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慈善義賣的另一種形式:愛買不買,無關善惡

慈善義賣的另一種形式:愛買不買,無關善惡

趕在9月5日的世界慈善日之前,在毀譽交加的自閉症兒童畫廊事件之後,騰訊公益又做了一場線下集市活動。

我進場的時候,恰好和一對出場的祖孫擦肩而過。憤憤的老太太一邊滿臉愁容地拎著同樣氣嘟嘟小孫女,一邊罵罵咧咧地抱怨:

「哪裡是什麼慈善活動?分明都是在賣一些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兒!都是一堆小年輕在咋咋呼呼,連個捐款箱的影子都見不著!」

小孫女嘴裡也不閑著,嘟囔著她奶奶不願帶著她排隊去拿免費冰激凌。

你的確很難去反駁老太太的疑惑,騰訊公益組織的這場活動看起來確實就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文創集市。每一個展位都在推介著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哭訴著苦大仇深的故事——就連那些主題是臨終關懷或重度殘障的展位也是如此。

嬌美的姑娘跟你做著講解、屏幕上播放著輕鬆的動畫、演奏者民謠歌曲的樂隊,就是不見老太太心心念念的捐款箱。也不見朋友圈裡那種捐了幾十元就要曬出來的「急切的善心」。

(可以品嘗冰激凌的展位最火爆)

換做一周前,大概又要有人蹦出來正氣凌然地呼喊:怎麼能把這些苦大仇深浪漫化?!怎麼能來消費慈善?!

我在不大的場地內轉了一圈兒,把同一個問題拋給了不同的人:如果這些商品沒有慈善元素,你還會買么?

姑娘A:「會吧,但是如果那樣,我就要劃價了!」

姑娘B:「會,你看這小布袋子多可愛。」

姑娘C:「嗯,我想想……你先幫我拿下冰激凌……拿著,可別吃啊……」

姑娘D:「不是慈善我壓根兒就不來逛了。」

小伙A:「我也想說兩句……唉,哥們,別走啊……」

(現場精美的苗綉)

既然市場都接受慈善營銷下的產品當中,「行善」要素作為價值要素之一而能夠左右購買行為,那慈善商品化本身就不應再是「黑與白」的爭論點本身。只要信息足夠透明,從買賣到捐助的整個流程不存在欺詐,那麼這一定不會構成對道德標準的冒犯。

對於那些質疑「花錢買優越感」的糾纏,難道每一次的消費升級選擇不都是如此——能夠被購買到的「優越感」是重要附加值,並不是價值的全部。

其實,作為現代慈善的兩個特徵基石,動機多元化與自願自主性,早就成為了成熟社會中的一種通識。動機多元化,就是承認利他主義的進化劣勢和利他行為的互惠基礎,尊重現代社會的商業道德,不再期待大愛無疆的聖賢顯靈或心慈面善的員外冬舍棉衣夏舍錢;自願性,就是不再通過政府強制和輿論壓力來執行慈善行為。

(模擬視障生活的體驗區也頗受歡迎)

從道德綁架,到商業交換,這才是公民社會中應有的慈善進步。

包裝兒童畫作不是惡,購買公益商品欣欣然也不是惡,滿臉愁容地語重心長「不捐不是中國人」才是惡。

臨出場時,我又見到了一對賭氣的情侶。

姑娘秋波流慧著甩手撒嬌對小伙說:「你不讓我買那個墨鏡,說明你既不愛我,也不善良。」

小伙更是理直氣壯:「怎麼不善良?昨天買了200塊錢的福利刮刮樂,一張都沒中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發行50億美元債券:用於分紅和回購股票
微軟Edge和IE瀏覽器市場份額繼續走低
熬了114年,保溫杯終於紅了
網易雲音樂或在明天發布一款智能音箱
三星 S9 或許也會是一款帶「劉海」的全面屏手機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