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中元節又稱為「鬼節」,這種帶有濃厚神秘色彩的傳統節日又承載了中華民族特色文化——「孝」文化。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紀念性節日,從古至今儘管朝代的更迭,但中元節還是被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究其原因,這不得不談談中國人對鬼神的態度了。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從中華傳統文化「代表人」孔夫子說起。要知道孔老夫子對鬼神的態度,當然首先得從他的日常言論中去了解。在《論語》中: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論語·雍也篇》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篇》

記錄: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篇》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論語·八佾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為政篇》

孔子對鬼神的態度首先是信其有,提倡要敬鬼神,重祭祀;但他又不過於迷信鬼神,主張對鬼神要刻意遠離,這似乎反映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但仔細推敲孔子對鬼神的態度可以知道:與人事相比,孔子認為鬼神之事居其次,而且敬鬼神往往是為了重人事。

但孔子說的與鬼神保持距離,並不是說否定鬼神的存在,孔子是對未知的事物保持緘默,但在祭祀時,要待之以禮。對超自然的力量,用「禮」來保持風度,當然,孔子也要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孔子積極入世的樂生思想決定了他對鬼神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態度,因而也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以及未知的事物。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歷代君王對鬼神的態度體現在對祭祀的態度上。封建社會裡,最高統治者的即位與宗廟有密切關係,君主即為是感應了上天的號召使然。中國封建社會,自漢代起,中國最高統治者有兩個稱號,一曰「皇帝」、一曰「天子」,「皇帝即位」是通過讀策與授璽來完成,而「天子即位」是通過祭天來完成的。《史記·封禪書》中載:「自古受命帝王,易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於泰山者也。」

歷代帝王是受之於天命的,而天命又是以一定的徵兆下達於人世的,所以帝王必要封禪於泰山以謝天恩,所以登泰山封禪是為了報天之功而舉行的祭祀。故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很重視祭天祭地祭祖, 《禮記·王制》中載:「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封建社會皇帝的祭祀是莊重而崇高的。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朱熹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中元節對平民百姓的意義在於祭祖和超度亡靈,這是對我國遠古時期留下來的祖先崇拜習俗的傳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祀先祖也。」平民百姓的宗教情感體現在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追思,在中元節這一天,生者與死者以特殊式溝通。

《東京夢華錄》卷八中記載了古代人中元節的一些習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懊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盤游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鬧處亦賣果實、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又以竹竿祈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孟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

同樣,現代人中元節也繼承了古代人的一些習俗,在形式上稍有差異,但悼念先人的思想感情還是一樣的。筆者的故鄉在南方鄉下,中元節的氣氛比較濃厚,爺爺奶奶非常相信中元節這一天家裡故去的先人會通過一個特殊的方式回到家裡來跟我們團圓,每到農曆7月15日這一天,家中的爸爸(爺爺沒過世的時候是爺爺)都會去墳頭掃墓、燒紙祭奠,然後在家裡的堂屋還要設立儀式。7月14日晚,奶奶和媽媽會準備第二天需要祭祀的物什,如紙錢、香、蠟燭還有時令瓜果。第二天會在在房屋的顯要位置擺放碗筷和最好的飯菜酒水、時令新鮮水果款待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所以這天家裡的子女們都要回到家中一起祭奠先人。

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祭祀品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且在祖先先用之前,誰都不能動,要等祖先用完餐,我們才能上桌吃飯。那時候還是小孩的我,最期待的是等祭祀完祖先之後,享用那些平時吃不到的新鮮可口的祭祀水果。這一天的亡靈都要請回家吃個團圓飯,感受家的溫暖,表達親人對先人們的懷念,到了黃昏家家都要放鞭炮送亡靈回去。在這一天,迎接自家先人的同時,為了防止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的侵擾,有些人家還要在自家門前燒些紙用來送給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等我稍大一點可以記事了,奶奶告訴我她會在大門口的門檻處橫一根棍子,那棍子叫攔門棍,為得是驅除野鬼來家,這便是中國人延續千年的樸素和仁義罷:既給野鬼們錢,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同時又做了防備,防止野鬼對活人生活的影響。從平民百姓在中元節對祖先的祭拜中,可以感受到家族血脈的流傳在中國農村依然十分重要。在喃喃低語的祈禱和祭奠中,生者完成了自己的傾訴,完成了對死者的追念,也完成了精神的撫慰。

中國人對待鬼神態度三境界 看看你在哪一層

孔子不語亂力亂神,但在祭祀時,仍保持一顆虔誠的心,敬畏神靈。天子把鬼神崇高化,祭祀成為皇帝掌管江山社稷的一部分。而對平民百姓而言,對家族祖先的感情以及對神靈的崇拜是他們尋找保護神取悅神靈最直接的表現。中國人對中元節的態度是懷著敬畏與虔誠之心感念祖先的,與其說中元節是群鬼還陽作怪的好時機,不如說中元節是炎黃子孫對逝去先人表達情感的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中元「鬼節」 到底是人怕鬼還是鬼更怕人?
草木皆鬼的日子,這些匪夷所思的地方習俗你知道嗎?
今日鬼節:人死後成為鬼,鬼死後是什麼?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閑並不一定無所事事,也許在韜光養晦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