念、工作方式、婚戀觀念等方面存在分歧,理財觀念也是大為不同。下面小編便為大家來總結總結。

消費觀念差異

都說三年一代溝,更何況十年、二十年?

70年代:大部分典型的技術工人出身,年輕時吃過不少苦,深知錢來的不易。因此每月的工資日也是他的儲蓄日,留出家庭日常開支的必要部分,剩餘的存銀行、存定期,反正不要動。

80、90年代:成長在富裕境況中和優越條件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表現出各種積極的休閑態度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懂得享受生活,經常約上三五好友聚聚。每逢工資日留下足夠的生活費後便是還貸款和信用卡,最後剩餘的資金配置,用於購買流動性強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炒股,炒基、炒黃金。

投資風險差異

70年代低風險:「股票、期貨什麼的風險太大了吧,還是求個安穩的好,把錢存在銀行等利息、配置些穩利精選基金這樣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不也挺好嗎?」

80、90年代高風險:「銀行存款、國債等投資的收益太低了,就算把錢全投進去也賺不了幾個錢,何況銀行也有風險。說到底,還是炒股和P2P比較划算,雖然風險高了點,但收益高啊,再說有幾個炒股不是碰運氣的。」

投資產品選擇差異

70年代:鑒於此年代在消費習慣及風險選擇上的不同,可想而知,他們絕對會偏愛銀行。最好的選擇是定存,要不就是銀行推出的中短期理財產品,偶爾也會拿出小額資金做相對靠譜的民間借貸,絕不想涉及股票這類東西。「股票?別,一聽就感覺虧得慌!」(小編就和母上大人為此爭論了一天,最後只能說:嗯嗯恩,行行行,銀行最好,你說什麼都是對的)

80、90年代:看重理財收益,敢打敢拼,追求刺激。一般會傾向於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理財,如P2P、期貨、股票、黃金都有涉足。

當然90後和80後還是有不同之處的,一般90後除了家裡支持的情況外,大部分人的資金都比較薄弱。這部分人群中,要麼還是象牙塔的學生,要麼就是初入職場的新人。大部分人還是抱著為未來理財積澱的目的,因此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大多都比較偏愛起投門檻低的網路理財產品,主要還是在P2P產品上。例如咱們皓添金融便是50元起投,完全無門檻,值得擁有,有沒有?!

GIF/324K

北京某高校在校大二學生小李表示,自己在餘額寶火爆之初就開始接觸網路理財,最為看重它的就是餘額寶,當時高達7%的年化收益,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還要高出一截。但隨著餘額寶收益的不斷走低,小李同學開始嘗試P2P理財,這類型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在8%~15%之間,而且一定規模的P2P理財平台不僅有銀行作為資金託管,還有第三方作擔保,可以說不僅收益高,而且安全也有保障。

現如今,網貸平台憑藉著自身的優勢迅速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只需在某一平台上存入一定金額,便可輕鬆理財。跟傳統的理財方式相比,便捷、易操作、高收益的特點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林看勢 的精彩文章:

TAG:蘇林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