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職場上,不要做會被劉強東開除的那類人

職場上,不要做會被劉強東開除的那類人

你肯定有這樣的「臨床癥狀」:

1.接到任務並得知截止日期後,不馬上著手,反而先找些輕鬆的事情娛樂一下;

2.每次準備開始做事之前,都要醞釀很長時間的情緒;

3.下定決心開始做事情,卻又鬼使神差地拿起了手機刷個不停;

4.在做事的中途突然產生其他的想法,就立刻停下來去干不相關的事。

你生活中肯定會有這種朋友總是會用「你等會兒」「我回頭弄」「下次吧」這幾句慣用詞來暗示自己或者打發別人,一邊放縱自己沉迷於娛樂,一邊忍受著內心止不住的焦慮。

最近,京東內部發布了《京東人事與組織效率鐵律十四條》其中有一條「24小時原則」讓人印象深刻。

在規定中,劉強東提到:公司不允許拖拉,對郵件的回復一定要快!即使你出國,也要下了飛機就回復,超過24小時不回郵件的高管,公司立刻開除!

這樣的高效率執行,讓京東快速成長為電商巨頭;在高速競爭的互聯網時代,還能保證快速前進的腳步。

這看似苛刻的鐵律,針對的就是現代人的通病——拖延症。

拖延症就像慢性毒藥滲透到很多人的生活中

打開經典名著,準備全神貫注讀一章節,剛坐下,想去喝杯牛奶,倒牛奶的間隙刷了會兒微博,發現一直在追的劇更新了,不由自主地看了起來。

轉眼快1點了,書一個字沒看,只能懊悔地去睡覺,日復一日,總有各種事情分神,書卻還是新的。

立志要用三個月時間瘦成一道閃電。做了完美的計劃表,報名了健身班。三個月過去了,健身班就去了3次,體重原地打轉。

離提交項目報告還有3個月,放心玩;還有2個月,慢慢來;還有2周,有點小焦慮;還有兩天,抓狂,東拼西湊,草草寫完。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80%的大學生和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書櫥里《資本論》都落灰了,還只會刷朋友圈「10分鐘看懂經濟學」。

裝滿了哈佛公開課的硬碟被塞到了箱底,《歡樂頌》卻已看完了全集。

在拖延這件事情上,人往往比他能想到的底線還要懶。

很多人的拖延,都是為了逃避

武俠小說大師古龍,以「拖稿」著稱。林清玄曾經當過古龍的責任編輯,有一次被古龍拖稿氣得忍無可忍,便自己揮筆寫了一篇稿子。其中內容大概是在西門吹雪、小李飛刀等人被邀請去少林寺的路上被少林埋下的炸藥給炸死了,最後以「從此江湖恢復了平靜」一句帶過。

古龍為了掙錢往往好幾篇書稿一起寫,卻又因為實在無法戰勝重度拖延症,只好找了很多人代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古龍的武俠小說,多多少少都有其他作者的創作成分。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也有拖延症。

文藝青年們心中的「男神」王家衛,也是個當代有名的「拖稿王」。《一代宗師》前後籌備了13年,又拍攝了3年,被調侃為「一代失蹤」的電影。不僅拖延得梁朝偉、章子怡等演員扛不住,連投資人也深受其苦。

但對普通人來說,既沒有大師過人的天賦,也沒有遇到高人指路的運氣,他們的持續性拖延只是為了偷懶,逃避那些有難度、有挑戰性的事。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過於關注自己一時的情緒,是不懂得推遲滿足感的一種表現,就像小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就非要馬上得到不可一樣,這樣的做法會大大削弱一個人的自制力。

例如覺得自己不開心了,得放鬆一下,上上網;感覺有點小累,先看一集劇休息下......

這樣因為不自製而導致的拖延更容易把我們拉進「焦慮怪圈」。

一邊制定完美的計劃,下定決心好好完成,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心裡又想著:

「這次我得早點開始」「我得馬上開始」。

焦慮開始加重,壓力也逐漸加重,卻又繼續埋頭玩手機。

之後回顧自己所浪費的時間,陷入到已經無法挽回的焦慮與矛盾中。

總是一邊管不住自己,一邊嫌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

PPT做起來很枯燥,就拖著不做;論文太燒腦,要查的資料太多太煩,就拖著不做;完成這個項目勞動強度太大,太累了,就拖著不做。

你不是愛拖延,而是愛逃避啊。

很多人只願意做速成的事,卻總是拖著那些對未來真正重要的事

今年年初,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大火。很多人都為主持人董卿淵博的詩詞積累所折服。而她之所以能夠詩詞歌賦信手拈來,有賴於她堅持多年的習慣:從來不把手機帶進卧室,不管有多忙,每天都必須抽出一個小時讀書。

她曾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美人在骨不在皮,雖然董卿已經四十多歲,但是那種內在美讓她依然熠熠生輝。

行為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未來折扣」,是指當一件事離完成還剩下很多時間,那麼這件事看上去,就沒有它實際上那麼重要。

哪怕知道只要堅持做這件事,10年之後就可以成為人生贏家,但是因為眼前看不到成果,也會拖著不做。

一位做科技報道的記者朋友跟我說,有時候在他們報道過的新產品或新模式的後面,經常會看到有不少人驚嘆或感慨自己也曾有過相同或類似的想法。

你的想法,有一千個人想到了,有一百個人準備做,只有一個人做了。

這其中或許是因為缺乏勇氣,或許是缺乏條件,或許僅僅是因為拖延。

長期拖延讓人有時候感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觀者,沮喪的不是沒有實現夢想,而是甚至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亮劍》里有個情節。李雲龍同趙剛商量搞一個特別小隊,挑選會武功的戰士,趙剛說:「那好,這事你儘快去辦!」李雲龍說:「不用儘快,我馬上就去!」

在國內外很多頂尖的互聯網公司內部,都流傳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法則。一旦有什麼新的想法,會馬上去執行,然後通過一次次迭代修正完善,絕不會論證到完美才開始做。

戰場刀槍無情,商業世界波詭雲譎。

有時候晚一步就是輸了一場戰爭,錯過一個時代。

如果說工作上的拖延尚可挽救,情感上的拖延卻可能會造成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2014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哭了很多人。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歌里滿是兒女對父母的歉疚和遺憾。

年幼的時候尚不知事,年輕的時候在外打拚,你總是想時間還很多,父母還健在,有的是機會看望他們,於是回家的日期越拖越遠。

賈玲在《喜劇總動員》的舞台上深情演繹的小品《你好李煥英》,就是為了追憶母親。當她終於有能力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時,母親卻因意外突然離世。

人生中有些事情可以補救、重來,但有些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你曾經因為拖延錯過了什麼?」五花八門的回答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每次她叫我做點什麼事,我都說等一會兒等一會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次數也越來越多,而我也錯過了她。」

我們的時間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一次性使用產品。

有的人拖著不去醫院看病。他雖然對身體的不適感到恐懼,但更恐懼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寧願沉浸在自己得不到任何確認的猜測里。

其實很多重病患者都是在一開始對身體釋放的一些小信號掉以輕心或諱病忌醫,把小病拖成大病。等到萬不得已去醫院的時候,已經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最後,你的拖延症終結了,你的生命也終結了。

拖延症雖然頑固,但也不是不治之症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做事效率,戰勝拖延症呢?

1.抽離你所身處的休閑環境

不要求你「頭懸樑,錐刺股」,只要別窩在沙發或者癱瘓在床。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總要求我們坐端正,手背後,身子不能歪不能扭。對坐姿的嚴格要求其實也是為了保持精神狀態上的緊繃。

所以當你準備工作或學習的時候,請乖乖擺脫一切會讓你懈怠、分神的場所,走進圖書館、書房、教室、辦公室這類安靜的地方,周遭嚴肅的氛圍也會使你自然產生一種緊迫感。

2.遠離一切可以使你分神的東西,尤其是手機

一期關於拖延症的TED演講中, Tim Urban用一個幽默、生動的小故事闡釋了拖延症患者的心理機制:

非拖延症者的大腦中有一個理性決策者緊緊把持著方向盤。而拖延症患者的大腦中,多了一隻及時行樂的猴子,它總是給這個理性決策者搗亂。

很多人做事拖延是因為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分散注意力。

所以工作時應該杜絕一切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例如工作時直接關掉手機或者設置成勿擾模式,用電腦時盡量不打開網頁,不要在手邊堆放零食等。

3.高效率地完成你手中要做的事情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發明的「番茄工作法」是一個簡單又可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對治療拖延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當一項任務擺在面前時,先把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在這段時間專註於手頭的事情,直到番茄時鐘響起,休息5分鐘。每經過四個番茄時鐘之後,休息25分鐘。

這種工作法可以有效地減輕你的時間焦慮,鞏固你達成目標的決心,避免工作過程中無意義的拖延。

4.任務完成後記得獎勵自己

遊戲之所以能使人上癮,是因為其中的獎勵機制。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遊戲,都會在玩家完成一個任務後以不同的形式予以獎勵,玩家為了獲得誘人的獎品,努力地闖下一關又一關。

在克服拖延症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獎勵辦法。尤其是當你在強迫自己去做本不情願的事情時,獎勵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力。

在開始一項工作之前,你先預想完成它之後如何犒勞自己,可以是一場酣暢淋漓的shopping,也可以是一頓美味的大餐,或者是去電影院吃爆米花看電影。這個獎勵無形中激勵著你儘快做完手頭的事情,不再無謂地拖延時間。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是什麼一下子結束了你的長期拖延?」有人說:

「突然有一天睡夢中驚醒,今年我已經30歲了,如果我再不努力,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以前因為不懂事,變成了現在的我,過著現在的生活。但是如果因為以前的不懂事,我的後半輩子都得為此買單,我不甘心。」

願你能為自己的人生買單,不要再當一個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待產孕婦被逼跳樓:請記住,剖腹產還是順產,產婦說了算!
中國式婚姻:嫁了人,就得忍
趙薇上綜藝狂圈粉 1年前她因一部電影被罵到沉默
我很害怕街上那些賣爆米花的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