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教育兒經之二:看這個家庭的小故事

家教育兒經之二:看這個家庭的小故事

這個家庭的育兒小故事

母親和兒子

母親帶著5歲的兒子小明去菜場買菜。一個老大爺挑著一擔黃瓜晃悠悠地往菜場走。上台階時,老人不小心一個趄趔差點跌倒,兩條黃瓜從筐里掉到地上,正好落在小明的腳下。小明撿起黃瓜,笑嘻嘻地望著母親。母親說:「你打算怎麼辦哩?」小明說:「帶回家吃呀,不要花錢買了。」母親說:「不行,這是老爺爺掉的,必須送還給他。」小明說:「老爺爺並不知道掉了黃瓜呀。」母親說:「不知道也不行,得還給他。他這麼大年紀了,種菜不容易,必須還給他。人家掉的東西,我們不能要,這叫拾物不昧。」小明不明白什麼叫「拾物不昧」,母親就給他講解「拾物不昧」的意思,並告訴小明,以後不管撿到什麼東西,一定要還給人家。小明說:「如果找不到掉東西的人呢?」母親說:「那你可以交給馬路上的警察叔叔,也可以交給幼兒園老師,總之你不能拿回家。」小明點了點頭,準備將黃瓜交給老爺爺。

可此時老爺爺已經進了菜場,不見了人影。母親說:「你回憶一下,老爺爺穿的什麼衣服,你記不記得?」小明想了好一會,終於想起來了,說:「我記得老爺爺穿了一雙好高好高的水鞋。」母親說:「那你進菜場去找他吧。」小明拿著黃瓜就去找老爺爺。母親跟著他轉了一大圈,終於找到了老爺爺。老爺爺接過黃瓜,微笑著表揚小明:「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謝謝你!」並拿出一個小甜瓜獎勵小明。小明仰頭望著母親,不敢接。母親說:「這是爺爺獎勵你的,你拿著吧,要謝謝爺爺。」小明接過甜瓜,說了一聲「謝謝爺爺!」

回來的路上,母親問小明高不高興,小明說高興。母親就講了「無私」、「感激」和「回報」等做人的道理。小明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經過廣場時,有一對情侶在摟抱著接吻。小明看見了,問母親:「媽媽,你看,那叔叔阿姨在做什麼?」母親覺得不能迴避,得給孩子講清楚,就說:「他們在親嘴,說明他們相互喜歡對方,這叫愛情。」小明忽閃著眼睛說:「那我喜歡我們班上的小梅,也可以這樣做嗎?」

母親說:「那不行。」小明說:「叔叔阿姨行,我和小梅為什麼不行哩?」母親說:「因為你和小梅還太小。」小明還是不懂,說:「太小為什麼不行哩?」母親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但孩子的這個問題,今天必須回答。她想了一會兒,說:「人太小,身體沒有發育成熟,口裡會有細菌,小孩子沒有抵抗細菌的能力,這樣做會生病,所以不能。」小明明白過來,說:「哦,等我們長大了就可以。」母親說:「對!」然後講了「愛情」的含義,並批評叔叔阿姨在外面當眾嘴親的不雅觀行為,說:「你們長大了,也不能像叔叔阿姨這樣,在外面當著別人的面親嘴,這是不文明的行為,是沒有文化和素質的表現,讓人笑話和指責的。你明白了嗎?」小明點頭,說明白了。

上面兩件小事,均不可小視,更不可迴避。這位母親做得很好,相信小明通過這兩件事,初步懂得了一些道理。這對他的成長和成人之後做人,是極有益處的。

父親和兒子

周末,父親帶著小明在河灘上玩。小明跑到河邊去抓魚。父親沒有制止,但要他先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掉到河裡了,會沉到水裡,爬不上來,怎麼辦?」小明說:「你會來救我呀!」父親搖搖頭說:「我救不了你,因為我不會游泳。小時候我想學游泳,你爺爺不同意,所以我沒有學到在水裡救人的本領。」小明想了想,說:「那我現在學游泳,學習救人的本領,你同不同意?」父親說:「我同意呀。不過,你不能一個人去學游泳,必須要家長和老師帶著學,而且一定得學會,不能半途而廢。」小明問:「什麼叫半途而廢呀?」父親就講解清楚,並說:「做什麼事情,下了決心,就一定要做到底,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小明說:「我保證不半途而廢。」

此後,小明真的天天吵著要去學游泳。父親就在游泳館給他報了名。

訓練一段時間後,小明覺得學游泳很苦,很累,想放棄。父親說:「你答應過的,決不半途而廢。」小明這才堅持了下來。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小明掌握了游泳技巧。隨後,父親便經常帶著他在河裡游,開即是在淺處游,稍大後就往深水區游。

一年多後,小明成了一名游泳能手。父親說:「你有了游泳的本領,長大後就要見義勇為,發現有人落水了,你不能就手旁觀,要勇敢地下水救人,明白嗎?」小明說:「明白!那我能成為一個小英雄。」父親說:「但在18歲之前,你不能下水救人,因為你力氣小,帶不動另一個人的重量,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會有生命危險。」小明說:「那怎麼辦?」父親說:「你可以叫人呀,向大人求救呀!」小明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這件事,如果父親不進行引導,一開始就拒絕兒子玩水。那顯然,小明就不可能學會游泳,也不懂得見義勇為的道理。父親的引導是對的。

爺爺和孫子

爺爺帶著孫子小明在公園裡玩。小明要去草地里捉青蛙。爺爺沒有阻止,而是問小明:「草叢裡除了有青蛙,還會有什麼?」小明想了想說:「可能還有蟲子,有蝴蝶,有蚯蚓……」

爺爺說:「還有什麼,再仔細想想。」小明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爺爺說:「還會有致命的東西,能想到嗎?」小明眼睛一亮,說:「我想起來了,還會有蛇!」爺爺說:「對呀,蛇是很危險的動物,要是遇到了蛇,你怎麼辦?」小明愣住了,他當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爺爺說:「所以,你去草叢捉青蛙之前,就要想到會遇到蛇。不過,你不用害怕,可以想辦法對付蛇,不讓它咬到你。」

小明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對付蛇的辦法。爺爺說:「你可以藉助於工具。蛇的危險,主要在頭部,只要控制住它的頭,它就咬不到人了。」小明想了想,說:「可以做個鐵叉子,叉住蛇的頭,就沒事了。」爺爺說:「有道理。不過,蛇是益蟲,是受國家保護的動物,不能用鐵叉把它叉死,鐵叉只是防身之用。所以,有深草叢林的地方,不能隨意冒險去玩。另外,以後在外面玩,一定要根據所處的環境,預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性,想到應對的辦法,這叫自我保護意識,懂嗎?」小明點頭說懂了。爺爺繼續啟發引導:「比如,下雨之後的土坡,是松的,會塌陷;天上閃電打雷時,電線杆會導電,很危險,不能靠近;捉迷藏時,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陳舊土牆容易倒塌,也不能靠近。

有一次,在一顆野生的桃樹下,小明要爬上樹去摘桃子。爺爺看看地上是鬆軟的草地,即使掉下來也沒有太大的危險,就說:「你爬上去可以,但是如果摔下來,一是不準哭,二是摔傷了,自己去醫務室看醫生,你能做到嗎?」小明說「能!」

小明爬上樹之後,抓住了一根枯枝,「咔嚓」一聲枯枝斷了,小明掉了下來,爺爺但手去接,沒有接住,結果小明摔到地上,膝蓋擦出了血。他不骨哭,還笑。爺爺知道:事先的預告起了作用。便帶著小明來到醫務室,進行包紮。爺爺覺得:雖然孩子受了點輕傷,但這個小小的經歷,對孩子是有益處的。

爺爺很有頭腦,也很細心,每次帶孫子外出玩,都不是純粹的玩,而總是從玩中學,學中記,設身處地、現場教育引導孩子,從看圖認字到生活常識,從天文地理到環境意識,從觀顏察色到預知預見……孩子在爺爺的引導下,初步學到了很多常識性的東西,步成長進步很快,為入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培養孩子,其實不論時間和場合,每時每刻都可以進行啟蒙和引導。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最靈活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現在很多父母長輩,就是缺乏這種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意識,耽擱了孩子入學之前的寶貴教育時間。

尚未成人的孩子,是一張白紙,白紙上可以寫最美的文字,可以畫最美的圖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育兒是一個艱辛複雜的過程,需要面臨很多措手不及的問題!
21條的育兒經驗,每一條都是自己踩過的坑,流過的淚
育兒思考:我應該成為怎樣的父母
育兒百科 入園分離焦慮
掌握育兒知識很重要,寶媽要用心!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