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想要留名後世?找個詩人朋友!

想要留名後世?找個詩人朋友!

在古代,想要後世留名,有一種非常「意外」的途徑。比如你有一個詩人朋友,假如你的名字一不小心被他寫進文章里,你就可以「萬古長存」了。當然,一定要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詩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汪倫當年怎麼忽悠李白游桃花潭的?》

個人無意中進入詩並不難,難的是進入一首名詩。最重要的,肯定是機緣。比方說過去,有一名彈琵琶的歌女,在行業內部,也曾名噪一時,年紀老大後,只好草草嫁給一個沒文化的土大款,婚姻也不幸福。偶然的一個秋夜,老公出去經商,自己在船上彈琴,排遣寂寞,恰巧被白居易聽到了,寫了一首《琵琶行》,這個歌女的事迹也跟著流傳千古了。

再比方說一名牧童,在清明節的細雨中,牽著牛出門,正碰到杜牧問路,熱情的牧童向杜牧推薦本地最有名的酒店,一併把路線指給他,沒想到自己因此進入了詩中。看來,科技的不發達可能是詩意產生的重要來源之一。假若杜牧有3G手機,上面再下了某某點評網的APP,直接找來一頓酒足飯飽,恐怕就沒了再寫此詩的雅興。

通常來說,工作調動,容易提高入詩的可能性。例如一名姓杜的官員,有一年,上面要把他從首都調到地方去工作,本來碌碌無為的他,因為臨走前,王勃給他寫了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此天下聞名。詩中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被一代代吟唱下去,而杜少府以後的仕途究竟如何,卻少有人關心了。

還有位姓元的,在家排行老二,因此被稱為元二,一日,他接到命令,要去出使安西,臨走前,朋友為他送行。朋友中有一位叫王維的,為了讓他多喝兩杯,能夠稀里糊塗上路,寫詩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酒勸得高明,詩也寫得傷感,恐怕那晚,元二非要喝得酩酊,才對得起這首傳世名作。

工作調動總牽扯到離別,離別多惆悵,惆悵多寫詩。所以,如果你經常東奔西跑,又有一些詩人朋友,入詩的概率就大。例如董大,搞音樂出身,名氣不算太大,史料上說他少年時不肯讀書,到處遊盪,甚至做過乞丐,向人討飯。擱到今天,頗像一名流浪藝人。

流浪有流浪的好處,行萬里路,遇見的人多。李頎寫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稱讚他的音樂「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高適那首《別董大》,高適知道董大有豐富的流浪經驗,餓不著,好歹到哪兒都有酒局,所以才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實,因入詩而出了大名的,有個人值得一說,那就入了詩仙的名句中,並且被歷朝歷代男女老少背得滾瓜爛熟的——汪倫。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里認定汪倫「是一個農民」,這個說法大概參考的是南宋時楊齊賢的解釋「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但按李白寫的詩來分析,這個汪倫絕非凡夫俗子,不但招待得好,而且是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中人」。因為除了這首家喻戶曉的《贈汪倫》之外,李白還寫過《過汪氏別業兩首》,從「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上來看,一般的農民是不會被李白如此稱讚的,汪倫也不是一般的土財主,他能夠「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台」,堪稱有錢又有雅趣,另外,在陪酒的場面和水平上,也能顯示出汪倫非同一般的身份,「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這才把李白喝得酣暢淋漓,斗酒詩百篇。

近年來,有人在《涇縣誌》與《汪氏宗譜》中發現,汪倫曾任涇縣七品縣令,才基本上解決了汪倫的身份問題。

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名士,與李青蓮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為莫逆之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

這倒挺符合李白眼中的汪倫,和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也基本能對應起來,袁枚的記載是:汪倫聽說李白要來,寫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等李白高高興興來了,汪倫又說:「『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被逗得哈哈大笑,在汪倫這裡玩了好幾天,得到了汪倫的盛情款待,臨走時,汪倫還送給李白「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這才寫了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情」里,不光有酒有歌,還有更實惠的馬和錦。

不過,汪倫的禮也沒白送, 「借太白一詩而留名後世,詩人之筆可貴如此。」他們就這樣,一不留神,被千古吟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蒙哥之死與蒙古帝國的分裂
車輪上的中國 新刊先讀
短命的御用汽車:老佛爺的玩具
「最後的鍊金術士」——牛頓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