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什麼樣的音頻知識讓蜻蜓FM積累兩億用戶

是什麼樣的音頻知識讓蜻蜓FM積累兩億用戶

2011年9月以一款IOS應用上線的蜻蜓FM,最初以做廣播聚合器起家,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的緊密結合,音頻行業很快獲得了資本的高度認可。

2014年底,蜻蜓FM迎來了爆發,註冊用戶超過了1.2億,日活躍人群達600萬。

並在2016年初,拆除VIE結構,獲得D輪融資,在外界看來,蜻蜓FM無疑是互聯網音頻行業的領跑者。

目前蜻蜓FM已經發展為聚合全球3000家中文電台、全國1000家高校電台、12000名主播,聚合超過900萬小時的有聲節目,內容覆蓋音樂、科技、新聞、財經、商業、小說等各種類型的綜合類音頻平台。

《矮大緊指北》上線一個月付費用戶超10萬人;豆瓣時間上線5天銷售額破百萬元;得到上線一周年實現2.4億的銷售額;微信讀書則推出了讀書電台和講書功能,迅速跑馬圈地。

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已突破5億,移動音頻行業滲透率超過50%,各應用平台移動音頻App累計下載量破10億次。設備月活躍度平均值大於5000萬台,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市場潛力巨大。

如今,人們學習的方式已經不僅限於書本。

而是一個由網路、視頻、音頻、實體書籍等組成的多媒體矩陣,通過對媒體矩陣里不同媒體的有機調用、結合,可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而音頻學習是人們系統性學習一項知識的敲門磚:你可以花很少的時間去聽音樂、藝術、文學等不同板塊、不同領域的知識,當你覺得這個知識值得你去深入學習,或者感興趣的話,可以再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看書、視頻等方式深入學習和了解。如果對該領域不感興趣,那麼你花費的也僅僅是幾分鐘的業餘時間。

隨著碎片化時代的不斷加劇,相比起其他媒體形式,音頻節目可謂是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音頻是人們獲取知識成本最低且最能被碎片化利用的工具,因為它對人體感官的佔用率是最低的,除了耳朵以外,其他的感官基本不需要用到。

隨著音頻內容呈現百花齊放的趨勢,新的一輪互聯網巨頭爭奪戰在所難免。

就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爆款音頻節目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IP:《好好說話》上線一天時間就有三萬人買單,銷售額突破500萬元,這幾乎可以說是《奇葩說》這個大熱IP的功勞;《吳曉波頻道》、《矮大緊指北》、《郭德綱2017精選相聲》無不背靠著一位自帶粉絲的網紅……大IP資源十分稀有,誰能夠在短時間內圈得越多的大IP,就越能夠奠定自己在知識音頻領域的地位。

內容對於移動電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如今打破專業化的門檻,最大程度挖掘用戶提供的優質內容是不少移動電台藉以起家用的招兒,因此幾乎所有的靠UGC起家的移動電台都做到把技術門檻降到最低,為每一個有表達欲的人提供創建自己電台節目的機會。

然而長此以往的代價就是很多優質專業資源被大量相似無用信息所覆蓋,用戶無法在短時間內辨識到有用信息,從而帶來糟糕的產品體驗。

而PGC起家,專註優質內容,無疑為蜻蜓FM發展PUGC(即專業個人生產,PGC+UGC)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蜻蜓不僅邀請了傳統電台主播,專業的聲音玩家,還邀請自媒體和垂直領域KOL在線製作內容。目前,不僅包括馬紅漫、張紹忠、邱震海、會長馬睿等知名主播及自媒體KOL,DJ白雪、張明等草根主播也憑藉其優質內容獲得了粉絲和變現的雙贏。

蜻蜓FM主要的盈利模式來自於兩個方向,第一是廣告模式,除了蜻蜓FM平台的頁面露出廣告之外,也有一些嵌入式的,比如電台或節目等進行協議合作,替換或植入廣告。

第二種模式就是用戶付費的模式。

2014年,蜻蜓和國內最大的有聲書版權商央廣之聲合併,包括與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運營商開展獨家合作。比如運營商會有看書、聽書的產品,裡面都帶了蜻蜓FM的音頻。用戶如果訂閱的話,這裡面會有很大的一塊商業價值,目前這部分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因此優質內容的稀缺性也是各大知識電商平台為之頭疼的問題。

而優質內容也是提升用戶留存率和復購率最重要的一環。

而付費模式的開啟,反過來又可以鼓勵音頻創作者創造出更多優質內容。

通過付費這把巨大的篩子,可以沉澱出優質內容,從而淘汰劣質的產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思 的精彩文章:

TAG: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