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變成紙老虎了?全世界為什麼只有中國還保留氫彈?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時至今日,氫彈這種武器已經沒有以往那麼重要。俄美英法都已經沒有氫彈,唯一擁有氫彈的中國,也只保留了30顆小當量氫彈。為什麼會這樣?聽薩沙說一說。
首先,我們要問問,氫彈的意義是什麼?
氫彈在研發之前,最大的意義在於威力大。
美國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不過一二萬噸當量,小日本就投降了。
現代原子彈當量通常在幾十萬噸,其中10萬噸左右的最多。
氫彈威力則要大得多。
我國在1967年第一課氫彈,當量有300萬噸。蘇聯著名的大伊萬氫彈,則有5000萬噸。
對準某一個城市發射氫彈,破壞力自然要大於原子彈。
進入了現代,氫彈則逐步過時,這主要是以下幾點決定的:
第一,核大戰不可能爆發。
各大國都保留核武器,僅僅作為保護傘使用。沒人會使用核武器,因為核戰爭根本就沒有贏家。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就已經很清楚這一點了。
遠的不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多年後,核心區域仍然沒有人能生存,這裡動物具有很高的畸變率。要知道,這還只是核泄漏而已,如果要是武器級核武器又會如何?
俄美兩國具有世界絕大多數的核彈,最大的威脅就是彼此。
2013年,美國戰略司令部副司令詹姆斯·科瓦爾斯基稱,俄羅斯對美國進行核襲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討論」。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核武庫各有約3萬和4.5萬件各種武器。而現在,美俄只差不多各有5000件。
2012年美國研究認為,900枚核彈頭就足以保證美國的安全,而另一項研究則認為311枚核彈頭就足夠了
既然核大戰不可能爆發,那麼我們需要保存部分實用且先進的核武器即可,老舊的可以淘汰。
氫彈就屬於要被淘汰的一類。
第二,戰略打擊讓位於戰術打擊。
西方普遍認為,就算爆發核戰也應該是所謂戰術核打擊。
敵人出於各種考慮,不會敢於隨便攻擊平民居住的城鎮,這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還會遭致必然的報復性還擊。
反而,他們會使用當量較小的核彈攻擊軍隊或者軍用設施,比如各種基地、軍用機場、軍港、軍事要塞、軍隊集結地等等。
這種情況下,核彈不需要大當量,反而需要小威力,以避免過多傷及無辜平民。
那麼,作為戰術武器來說,即便幾萬噸甚至1萬噸當量的原子彈也屬於威力過大,何談幾百萬噸的氫彈!
氫彈根本不能勝任這種打擊模式,等同於廢物。
至於戰略打擊,幾乎是不可能出現。即便出現了,美俄科學家的一致認為:幾十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就已經足夠。
試問,如打擊北京,炸掉三環之內同炸掉五環之內,又能有多大不同?
以俄國核武庫的頂樑柱SS-18和SS-19為例。
前者可攜帶10枚當量為50萬噸的分導式核彈頭;SS-19較為輕型,也可以攜帶6枚爆炸當量為40萬噸TNT炸藥的分導彈頭。
第三,氫彈威力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按照公開的核彈殺傷力計算公式:10萬當量的彈頭殺傷面積只有33平方公里。
爆炸衝擊波是呈球型立體傳播的,爆炸威力與殺傷半徑的3次方成正比。
50萬噸級核彈頭的殺傷面積,其實只有10萬噸級的2.9倍;100萬噸級只有4.6倍。
中國現有的300噸級氫彈,殺傷面積理論為300平方公里。
在二戰期間,世界上絕大部分城市沒有300平方公里這麼大,一個氫彈就夠了。
今天則不同,超級城市隨處可見,甚至還有荷蘭這種城市連著城市的國家。
我們看看中國,北京市有1.6萬平方公里,成都1.4萬平方公里,瀋陽1.3萬平方公里,西安1.1萬平方公里,廣州7400平方公里,上海6700平方公里,甚至薩沙所在的南京也有6000平方公里。
那麼炸掉北京要50多顆氫彈,炸掉上海、南京則要20多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目前的世界上,可以證實的氫彈,只有中國有的30枚。
氫彈不足以將一個城市徹底炸毀,只能選擇主要區域爆炸。
就像上面說到的那樣,如果這樣去炸,氫彈和原子彈還有多大不同?
都是選擇市中心、人口密集區,然後扔一顆就足夠了。
第四,核武器要具有突防能力
在冷戰時期,攔截核武器攻擊載體,尤其是空中攔截彈道導彈壓根就沒可能。
隨著反導系統的建立,美國不但具備攔截中短程導彈的能力,更可以攔截洲際導彈。
這就是很要命的事情。
在今天,各國的核彈頭數量都是有限的。除了美俄以外,排行三到五的中、法、英只各有200多枚。第三梯隊的印、巴、以只有幾十枚而已。
本來核彈頭就不多,如果發射期間再被攔截,那麼核打擊能力就堪憂了。
以美國今天的反導系統來看,對於中短程導彈的攔截能力還是很強的。
如果你發射的核彈絕大部分都被攔截,要這種核武器還有什麼用處?
所以,如果採用導彈作為載體,採用多彈頭和更複雜的突防技術就是必須的。
可惜,傳統氫彈的體積要大得多,難以採用多彈頭技術,根本不能適應現代戰爭。如果實現氫彈小型化,技術難度很大,又要花費巨資和漫長科研時間,現在看來毫無必要,也沒人會去這麼做。
第五,核武器要易於保存和維護
造核武器困難,維護更困難。
核武器是各國的心病,維護方面極為困難,不但花錢還費力。
很多人笑話烏克蘭,曾經花費7年銷毀了1000多枚核彈頭,屬於自毀長城。
其實,以烏克蘭的技術力量和經濟實力,壓根就不能保住這麼多核武器,甚至十分之一也維持不了。
美國是全世界投資最大、維護核武器最好的國家。即便這樣,從1950年到1968年,美國庫存至少有1200件涉及「重大」事故。
2015年一次調查後,美軍認為核武維護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需要小範圍升級。
為這個小升級,美國要在5年內進行了超過100項修復補救,耗資數百億美元。
這對於連軍人工資都難以支付的烏克蘭來說,數百億美元絕對是要命的。
烏克蘭總統曾經回憶:不要說核武器,就連發射井我們都維護不了。蘇聯時期的電梯大部分故障,我們的科學家只能用鐵梯爬出70米深的發射井。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美國引誘烏克蘭摧毀核武器。
實際上,是烏克蘭藉助西方財力處理掉這些燙手山芋。
眾所周知,除了中國和法國的氫彈以外,西方氫彈是非常難以維護的。
這也是,俄美主動銷毀氫彈、英法停止生產氫彈的重要原因。
第六,新一代核武器早已問世。
相比老舊的氫彈,第三代核武器已經實戰化。衝擊波彈、X射線鐳射武器、中子彈、等離子體武器已經相當成熟。
以美國早在80年代就成功研製的衝擊波彈為例,它是以衝擊波效應為主要殺傷破壞因素的特殊性能氫彈,又稱弱剩餘輻射彈。衝擊波彈是在核爆炸時增強其衝擊波效應,同時削弱核輻射效應。
這是一種成熟的戰術核武器,對環境破壞小。
第三代核武器並不算先進,已經逐步成形的第四代核武器更是厲害: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彈、乾淨的聚變彈、同質異能素武器等。
在這些新式武器面前,氫彈顯然已經沒什麼用處,淘汰也是必然的。
第七,中國為什麼還保留氫彈,有些國家還在試圖造氫彈?
這和我國的核戰略是分不開的。
中國的核武器數量不多,核彈頭大概200多個,可以說是保持最低程度的核威懾。
我軍高層也清楚的知道,核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大量生產先進核武器。
美國方面預計,今後30年升級核武器庫的計劃可能要耗資1萬億美元,極為誇張。
有這個錢,還不如生產一些更實用的常規武器。
我國還保留著30枚300萬噸當量的氫彈,主要是作為核威懾作用。
客觀來說,這些氫彈能夠發射的可能性極小,擱在那裡總歸是一種威脅。
如果把這些氫彈銷毀了,還要再花費巨資生產新式的核武器,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至於有些國家,諸如印度還有某國拚死研發氫彈,仍然是威懾目的。
印度研究氫彈是大腦秀逗,完全為了什麼民族自豪感,以展示我們印度人也能生產最牛的氫彈。
至於某國,主要還是用來耍流氓。
我有了氫彈,就算不朝你國家發射,至少可以你打過來的時候,我在本國引爆。
這樣,你總防禦不了吧,玩死你。
實際上,無論印度也好,還是某國也罷,研究氫彈的意義不大,狐假虎威而已。


※研製過程中被神秘的叫停,斜掠翼一種令強迫症抓狂的飛機
※麥哲倫是被食人族殺死吃掉了?495年前第一次環球航行結束
※中元節必須嚇唬大家:讓人毛骨悚然的陰兵借道現象
※中國製造第一顆氫彈有多不容易?看這5條讓人驚嘆的內幕
※初教7的原尊俄國初級教練機:2017莫斯科航展雅克152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