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藥量多少?有時是取效的關鍵!

中藥藥量多少?有時是取效的關鍵!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辨證選方用藥是關鍵;但是每個藥材的用量多少,也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

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處方、用藥、用量習慣;有些提倡大劑使用,效大力宏;有些醫生用量偏輕,也能四兩撥千斤。

總體而言,用藥量的多少,也要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

1、患者的病情輕重。如果病症輕的,用量一般小即可,撥之即應,如果輕病用藥過重,可能藥力太過,反傷正氣;如果重病,則用量要稍重點,否則用量過輕,則藥力不足,如杯水車薪,起不了治療效果。

2、根據患者年齡和體質。如果年紀大或是年幼,體質虛弱者,對藥物反應敏感,則用量要謹慎一點,或者慢慢加量;如果體質壯實、肥胖的人,則用量可稍重點。

3、藥性不同。凡是大寒大熱,毒峻烈葯,一般要從小量開始,再酌情增減;如果病症危重,對患者的體質病情判斷準確,才可放膽使用,以免拖泥帶水,耽誤病情。毒性藥材炮製過的,用量可稍重一點。

4、看不同的配方作用。如補陽還五湯,使用大劑量的黃芪為君葯,而如果黃芪用量小,就不叫補陽還五湯了;之前曾治療的一個失眠患者,辨證屬痰熱擾心,我配方中用了30克法半夏,沒有反應,後改成60克,取效才迅速。

5、結合病情部位。一般中上焦的疾病,藥量要偏輕;一般下焦的疾病,用量要偏重。

以上建議,供同道和患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藥渣泡腳亦能進補
嘴裡老是覺得黏黏糊糊的,其實一味中藥就解決了
炎夏日易中暑?6種中藥泡水喝輕鬆去火!
煎藥小常識 中藥不是亂煎的 正確煎藥有利健康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