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時制宜——一位盲人醫師的臨床筆記

因時制宜——一位盲人醫師的臨床筆記

四季、月份、節令、時辰,

構成了中醫的時間醫學體系。

按摩同樣須因時施治。

春三月,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就是著名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也是我最喜歡的《內經》篇目之一,朗朗上口,醫理精奧,是美文,更是大道。古人素來強調:要「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認為:對自然界陰陽的變化,「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並以此指導臨床,據統計《黃帝內經》中,涉及季節時令的篇目就達五十九篇。可見先賢們對於因時而養生,因時而治療的重視。

中醫治療學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三因制宜」。因人、因時、因地,全面辨證並確定治法。我們按摩也自然離不開這一治則的指導。

春季,少陽氣長,萬物升發。

這個季節,腠理由緻密轉為開放,肝膽之氣主時。人體如大自然一樣顯出欣欣向榮之象。但也正因為此,也是宿病易發,外邪易侵的時候。所以,感冒、面癱、高血壓、哮喘等疾病比較多見。在按摩臨床上,春季是疾病多發,病情變化複雜的一個時期,治療上也須多方考量。此時,少陽氣升,少火生氣,不可因陽亢而施攻瀉,但若補益又易生火傷陰使陽亢於上。因而在手法選用上,以八法中「和」法為最宜。一是和解營衛,驅邪固表,防治感冒、皮膚瘙癢等。二是調運少陽,使少火生而陽不過亢,防治眩暈和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三是柔筋解肌,肝主筋,春季肌肉筋膜得以舒展條達,此時施以手法可以很好的治療慢性筋傷,如頸肩腰膝的勞損和陳舊性損傷。此時,手法應平補平瀉,柔和深透。選經配穴以肝膽二經及諸經筋結聚處為主。

夏季,天氣炎熱,萬物繁華。

此時陽氣旺盛,腠理開泄,心與小腸主時。人體在這個季節也表現出氣機暢達,陽熱炎上的特點。容易發生中暑、血壓升高、消化不良、血糖升高等現象。在按摩臨床上,我們最常見的夏季證候就是炎熱和傷陰。汗出太過,陽氣亢上都會傷及陰氣。因此治療上多選用「通」法與「散」法。一是開通腠理玄府,使汗出有度,熱從汗出。二是疏散陽氣,使氣機運行暢達,不致熱雍氣鬱或亢而不下。三是調理脾胃小腸,使津液化源不竭。四是散邪通脈。夏季陽氣旺盛,肌腠豁開,按摩時通過疏導開通的方法可以啟門逐盜,治療一些宿疾。比如風濕關節病、痰喘、寒哮等。這也是「冬病夏治」的理論基礎之一。手法上要求輕靈舒暢透達通利。選經配穴多取背俞、諸陽經、經筋、皮部等。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除非攻邪開郁,不可過用強力手法以防過汗過泄而致陽脫。

秋季,氣溫轉涼,萬物收斂。

此時陽入於內,腠理收密,肺與大腸主時。人體在這時也表現出陽消陰長,機能轉衰的特點。容易發生咳喘、皮膚乾燥、泄瀉、便秘等現象。秋季,我們最常見的就是乾燥和寒涼。燥邪犯肺或內燥陰傷,就會出現乾咳、喘促、皮膚毛髮失榮。氣溫轉涼,引動內寒,一些風濕關節疾病也會複發。為此,我們治療上多用滋陰潤燥的補法和通利祛寒的溫法。一是潤燥滋陰,使金水相生,並榮養皮毛,固衛肌表。二是調運三焦,使水道通暢,上潤肺,下滋腎,中行傳導。三是溫補中焦,秋季清涼,利於消化吸收。及時健運脾胃既可以保證津液化生有源,又可以為冬季禦寒藏精做準備。手法要作到沉蘊內蓄,多用溫熱。選經配穴以肺腎及腹部諸經為主。非有外感,不用開散之法,以防感寒。

冬季,天寒地凍,萬物閉藏。

此時陽藏陰斂,腠理緻密,腎與膀胱主時。人體表現為陽氣收攝於內,陰寒外顯,生理機能低下的特點。冬季,寒閉於外,氣血運行緩慢,容易出現寒喘、關節疼痛、心悸胸悶等現象,是心腦血管疾病、哮喘、骨關節病的多發期。臨床上我們多用溫補的手法。一是溫腎固陽,使陽氣收攝於內,閉藏有度不受外擾。二是滋養腎陰,冬季天地陰盛,宜養精育陰。而且,對於夏季的多發病,如陰虛為本的消渴(糖尿病),夏季嚴重而難治,就可以此「夏病冬治之」。三是健骨生髓,滑利關節,冬季陽藏陰盛,多卧少動,易損關節筋骨。按摩可以防治寒濕凝滯而生骨關節諸病。手法操作應當溫熱內達,沉穩重蓄。多選用任督二脈及腎脾各經。取穴多用關元、命門、腎俞、足三里等補益力強的穴位。手法不可過強以免擾動內陽,也不可擅用開散,以防外寒內陷或傷陽。

當然,這些只是大的原則,中醫的因時制宜的內涵是博大的。比如,人體晝夜陰陽消長有其節律,對於溫陽補氣,行血化瘀,發汗解表的手法應當於清晨或上午施用。對於滋陰補血,平肝潛陽,安神定志的手法則宜於下午或夜晚使用。再比如,人體氣血的盈虧與月相節律也有著關聯,《素問·八正神明論》云:「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在面對某些呈月周期變化的疾病,如月經病,我們必須考慮到施術的時機。

另外,針灸學上有個著名的針法叫「子午流注」,就是運用經絡流行灌注的節律而行補瀉的方法。雖然這一選經取穴的方法在按摩臨床上運用得並不廣泛,但其對人體經絡運行規律的認識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

時間醫學是一個方興未艾的邊緣學科,中醫有著完整的理論與實踐。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時間因素只是辨證施治的一個方面,「三因制宜」中人的體質,地域的特點,以及病因,病機的不同都會給辨證和選方配穴以指導,誇大甚至神化時間因素,機械呆板的運用時間規律是不科學的。「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才是運用之道。

為鼓勵原創,本微信號將每篇讚賞金額作為稿費發給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物語 的精彩文章:

TAG:紅塵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