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洵文 《頌酉翁德政詩文》冊頁
收藏 研究 展覽 交流
海昌遺墨
文字 弈齋
編輯 一得軒美術館
祝洵文 頌酉翁德政詩文冊頁
綾本 縱二八點七釐米 橫二四點八釐米
祝洵文簡介
祝洵文(一六〇六—一六八二),字眉老,號稼軒。晚更名遁,自號東灜山臞。室名「影山樓」。海寧袁花人。明末清初學者。祝炯文、祝錫文弟,祝禎文兄,祝翼康父。明末諸生。晦跡海隅,與陳確諸友入黃山講性命之學。晚更仿汐社遺意,集隱君子十四人為千齡社。私謚「文惠先生」。著有《影山樓詩集》、《硯譜》。
釋文:許候美政誰與比,不啻中牟稱三異。春風淡宕海昌城,年豐麥秀多兩穗。堂下草青吏更稀,晝永鳴琴真善治。窈窕河陽滿縣花,參苓籠內羨交加。當時青錢如妙選,騰雲捲霧走龍蛇。治鄴西門善鑿渠,恩涘幾救涸轍魚。長河浩浩帆亂飛,陽候起舞曵華裾。神政於公推第一,召父杜母殆何如?
款識:《德政歌》奉賀酉翁許老父母,並祈郢政。治晚弟祝洵文拜草。
鈐印:臣洵(朱)、眉老氏(白)、漱六(朱)。
補充閱讀
「酉翁」即康熙年間官海寧知縣的許三禮。
許三禮(1625年~1691年),字典三,號酉山,清初安陽人。他崇尚程朱理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其著作主要有《政學合一集》、《彰郡逸志》。
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十八年登進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赴京謁選,日以講學為事,與當時名士魏象樞、葉方藹等過從甚密。這年夏天,他在京師寫成《讀禮偶見》2卷。
許三禮做海寧知縣時,海寧「縣多朝貴」,「素號難治」,他把「一切升沉得喪」「置之度外」,採取了許多果斷措施,整飭縣政,興利除弊。他對於辦學頗為重視和熱心,到海寧的第二年,便利用舊廟宇辦起了「正學書院」。並拿出自己的部分俸金,請了一些有學問的人到書院擔任塾師。來求學的生員,若確實貧窮,交不起束脩的,也准許入院讀書。許三禮還創辦了「海昌講院」,親自到講院授課,並延聘了一些知名學者講學。康熙十五年(1676年),黃宗羲應許之邀,赴海寧講學。此後,一直往返於餘姚、海寧間,主持海寧講席達5年之久。
當時海寧縣境內有兩條河,因長久失修,河道狹窄,河床淤塞,旱則乾涸,澇則橫溢,商船不通,農田受害。許三禮即組織人民疏浚河道,並在兩岸栽植桑樹。自此,商船往來不絕,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桑樹繁茂,鬱鬱蔥蔥。他還主持纂修了《海寧縣誌》。許三禮在海寧8年,政績卓著,受到朝野眾多人士的讚頌,誠然「舉循吏第一」(黃宗羲語)。


※孫鳳雲到老年大學講授傳統文化
※曾仕強:今天,別忘了說這三句話!
※這樣的居家能招財哦,快來試試吧!
TAG:白銀髮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