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留在北京,他的故事成了段子,也將成為傳奇

為了留在北京,他的故事成了段子,也將成為傳奇

#老三,搖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有時候像唐吉坷德,有時候又像一頭老黃牛

老三,搖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有時候像唐吉坷德,有時候又像一頭老黃牛,抬頭夢想,低頭悶悶的幹活,但心中那股與天爭高低的「勁兒」,恰如一團火焰,久久未曾熄滅。

老三在七夕節那天「忽然」領證了,讓今年的七夕節與眾不同。沒有一點防備,沒有一點緩衝,讓我們這幾個哥們一時沒有緩過神兒來。那一天老三「詩性」大發,「曾經似萍飄零,如今比翼在天」,這也是他「前前半生」的真實寫照,這愛情讓老三徹底陶醉了。

老三是一位超級自信的人,但凡跟他講過的話的女生,他都認為那些女生喜歡自己。有時候,他會問我們,是不是某某喜歡我?我們總是調侃一番,人家眼瞎了嗎?其實,老三總是能把女生「逗開心」,因為當他跟女生說話的時候,老三會緊張,他都會用標準的「德州普通話」,一本正經的跟女生說,嘴哆哆嗦嗦,說完嘿嘿一笑,露著一排大門牙,他把自己給逗樂了……

#老三的「愛情觀」,像是沈從文《邊城》筆下的翠翠,純凈略帶憂傷。

在大三的時候,老三喜歡上了一名同級不同班的女生,一時間老三陷入了單相思的「熱戀」,他認為自己喜歡一個女生,她就應該給自己答覆,喜歡還是不喜歡,單刀直入,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這就是老三的「愛情觀」,而這位女生即不答應也不拒絕,而是直接不搭理,老三傻傻的以為還有「機會」,單相思好多年,直到碩士研究生畢業,他還是一個人。

雖然老三也是一個「很沒品」的人,但老三的「愛情觀」,像是沈從文《邊城》筆下的翠翠,純凈略帶憂傷。沒有世俗的渲染,沒有社會化的過度雕飾,滿懷期盼,等待幸福……後來。老三跟我說,在北京,35歲再結婚,他一定要等到能夠與他打拚的人,不然就不結婚

那天,他終於等到了。

畢業後的老三,開啟了一個人的freestyle,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來回的擺渡,他一直在尋求一個點,一個足夠撐起他夢想與現實平衡的點。從重慶到濟南,從濟南到北京,從北京到德州,從德州又回北京,這期間的顛簸、迷失與尋找在外人來看,純屬的是瞎折騰,特別是對於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留在父母身邊或者擇一城而居,結婚生子,才是該有的套路。

而老三,總是想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路,這世間任何千難萬險,都阻擋不了freestyle的老三。在讀大學時,老三這「不尋常的路」早已初現。在準備研究生考試時,《政治》一科要想獲得高分,並非易事。死啃教材書,是獲得高分比較靠譜的途徑。而此時的老三「另闢曲折」,左手拿一本《毛澤東文選》,右手啃著茴香餡兒的包子,「啃了」一個夏季,又「啃了」半個冬季,最後成績放榜,《政治》竟將得了高分,他嘿嘿一笑,只道一句「蒙的」。

#「另闢曲折」亦或「劍走偏鋒」,不隨大流走「獨木橋」,我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freestyle。

還有,老三為了學好英語,買了一台收音機,有A4紙那麼大。夏天的清晨,老三總會穿著短褲、拖鞋,左手複習資料,右手拿著收音機,聽著固定的英文新聞頻道,轟轟隆隆,像是騎著自行車聽說書的老大爺,引來無數路人側目。每次路過一排排學生宿舍,都不敢與他同行,就怕偌大的播音聲會吵醒還在睡夢中的同學們,一臉嫌棄的從窗戶伸出腦袋「罵街」。也正是因為如此,老三越「軸」,「軸」的讓人咬牙切齒,非要把英語學出個道道來。

後來,老三隻身一人在北京,夜晚「寂寞難耐」,很多人可能會去酒吧,或者去健身,老三覺得這些太俗,他花了2萬塊報了一個國際英語班,上課的都是老外。他說,這個錢花的值,將來我要做國際律師案子,這是給未來「投資」,而這2萬塊,是他身上唯一的大額積蓄。

這讓我想到,「另闢曲折」亦或「劍走偏鋒」,不隨大流走「獨木橋」,我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freestyle。這麼說,其實每個人都會,而唯有老三「不撞南牆不回頭」,這就是區別。有夢想不算偉大,能把夢想落到實踐,不因金錢、挫折而改變,才是真正的偉大。

畢業後的第一年,老三在濟南找了一份保險的工作,工作的內容與自己夢想的工作格格不入,即便領導高新挽留,毅然選擇離職,隻身一人來到北京,選擇從事一名實習律師。工作一年,發現要能夠融入北京律師圈,出奇的難,像是一座圍城,思想、人脈、經驗,根本無法與北京的律師相提並論,碾轉一年,從事律師工作幾乎沒有收入,反而搞了很多「副業」,勉強維持生計。這次老三的「軸」終於敗下陣來。這次,他選擇的離開,卻未曾傷感。

他說,我還會回來。

回到德州某縣的老三找了一份大型公司的法務工作,可觀的月薪、免費提供的宿舍、自由的辦公環境,在一個縣級城市裡,這已經是一份「上等」的工作。而且老三所做的法務工作對這個公司而言,具有「開創性」。沒想到,工作2年之後,他說即便未來我在這再工作5年,你會發現,跟現在的我並無任何區別,沒有挑戰性,更無升職的工作,老三再次選擇離開。

#既然選擇了北京,安逸的生活就與我無緣,五年之後,十年之後,我可能會年入百萬……

而這決定,也招致父母、朋友、律師前輩的種種議論之後,老三仍然選擇了北京,這次他已經成為一名職業律師。在北京從事律師行業,一般採取「底薪制」或「合夥制」收入模式,區別在於「底薪制」跟城市白領一樣,不管能不能接到案子,事務所都會給予固定的工資收入。而「合夥制」需要與其他律師共享案源與人脈,接不到案子,就等於沒有收入,但接到了案子,收入要比「底薪制」高。在這情況下,老三還是選擇了「合作制」。

這對於初到北京,沒有人脈、案源的律師新手而言,無異於封殺了自己的退路。老三說,這次我要「破釜沉舟」,「底薪制」會麻醉自己,像是一個離不開媽媽的孩子,永遠成長不起來。既然選擇了北京,安逸的生活就與我無緣,五年之後,十年之後,我可能會年入百萬……

很多人,因為「安逸」最終敗給了「夢想」。有的人選擇「安逸」,是因為他已經有車房;有的人選擇「安逸」,是因為他已沒有奮鬥的勇氣。夢想就像一座大山,有的人選擇愚公移山,有的人選擇「繞行」,有時候繞著繞著,就忘記了這座大山,如死一般沉寂。

其實,這世間根本就沒有去不了的城市,也根本沒有回不了的「家鄉」。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在家鄉工作,都會有讓人砥礪奮進的故事。在當下中國,社會已經為人們開啟各種上升的渠道,無論你選擇哪一種,「奮進」永遠都是每一位中國人生存的「底色」。

雖然生活仍舊充滿了各種「苦難」,即便房價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即便你升職無望,即便你生活很疲憊……但生活的「勇氣」永遠不能丟。好好感悟這個世界啊,你總會尋找到一款適合你的生活方式,總會尋找到滿足所有幸福幻想的有效路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清談 的精彩文章:

「黃燜雞的作坊、海底撈的後廚」…論國人的「吃相」

TAG:不清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