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五個著名湖泊的前世今生

中國五個著名湖泊的前世今生

文:中外對話 劉琴 唐大旻

不論河流、湖泊還是海洋,水都是中國人文化想像的重要地標。「五湖四海」至今仍然是最常用的成語,表示「來自全國各地」之意。

然而這個文化符號在現實中卻面臨著深重的危機。中國人均淡水資源不僅排在全世界最低的行列,而且還在繼續減少。與此同時,僅有的淡水資源還面臨著污染威脅:化肥使用量繼續高居世界第一,紡織、造紙等水污染嚴重的工業也規模巨大。

以下,為您盤點中國五個標誌性湖泊的現狀。需要注意的是,舊的「五湖」概念僅指幾百年前東、中部地區的幾個淡水湖,我們的盤點則將視野擴大到整個中國內地。

鄱陽湖——建閘還是不建

儘管被稱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面積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這個通向長江的巨大淺湖每年都會隨著長江水位的升降經歷急劇的水位變化,湖泊面積在3000多平方公里和100多平方公里之間搖擺,有著 「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說法。

枯水季節的鄱陽湖為遠道而來的候鳥提供了食物補給及棲息落腳之地,每年秋冬無數候鳥從西伯利亞長途跋涉來此過冬。

近10年來鄱陽湖連續出現枯水時間提前、枯水期延長、水位超低等現象。極端情況下,湖邊的居民區甚至遭到停水。除了氣候變化,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大壩對鄱陽湖水位的影響也備受爭議。

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打算在長江和鄱陽湖間修建一道水閘以緩解這一問題。但反對聲認為,隔斷長江和鄱陽湖不僅阻礙魚類洄遊,冬季過高的水位也令候鳥難以適應,造成生態災難。此外,減少鄱陽湖輸往長江的水量又會不會影響下游諸省市的水安全呢?目前看來這場爭議還將繼續下去。

青海湖——第一大湖觸底反彈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泊,也是第一大湖。和其他湖泊正面臨水域面積縮小不同的是,青海湖近年的水位年年走高,似乎已走出低谷。

青海省地理監測部門從1974年開始監測其湖區面積,發現從當年到2004年,湖水面積縮小了253平方公里,為1974年面積的5.67%。10年前,中外對話曾對青海湖的連年萎縮表示擔憂,但出人意料的是,青海湖面積從2005年開始逐年回升,2016年已經幾乎回升到42年前的巔峰狀態。

2017年2月,青海省地理普查顯示,青海湖流域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認為,除了退耕還林還草、植被修復等人為養護因素,氣候變化導致的區域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也是青海湖觸底反彈的重要原因。威脅著諸多低海拔島嶼和海岸命運的氣候變化竟成為中國第一大湖的利好因素,這實在令人五味雜陳。

烏梁素海——靠農業維繫的湖泊

這個位於內蒙古,棲息著200多種鳥類的美麗湖泊養育了世界上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嚴格說來,烏梁素海是一個由人類活動維繫的半天然半人工湖——它由黃河改道形成。但如今80%的湖水來自於周邊農田排出的灌溉水,僅有少量來自降水。

從1965年到1975年,當地人民用十年時間在黃河、農田和烏梁素海之間修建了一個現代化的排水體系,使得灌溉水可以快速排入烏梁素海,好讓湖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吸收水中殘留的化肥,「凈化」後的水再從湖泊的另一個出口流回黃河。

這一整套從黃河引水,從烏梁素海泄水的灌渠網路使烏梁素海附近的河套平原地區成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而農業退水也挽救了烏梁素海本該乾涸的宿命,使其成為鳥類天堂和旅遊勝地。

但這個看似完美的系統如今卻處於失效邊緣。專家指出,中國的化肥施用量在過去40年間增長了55倍,而如今烏梁素海已無力凈化流入其中的化肥殘留。近十年來,每年夏季湖水都面臨著富營養化導致的黃藻爆發風險,而覆蓋水面的黃藻會加劇水質惡化,從而影響從魚到鳥的整個生態系統。

羅布泊——記憶中的湖泊

從空中俯瞰宛如一隻巨耳的羅布泊是新疆的一個已經乾涸的大湖。1920年代,羅布泊面積據測算還有3000平方公里,是北京城區面積的兩倍多;而遲至1959年還有科考人員在羅布泊上泛舟。人們至今無法準確斷定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和時間,只知道其所在的地區極其乾旱,一旦上遊河水斷流,僅僅3、4米深的羅布泊就可以在幾年時間內徹底乾涸。

這片已經消失的水域似乎總是與傳奇相伴。20世紀早期的傳奇瑞典歷險家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在一片戈壁中發現了它,後來的考古學家依據挖掘出的文物斷定羅布泊流域曾是古「絲綢之路」上一片重要的綠洲。更具傳奇色彩的是,1980年和1996年,兩位中國著名的探險家彭加木和余純順先後失蹤於羅布泊遺址,屍骨至今下落不明。

現在的羅布泊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夏季高溫時天空不見一隻鳥,被稱為死亡之海。

太湖——耗千億元治理的湖泊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底魚蝦肥……」,《太湖美》是中國傳唱最廣的一首讚美湖泊的歌曲。但在2007年,這個美好的畫面被徹底打碎。當年,太湖藍藻暴發,水質惡劣且臭不可聞,湖邊的無錫市民1周用不上乾淨自來水的新聞傳遍媒體。超市、商場桶裝水被搶購一空。

太湖位於中國經濟發達省份江蘇省和浙江省的交界處。太湖流域以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但與此同時該地區單位面積排放的污染物量也是全國的9倍。排放進太湖的污染物不斷累積致使水體富營養化,最後爆發藍藻危機。

太湖的污染給當地政府造成了巨大代價。截至2014年,各級政府已經為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累計投資至少960億元,並還將投入約1164億。

但與此同時,太湖的治理也走出了新的道路,成為中國水污染治理的榜樣:太湖流域是全國第一個試點排污權交易的流域; 而江蘇也是全國最早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的省份之一。

近年來,太湖流域水質總體有所改善,但藍藻水華暴發的威脅仍未去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使者 的精彩文章:

「標本唐」第五代傳人:「標本唐」第五代傳人:從獵到觀的轉身
這個德國人,用樹葉代替塑料做出了世界上最環保的一次性餐具!
晚清洋務運動的環境足跡
曾孝濂極品工筆花鳥畫 收藏欣賞
30年前一場艷遇終結碩果,比獵殺動物再剝皮做標本更利於保護動物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