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星馬:冠絕天下的戰國青銅複合兵器

流星馬:冠絕天下的戰國青銅複合兵器

馮葵,網名流星馬,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青銅文化研究會理事及兵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青銅暨古兵器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山西省古兵器研究會的理事。是盛世收藏、雅昌、翰龍等國內各大收藏網站兵器論壇的總管、版主或貴賓,曾被翰龍網評選為10大古兵器收藏家。曾作為古兵器專家參加央視和湖南衛視的兵器武備文化節目。

如果問,青銅時代的什麼技術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什麼是中國古代銅兵製造的技術巔峰?是什麼技術是在青銅材質性能有局限的前提下,通過調整製作工藝改善了銅兵作戰效能的?青銅時代的什麼技術是歷史影響最為深遠,技術思路沿用至今的?什麼技術手段被傳播到海外,甚至青出於藍名揚天下的?

答案或許就屬古代銅兵的複合製作技術了;具有代表性的如:複合劍、複合戈、複合鈹、複合鉞等等。

複合劍,是指劍脊和劍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銅合金分別澆鑄的青銅劍, 工藝上劍脊劍刃的複合結構緊密無間。複合劍技術最早出現在戰國早期,是中國古代銅劍從刺割為主轉向劈砍的技術性變革。複合劍鑄造工藝堪稱青銅時代的一個技術巔峰。

青銅複合劍的技術機理是劍之中脊及劍身系由不同成分之青銅嵌鑄而成。中脊含錫量較低,韌性強不易斷折。劍身含錫量較高硬度高,劍刃特別鋒利,提高對戰時的殺傷力。

因此,複合劍不單內柔外鋼剛柔相濟,比普通銅劍更加鋒利且不易折斷。其長度更可達75公分,比普通戰國銅劍長出10~20公分,提高了做戰半徑。

銅兵的複合技術,在漢代還被應用到了鐵兵的製作,形成了後世包鋼和嵌鋼的技術,並傳播到了日本,複合結構成為日本刀傲然世界的制勝法寶。

複合劍的鑄造方法與普通銅劍有很大不同。普通劍之劍身系一次澆鑄完畢,複合劍則是二次澆鑄:先以專門的劍脊范澆鑄劍脊,在劍脊兩側預留出嵌合的溝槽;再把鑄成的劍脊置於另一范中澆鑄劍刃。

採用榫卯嵌鑄法將劍刃和劍脊精密鑄合構成複合銅質材料的整劍。反映了我國古代青銅合金技術、鑄造技術的領先和先進的技術思想。

複合劍創造性地運用青銅合金成分配比規律的高超工藝,體現了古代匠師對銅劍合金成分比例的控制達到了極高境界,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找了幾個複合劍截面的例子,可做參考。

由於複合劍的劍脊和劍刃採用了不同配比的青銅製成,這種細觀劍表面,可見劍脊與劍從因材質差異而呈明顯不同的顏色,所以也有人呢稱之為「雙色劍」或是 「銅鑲劍」。古人精湛的鑄造技藝令人驚嘆!

文博界通過考古發掘所獲得的複合劍始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多見於南方,其中以湖南為多。

粗略地翻查了一些有關文獻記錄:

1951~1952年,湖南長沙發掘了73座戰國墓,出土器物中有青銅劍22支,其中2支為複合劍,通長分別為56.5厘米和57.2厘米。

1952~1994年期間,在長沙近郊先後發掘了2048座楚墓,出土青銅劍508隻,其中複合劍27支,最長達75.6厘米,最短的只有37.9厘米。

1956年,河南常德清理戰國墓44座,共出土青銅劍5支,其中出土一支複合劍,全長62厘米。

1971年,廣西恭城縣出土青銅劍4支,其中1支為複合劍,殘長17.4厘米。

1972年,斷江長興縣夾浦鄉太湖水域出土一支複合劍,殘長58厘米。

1978年,湖北資興舊市發掘戰國墓80座,出土青銅劍33支,其中複合劍7支,通長49~74厘米。

1978年,鄂城縣燕磯壩村出土一個毀兵陶瓮,裝有重約30公斤兵器殘片,其中有4支複合劍。

1980年,江蘇武進孟河戰國中期墓出土青銅複合劍1支,通長35厘米。

1987年,湖南衡山縣出土窖藏楚式劍3支,其中一支是複合劍,長度超過60厘米。

複合劍在迄今為止的考古出土銅劍中,所佔比例相對比較稀少。這或許與複合劍的製作工藝複雜等因素有關。

戰國複合銅劍中最知名的當屬台灣龔欽龍所藏越王州句複合劍,海南省博物館的越王亓北古劍,故宮博物院的少虞劍等。

刃、脊嵌合嚴密,犀利非常,表面光亮,表現了相當高的古代制劍技藝水平。

古代青銅劍收藏家除了追求同心圓、松石鑲嵌、錯金銀、菱紋、銘文劍外,複合劍往往也是一個值得尋覓的品種。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發布。圖文由作者提供。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鑒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志英雄救美玩法介紹 坐擁天下美人在懷
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為什麼戰國短短兩年就滿頭白髮?
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長城你去過嗎?
水酒盡歡 | (三)戰國中山國青銅器——酒器、水器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