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分作文攻略

高分作文攻略

(圖片來自網路)

(一)算是前言

「分數」,不是教學的目的和期待,但一定是教與學繞不過去的詞語。每個求學的人都曾痛恨過它,但又仰仗它的「提攜」以獲取更高學府的綠卡。這很像王朔先生關於金錢的言論: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所以,語文教學要一邊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一邊不要輕視對高分的攻略。

(二)尋覓

近幾年的中考戰場上,有一類作文如異軍突起。它以古典的方陣,閃爍的詩句,熟悉的名人,精緻的語言,從歷史的隧道縱馬而來。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斬獲一枚又一枚的高分。

如2012年江蘇鹽城的中考作文《歌聲》,一篇寫李白、李清照的作文以豐厚的文化底蘊,生動細緻的描寫,獨特新穎的視角升起在滿分的天空。

同年的北京卷《日積月累》,寫巴金的,滿分;山西卷《讀詩好習慣》;昆明卷《美好的相遇》;河北卷《陪伴》,滿分。

但凡把寫作的目光投向詩詞的天空,文人的棧道,從中汲取精神的營養,用古人的酒杯,斟一懷考生的離索,就能醉了一紙文化香。

並不一定就是該考生的寫作水平真的高出多少,而是這類作文的選材富含強烈的傳統文化氣息,即使是在稚嫩的筆下,那些文字里所體現的民族精神,所展示的文化底蘊,所傳遞的較高的文化品位,依然讓閱卷老師無法抗拒其魅力。

(三)感知

先通過一則滿分作文的片段來感受這類作文的美麗:

這個極富才情的女子,極善言愁的女子被歷史硬生生地分成了兩瓣,一瓣留在了憂懷的北宋,一瓣還在動蕩的南宋飄零。孤獨的女子只能用筆和紙訴說著自己的百結愁腸,「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世事的變幻,戰亂的悲苦,你雖尋尋覓覓這屬於自己的曾經的幸福,卻總被黑暗沉悶的氣息壓得凄凄慘慘戚戚,落得冷冷清清的結局。清照,你的歌聲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卻又久久地在歷史的上空飄蕩。《歌聲》

考生從歷史的長廊里,選取了自己熟悉的文學名人作為文章素材,把李清照的人生遭遇與時代風雲結合起來,塑造了悲切又執著的形象。同時,對李清照的詩詞名句信手拈來,巧妙化用,用經典觸動情絲,暢抒胸志。是難得的好文章!

(四)思索

歷史人物的生命之歌在艱難困苦中唱響,那些飽蘸著時代血淚的筆墨寫就的詩篇,為後人提供了典雅的生命範本。值得我們去關注、發掘、思索。如何寫好這類文章?

我們主攻兩部分內容:

1、詩詞篇章 2、歷史名人

寫這類文章,如果沒有平時刻苦的積累和對文化文學的細密感知,要想提筆揮就,幾乎是不可能的。用「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來形容這類文章的完成過程再恰當不過了。

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文化意識,要學會從背誦與積累的古典詩詞中萃取獨特的審美角度。看雨,會想到渭城朝雨,黃梅夜雨;清明紛雨,巴山夜雨;想到樓台煙雨,天街酥雨;想到春夜喜雨,黃昏細雨……

當有了這樣的意識和審美角度,筆下就會出現:王勃在滕王閣上看「畫棟朝飛南浦雲,珠廉暮卷西山雨」的美麗,蘇軾在望湖樓醉聽「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旋律,李攀龍在廣陽山道中賞「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的狀景。

你看,古典的雨飄飄落落,潤澤著平庸的語言方陣,寫作成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其次,要多積累文化素材,要學會把書本上看到的文化元素,在更廣闊、更深厚的圖書里去探求它們背後的故事和蘊藏的真意。

如梅、蘭、竹、菊隱含的君子美德;明月千里寄鄉思,柳枝牽動離人愁;還有梧桐細雨,草木搖落,蟬鳴高遠,杜鵑啼血,猿猴哀嘯,松柏傲霜,鴻雁傳書……這些意象,在詩詞里閃閃爍爍、搖曳生姿。了解它們傳達出來的象徵意義、約定俗成的文化喻指,積累相關的詩詞名句,就等於掌握了開啟傳統文學大門的鑰匙。

懂得「柳」依依惜別、綿綿情思的寓意,才寫得出:「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柳七郎用柔情的柳,作思念的旗幟。「一絲柳、一寸柔情」,柳是女子,生活在古詩的河邊,那一低頭的溫柔,有著不勝涼風的嬌羞。她從《詩經》走來,從唐詩的情韻里走來,眼波輕輕一橫,醉了多少離人!

第三,要多了解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經歷和相關軼事,熟背他們的經典作品。事實上,被中學生廣為選用的名人,以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人居多。他們關乎生活態度、精神追求、家國情懷則是書寫熱點。如果能全面的閱讀這類名人的詩詞文章,從他們的字裡行間去認識、去感悟,表達對人生的看法,對生命的洞悉,才會更有力度。

也才寫得出:(李白)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鰲客么?是遍訪青山綠水、切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於是你註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研究語言文字,就是積累文化碎章,在閱讀與寫作間,養成獨有的語文素養。如果能把所學的詩詞與歷史名人請進作文里,讓自己的文章散發著濃郁的文學魅力和芬芳,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岳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我是岳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