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許多朋友問到過,初學中醫讀哪些書好?

許多朋友問到過,初學中醫讀哪些書好?

每日發布仰望岐黃親手精選

中醫、性命、心靈文摘

增益身心健康

許多朋友問到過,初學中醫讀哪些書好?或者是完成啟蒙之後,想更進一步,有哪些好書推薦?於是,我們精選了兩個系列:一個是深入了解中醫系列,另一個是走上中醫之路系列,各挑了三本書。

未必盡善盡美,但肯定都是讓人開卷有益的好書,而且都很好讀。當然,如果想更上一層樓,離不開讀經典、悟經典。

「走上中醫之路的三本好書」

包含《名老中醫之路》、《中醫人生》和《醫間道》。

GIF/722K

>>>關於《名老中醫之路》

載有數名老中醫之學習中醫理論之道: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嘗葯、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

——上海市中醫藥大學教授 何建成

(初學者應)多讀中醫前輩的傳記,以及他們關於學習方法的論述性文章。他們走過的路,看起來笨拙得很,實際上常常是中醫入門的最佳捷徑。多向前輩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幫助將會是非常大的。這裡強烈推薦一本書:《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把這本書熟讀過三遍,不但是學習方法方面可以豁然開朗,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老先生很多寶貴的學習體會,臨證心得。

——《零起點學中醫》作者 天下無疾

>>>關於《中醫人生》

《中醫人生》一書不是一般的回憶錄,而是婁紹昆先生思考中醫、思考經方的記錄。初學中醫時的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時的困惑,遇到良師指點後的豁然開朗,交友切磋學術火花四迸時的激動,都在這本書中娓娓道來。

婁先生對經方醫學中六經、方證、體質等重要學術範疇的獨特視角和觀點,對《傷寒論》以及日本漢方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張豐等師友學術觀點的闡釋發揮,都是本書的亮點。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煌

通過婁先生這部著作,讀者看到了他那豐富多彩而又艱難曲折的中醫人生,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他通過四十多年與經方結下的深切情緣,揭示了一個中醫臨床家成長的必由之路,指出了當今中醫教育改革的一個突破方向。

以類似於傳記的作品,書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心路歷程,把諸多中醫理論和歷史積澱的重大問題,大量錯綜複雜的病案,以師生討論的方式,用通俗委婉的文字表達出來,使讀者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是婁先生對於歷代中醫著作的一種文本創造,也是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

真實、細膩、深刻!邊享受美的文字,邊接受靈魂的敲打,作者以這樣獨特的方式,啟發人們對於中醫未來的思考,用心何其良苦!這是我品味《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的一點心得。

——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 彭堅

>>>關於《醫間道》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噹噹網約4000次,99.2%的好評率,可以說這是一本非常暢銷的中醫類書籍。

大六時在一個學長的推薦下讀了《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啟發很大,也給了我很大鼓勵。接著就讀了這本書,意料之中地沒有辜負我的期許。當按部就班地上了中基、中診、中藥、方劑一系列課之後,重新進入陰陽的世界裡,彷彿一切都清晰了起來。

如果您是中醫的初學者,這本《醫間道》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讀物,很清晰,有啟發。

——中醫書友會編輯王超

「深入了解中醫的三本好書」

包含《問中醫幾度秋涼》、《古代的中醫》和《身在中醫》。

GIF/397K

>>>關於《問中醫幾度秋涼》

近年來,在中醫界內外都能引起強烈反響的書除了劉力紅先生的《思考中醫》外,大概就是這本《問中醫幾度秋涼》了。

最早讀這本書是在網上看的連載,只用看上一兩分鐘就深深地被吸引了,從此愛不釋手,欲罷不能。記得考研的時候,每次不想看正經書,就會拿出它,翻上幾頁,幾個月下來,這本書也被我翻了好多遍。於是推薦給了許多朋友,不管懂不懂中醫,大家的評價卻基本都是一致的「精彩」!

還有幾個朋友是在這本書的影響下喜歡上了中醫,甚至因為這本書報考了中醫院校。這本書喚起了所有讀者對中醫的那份熱愛,那份執著,也糾正了許多不懂中醫的人對中醫的誤會和歪曲。

這本書其實算不上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中醫書。作者艾寧,一個曾經的中醫叛逆者,講述了自己一家跟中醫的緣分,也講述了她對中醫與西醫,對生命,對社會的一些思考。其實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不同的人,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她引導著你去反思生命,也去感受生命,體悟生命。

——中醫書友會編輯司鵬飛

>>>關於《古代的中醫》

羅大倫先生是個說故事的能手,用幽默隨意的筆觸將每個中醫的故事娓娓道來。剛看的時候被作者的文字逗笑了,他筆下的郎中太可愛了,正直、樸實、有愛心、有個性!但讀著讀著,淚水就不自覺地涌了上來——那是一顆顆怎樣的心啊!為了患者、面對生命,他們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一切,他們可愛,他們更可敬!

于丹在《遊園驚夢》里說「英雄都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其實中醫也是這樣的。李東垣就曾非常困惑迷茫,他這邊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救活一個人,那邊卻又因為戰亂死了上百的人,天下何其亂蒼生又何其不幸?他這樣做的意義到底何在?這就是當時他常去正一宮找道人范圓曦(范仲淹後代)的原因,當然這位高人也給了他答案,所以才有後來流傳下來關於李東垣的醫書和中醫精神。

這裡的中醫,不是宮庭劇里留著一把鬍子面容古板的模樣,也不是武俠小說里都有乖癖的怪叟,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血肉的人。比如說到李東垣,他被歌妓「戲狎或引其衣」,竟「解衣焚之」,這事兒我是真笑了很久;再比如說到少年朱丹溪,他的俠肝義膽並不輸給武俠小說里的大俠們;當然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徐靈胎,或許是他離我們的時代更近史料更齊全,這位只是個兼職的醫生,本職工作是水利工程師,據說他在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醫書友會編輯司鵬飛

>>>關於《身在中醫》

《身在中醫》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中醫是偉大的;讓我們找到了一個認知中醫,了解中醫的途徑;讓我們了解中醫來源於生活,究竟什麼是中醫,當中醫不是那麼容易;中醫不僅是以人為本的醫學,更是一門哲學,需要無數身在中醫的人為其努力。

這是一個中醫人不斷探索的歷程,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語言深入淺出,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中醫,中醫為什麼能夠治病等。

掩卷思索,會發現:只有熱愛中醫,實踐中醫,才能真正學好中醫。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專業2010級 鄭文慧(泰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走近中醫,才明白人這輩子到底該何去何從才是安好
你還相信自己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嗎?
給大家介紹個治痰濕的神器
後世醫家謬論多,事實理論都證明半夏瓜蔞不反附子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