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丨讀典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丨讀典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丨讀典

知音者誠希

唐代:韓愈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

譯文: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實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要與你分別。

離別前的夜晚,我們能攜著手走啊走,夜深了,我們仍踏在滿地皎瀠的月光中談心。

注釋:

⑴知音:知己的朋友。相傳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鍾子期善聽琴能從琴音中知其心志。鍾予期死,伯牙不復鼓琴,痛無知音。此詩中亦指韓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

⑵念子:想念你。不能別:不忍心分別。

⑶行行:指來回一起踱步不停。

⑷攜(xié)手: 用以表現朋友之間的親密的關係。

創作背景:

貞元十四年(798年)韓愈與孟郊、李翱在汴州會晤。三位文士相聚汴府,自有講文論道、詩酒酬唱的快意事。但孟郊別有愁懷,不得不離汴南歸。臨行前,韓愈寫了《知音者誠希》這首詩。

賞析:

首句開門見山,喊出一聲感慨,嘆人間知音難覓,其勢如飛瀑直下,讓人直覺晴天聞雷,立刻驚警。在這句詩里,詩人採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劉勰之語。

詩人又溶人了春秋戰國時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識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雄偉屹立於天地之間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樣浩渺縱橫於宇宙之間的胸襟氣度,而鍾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產生了共鳴和契合,於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絕弦。詩人溶入此典正是為抒發「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詞)之慨。這典中之典,不僅讓這句詩內容大大增量,而且還讓詩人感慨的語氣大大加重。特別是這樣的詩句出自韓愈這樣一個在政壇和文壇上均屬頂級人物之口,再聯想到他獨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覺得這一聲感慨有雷霆萬鈞之力。

這首詩寫詩人與知心朋友孟郊不忍離別,只好踏著滿地的月色,徹夜相敘。道出知音難尋,依依惜別之情。寥寥四句詩,寫出惜別情感,生動真切,極富感染力。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欄目主編:謝海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丨讀典
《詩刊》2017年9月目錄
我應該致歉丨每日好詩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