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小說中項羽的五虎將之一,後被韓信所殺,名字很多人會念錯
清末民初小說家蔡東藩曾編撰過一本小說,名《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在這當中,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以及小說《西漢通俗演義》中杜撰的虞子期,被並列為了項羽麾下的五大將。
這裡我們就簡單來聊聊龍且(jū)的故事。
龍且,秦末漢初西楚國的名將,打小就和項羽一塊兒長大,情同手足。後跟隨項羽的叔父項梁起義反秦,每戰皆衝鋒在前,奮勇殺敵,深受信任。
歷史上關於龍且的記載不是很多,唯一的獨特之處就是其戰績。
據史料的記載,龍且一生參加過四次大的戰爭,兩勝兩敗,最後一次是在濰水敗給了韓信。
這場戰爭在楚漢爭霸賽的過程中起到了轉折性的作用,項羽因此元氣大傷,而劉邦則完全處於優勢。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軍攻打齊國,成功佔領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被迫向西楚求援,此時的項羽覺得齊國一旦被滅,自己勢必岌岌可危,於是就派龍且率20萬大軍前去救援。
同年的十一月,龍且和韓信的大軍在濰水展開了交戰。
當時龍且手下有人建議採用防守的策略。因為當時漢軍士氣高漲,而楚齊聯軍本就是臨時組成的,士兵的凝聚力不夠,應該挖一壕溝,修建防禦壁壘,對齊國被佔領的城池加以撫恤,讓他們知道齊王還活著,且還有楚軍相救。如此一來,漢軍勢必會因為缺糧而敗退。
但是自負的龍且並沒有採納這個意見,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堵塞住了濰河上流。接著又親率一般的軍隊涉水進入龍且陣中,與之交戰,後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真的怯弱,於是率軍渡江進攻,就在此時,韓信命人將之前堵塞住濰河水的沙袋挪開,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有大半沒渡過去。
此時的韓信揮軍猛烈截殺,龍且雖奮勇廝殺,但終究還是寡不敵眾,被灌嬰手下丁義斬殺。隨後漢軍渡過濰河,追趕至城陽,殲滅楚軍,並殺死了逃走的齊王,徹底佔領了齊地。
龍且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上。
戰爭中的他不講究軍事戰略,只知道一味地猛攻,再加上自己太過於自信,被韓信所騙,冒然率領少部分將士渡江。原本有一非常好的計策可用,可龍且又偏偏剛愎自用,親信敵軍。
這也是龍且繼定陶之戰後又一次敗給了灌嬰,不過這次卻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龍且一死,項羽又少了一員大將,楚軍的主要精銳也被擊垮,此後的項羽再也沒能力挽回頹勢,幾乎在一年中就被劉邦打敗了。


※他是鬼谷子徒弟,為嬴政一統六國立下大功,著作不輸《孫子兵法》
※揭秘:孫權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恥辱
※此人生在華夏最亂的時期,因為「荒唐酒鬼皇帝」的標籤而遺臭萬年
※朱棣能夠成為一代明主,她功不可沒,為了她,朱棣再沒冊立過皇后
※司馬家最終取得天下,除實力運氣外,還在於曹魏給他們送了仨人頭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