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漲姿勢!原來智能手機的這些功能都來自這些設備

漲姿勢!原來智能手機的這些功能都來自這些設備

智能手機無疑是最偉大的個人數字設備,如果要我形容它,我會把它比作電影,是結合了眾多藝術形式(技術)的綜合體,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綜合體驗。回想一下,功能機時代的手機只是簡單的溝通工具,而現在,智能手機是音樂播放器、相機、導航儀、支付工具、互聯網終端、遊戲機……

不過,這些功能其實都是從垂直設備發展來的,最終作為一項功能集成到智能手機之中。如果沒有它們,也就沒有現在的智能手機形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感謝這些「第一」們。

第一台手機

毫無疑問,智能手機首先是「手機」,那麼就不得不提1973年上市、市場中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它在國內被稱之為「大哥大」,90年代初期風靡一時,使用模擬網路、售價高達3995美元。不過,模擬網路手機的壽命非常短,在其上市6年後也就是1979年,第一款數字蜂窩網路(GSM)手機便問世了。

第一個晶元級系統(SoC)

SoC(晶元級系統)無疑是數字設備的大腦、血液和靈魂,集成了CPU、GPU、DSP、存儲器、基帶、介面控制模塊等等,無疑更適合智能手機,而不像桌面PC那樣使用單純的CPU。最早的SoC出現在1970年的Jonney Carson展會上,包含44顆晶元、4000條半導體線。2008年,高通推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級SoC QSC7230,個人數字設備的時代到來。

第一台數碼相機

相機擁有很長的歷史,但數碼相機的出現,奠定了如今手機拍照的基礎。第一台數碼相機,嚴格意義上是1975年科達開發的,但體積碩大且使用磁帶作為存儲介質;而1988年富士膠片於1988年推出的DS-1P,已經採用了2MB SRAM存儲,設計上也更接近現代數碼相機。

至於第一款拍照手機,則是夏普於2000年為日本電信運營商J Phone(後被沃達豐收購、沃達豐又被軟銀收購)定製的J-SH04,內置11萬像素CMOS感測器,從此拍照手機開始流行。

第一個商用GPS

GPS是美國國防部率先開發的衛星定位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民用,最早上市的個人GPS為麥哲倫航空於1989年發布的定位儀,售價2900美元;1999年,Benefon Esc!成為第一款內置GPS的手機。隨著GPS技術在2000年完全對民間開放,導航儀設備開始流行,最終成為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

第一台陀螺儀

陀螺儀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具,由John Serson在1734年發明,用來在惡劣天氣中尋找地平線。當然,其體積非常碩大,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改進,直至美軍在二戰期間對其縮小優化,用於高射炮瞄準器。隨後,能夠感知XYZ三軸的微機械陀螺儀出現,並被廣泛用於個人電子設備。

第一個移動指紋感測器

相對其他技術,指紋感測器的歷史沒那麼悠久,尤其是在手機領域。第一款內置指紋感測器的手機是2011年的摩托羅拉Atrix 4G,為傳統的滑觸式;隨後蘋果在2013年推出內置電容式指紋感測器的iPhone 5s,逐漸在智能手機領域中普及。

第一塊觸摸屏

觸摸屏也是目前智能手機的標配元素,但一般我們泛指的是2007年iPhone首先搭載的電容式觸摸屏。但如果要追溯歷史,則是1965年由E.A. Johnson發明的,30年後才被首次應用在手機上,為IBM Simon,一款搭載黑白電阻屏的產品。

第一款MP3隨身聽

開始奔四的80後們對「MP3隨身聽」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它們紅極一時。1997年,Sae/Han Eiger MPMan推出了首款攜帶型MP3播放器,容量為32MB/64MB,可儲存最多12首歌曲;而MP3隨身聽真正火起來,則要拜蘋果所賜,2001年問世的iPod使用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可存儲數千首歌曲,配合iTunes音樂商店,開啟了真正的數字音樂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搞機 的精彩文章:

紅米Note4亮騷新配色印度開賣,但是中國卻沒有!
美的空氣凈化器H32評測:好空氣,看得見
正面完爆蘋果8!小米MIX 2正面就這樣:這價格逆天!

TAG:愛搞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