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錯失「蘭」「南」不分的教學契機

錯失「蘭」「南」不分的教學契機

去年11月,第二屆全國小學魅力課堂教學大賽在歷史文化名城——河南鄭州市舉行。此次大賽中,我執教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牧場之國》一課。

課堂上,我帶著孩子們,和著音樂,跟隨一組風光片走進荷蘭的田園,談感受,讀課題。對於歐洲北部國家的異域風情,學生是新奇的,興緻甚濃。接著,我們初讀課文,提鍊字詞,聚焦短語,具象田園詩情。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學們,一個短語就是一個畫面、一種意境,老師很喜歡一個短語——「真正的荷蘭」。板書後,我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一定也會被這個短語深深吸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真正的荷蘭都有什麼?」學生開始默讀思考,台下聽課的老師卻嘩然了。我意識到,是我的發音出了問題,「荷蘭」的「蘭」被我讀成了「nán」。但稍縱即逝,我覺得無傷大雅,沒放在心上。接下來,我緊扣一個『靜』字,引領學生品讀感悟,入情入境,解讀了『靜』背後的時代背景。孩子們感受細膩,娓娓道來,表達了內心的嚮往之情。

整個一節課,我引導學生明白了說話寫文章要圍繞一個中心,把閱讀直指語言文字運用。但每當我念到、讀到、提到「荷蘭」這個詞,總會引起台下老師們的竊竊私語。我瞬間察覺,因為賽課的地點在河南,太有地域性了,聽課老師對「荷蘭」這個詞的讀音分外敏感。可我擔心課堂時間不夠,一直沒有糾正,直到這節課結束。

課堂無小事!有尷尬,有後悔。尷尬於自己缺失了一種因「l」「n」兩個讀音不分,錯失了因材施教的果斷與睿智;後悔於在孩子們需要心智開啟的時候,我卻沒有及時糾正錯誤。如果我冷靜下來,保持足夠的警覺,將錯就錯,詢問「孩子們,老師讀的有問題嗎」,學生一定能發現並指出我讀音上的錯誤。我再順勢一導,主動聽取學生對自己的反饋並加以改正,真誠地向他們展示自己積極的求教態度,學生也會有更多收穫。假如學生一時沒有指出來,我還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們,為什麼台下老師都在議論呢?我們向台下的老師們請教,好嗎?」待聽課教師指出後,再請現場的學生示範讀音,我跟讀,這樣也能收穫有價值的教育啟示。

而且,這樣的課堂,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做到了現場學生、聽課老師、執教老師多向互動,建立了一個互助型的學習共同體。如此,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也為教師自身打開了一扇認識自己、了解教育的窗。這樣做,也許會干擾教學節奏,可能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能看到老師接納和真誠的教學姿態、坦蕩和從容的從教心態。這些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他們帶著這份真誠、平等、開闊走進心靈,走出課堂。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教學相長,相互滋養,這背後承載的價值一定不低於所傳授的知識,一定超出於賽課的名次。

可我卻讓這樣的良機錯失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教學太過功利,只想著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已設的教學目標;只顧著心中的教案,按圖索驥,而竟忘了教學的終極目標——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不禁想起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課堂——

有一次,於老師應邀到雲南昆明上課,他講的是五年級的課文《火燒雲》。在板書課題時,於老師把「燒」字寫錯了(右半部「堯」的肩膀上多了一點兒),有位學生髮現後當眾指了出來。此時,台下坐著幾百位聽課的老師。只見於老師不慌不忙地擦去錯字,又重新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個「燒」字,然後放下手中的粉筆,走到這位學生面前,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真誠地說:「小同學,謝謝你幫老師指出了錯誤,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看來,做任何事情都馬虎不得啊!」於老師真摯而誠懇的感謝和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贏得了台上台下師生熱烈的掌聲。

於永正老師面對自己的失誤,敞開心扉,很好地詮釋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讓我們感受到師生一同成長的幸福。正如朱永新所說「教師應該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和孩子們一起享受教育生活,由此,師生的生命彼此輝映,互相照亮。」是的,教師、學生,如同一體兩面、一體兩翼。作為教師,只有在教學中睜大雙眼,一隻聚焦學生,一隻內視自己,師生之間才會彼此關照,相互召喚,互相應答;方能彼此給予,共同擁有,一起成長。

英國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面對課堂上瞬息間的變化,我們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構建立體的課堂,課堂上的話語權師生共享,一起播種,一起互相發現,互相幫助,互相欣賞,互相促進。如此,課堂定會成為師生思想碰撞乃至教學相長的舞台,成為師生共同留戀的殿堂,一起共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盛景。

下一次,「荷蘭」不會再成「河南」。

(作者:楊冬梅,單位:湖北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6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江西篇·數說變化
書寫紅土地上的教育新篇章
區域信息化融合發展研討會舉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