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探訪阿姆霍特,尋找宜家之心

探訪阿姆霍特,尋找宜家之心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發源地,對於品牌而言一般意義非凡。這裡不僅孕育了品牌成功的運作模式,更是積澱了濃厚的企業文化。對有著73年歷史的宜家來說,位於瑞典南部的小鎮阿姆霍特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如果不是宜家,很少有人認識甚至想來拜訪這裡。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時髦且充滿設計感的商店,只有鬱鬱蔥蔥的森林,無邊無際的純凈天空和散落在小鎮各處的彩色木屋,彷彿和「設計」二字沾不上邊。然而,這片凈土卻是北歐家居設計巨頭宜家的誕生地。那些由宜家帶來的實用、實惠的北歐設計風潮,就是從這個不起眼的小鎮開始,席捲全球。




而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曾有過這樣的斷言:「所有的百貨公司都將成為博物館,而所有的博物館都將成為百貨公司」。在這個宜家的誕生地,擁有世界上獨

一無二的宜家專屬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同時看到宜家的過去和未來。




一切從這裡開始




從哥本哈根坐火車或大巴,大約2個多小時,就能到達阿姆霍特。我到的時候是晚上九點左右,小鎮早已被掩於一片夜色之中,全然不見森林、房屋的輪廓,但這並不影響我激動的心情。遠遠地,我看到一個寫著IKEA大字的立牌,在車窗

外的夜色中閃爍。




阿姆霍特很小,全鎮僅有1.5萬人口,即便是白天也有些過於安靜,很難讓人將它

與「設計重鎮」、「宜家的心臟」這些稱號聯繫在一起。不過近兩年,這個小鎮吸

引了不少設計愛好者前來,因為這裡除了是宜家的總部,還有一些對外開放,值得前來參觀的地方,比如全球唯一一家宜家博物館和IKEA Hotel,以及首家宜家折扣店FYND。我的第一站就是去年才新開的,由第一家宜家商場改造而來

的宜家公共博物館。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博物館坐落在一座雅緻潔白的建築內,這座建築是1950年代斯堪的納維亞現代主義風格的典型代表,簡約的設計和清新的色調在今天依然不過時。博物館的入口非常隱蔽,藏在了位於整幢建築側面的巨大的白色集裝箱內,之所以採用集裝箱,是因為它們代表物流和配送,是宜家理念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在控制

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進入博物館,首先迎接你的是一面白牆,牆上印著宜家創始人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一句話:「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而在這面

牆的背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過去這麼多年,宜家是如何踐行的。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介紹這家博物館,得從英格瓦爾的創業故事講起。英格瓦爾從小在農場長大,早在創立宜家之前,他就顯露出自己的商業頭腦和超強果斷的辦事能力。5歲時,他開始在小夥伴之間推銷火柴。稍大些,他從斯德哥爾摩以很便宜的價格批發一些商品,再到小鎮上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去,從打火機、聖誕卡、聖誕樹裝飾品、花種到圓珠筆和鉛筆等,幾乎什麼都賣過。11歲那年,他靠批發種子賺了第

一筆錢,給自己買了輛新的自行車和一台打字機,這是他一生中第一筆大買賣。




1943年,年僅17歲的英格瓦爾創立了宜家,開始販賣鉛筆、皮夾、相框、桌布,

甚至是手錶、珠寶飾品等一切他認為有市場需求的產品。他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IK)和他從小生活玩樂的農場和村莊的名字Elmtaryd和Agunnaryd的首字母(EA)組合,拼出了IKEA這個名字。





最開始,這些商品都是通過郵購來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英格瓦爾才在其所居住鄰鎮的阿姆霍特開了實體店,也就是博物館的原型。鑒於它的歷史意義,宜家也決定將它改造成一座博物館,同時希望能帶動當地的旅遊業。如今,這間於

2012年因老化關閉的宜家商場,終於在去年向大眾開放了。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博物館一共三層,佔地7000平方米,包含一個主展廳,用來講述宜家的故事,和

一個臨時展廳,用來展望未來的居家生活。在這裡,你可以完整地觀賞不同時代的房間布置,如同穿梭在時光走廊里,也如同置身於宜家《家居指南》的封面裡一樣拍張紀念照。




主展廳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Our Root」、「Our Story」和「Your Story」。「Our Root」帶你走進了英格瓦爾的創業故事,展示了上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期間宜家的產品,包括傢具業務開啟之前,英格瓦爾年幼時兜售的那些商品們。在「Our Story」部分,你能看到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宜家作為家居帝國的歷程,以及歷年的著名產品,比如當時的宜家員工制服,以及那時候暢銷的由 Bengt Ruda 設計的 CAVELLI 扶手椅。而「Your Story」則帶你重溫了歷年來的產品目錄,要知道這些目錄冊從 1951 年發行至今,被稱為是除了《聖經》

之外最被廣為散布的書籍。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博物館向每位成人參觀者收取 60 瑞典克朗的門票,更有隻需160克朗的家庭票,供兩名家長和四名孩子使用,五歲以下兒童免費。團隊參觀者還可以在官網

上預約英語導遊服務。




除了平安夜、聖誕節和元旦之外,這裡幾乎每日都對外開放,館內還設有一個名為「廚房」的特色餐廳,可以品嘗到全新口感的經典肉丸。而對於那些鐵杆粉絲來說,你可以在博物館商店購買到其他地方沒有的限量版宜家產品,或者是以

前大受追捧的絕版好物。




來自任何人的靈光一現




如果說在宜家博物館能清晰地看到宜家發展的脈絡,那每年在阿姆霍特舉辦的「民主設計日」(Democratic Design Day),則讓人能展望到宜家,甚至是家居設計領域的未來。在這個活動上,宜家會邀請設計師分享設計研究幕後的故

事,並公布接下來一年的新品。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我們都知道,60多年前,宜家才開始從售賣小商品、傢具,到學習如何打造自己

的傢具,這意味著需要大量設計人才的加入,然而事實是,宜家長期僱傭的設計

師並不多,更多的是合作制的形式。那些在博物館中展出的歷年來的經典作品系

列,有不少都是需要十幾個設計師共同來完成。




讓更多人參與到宜家的設計中來,為每個創意出謀劃策,是宜家這麼多年來的

傳統做法。近幾年,他們的合作對象不再局限於品牌內部的設計師,比如與來自丹麥的知名家居設計品牌 HAY、或是英國當紅設計師 Tom Dixon 聯手的系列,都成為了最讓消費者期待的產品。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而在今年的「民主設計日」上,宜家更是公布了一系列讓人拍手叫好的名字:街


頭潮牌Off-White創始人Virgil Abloh、Lady Gaga的造型師Bea Akerlund、

小眾香氛品牌Byredo的創始人Ben Gorhem,甚至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電音樂隊Teenage Engineering等等,這些看上去和宜家、傢具毫無關聯的人,紛紛帶來了自己設計的「宜家」作品。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設計師們為宜家帶來全新的年輕面貌,使之變得更加時髦,打造出能夠讓日常生活更美好


的全新解決方案。




對宜家來說,奇思妙想可以來自任何人的靈光一現,在阿姆霍特,我們還看到了

一個全新的機構,或者說網站的誕生,那就是Co-Create IKEA。這個打算於2018年年初對會員開放的網站,宜家將邀請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甚至是食物、音樂的討論之中。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很多人管阿姆霍特稱為「宜家的心臟」,因為這裡是全球唯一能看到完整宜家價值鏈的地方,從產品原材料到宜家商場,環環相扣。那麼,未來的Co-CreateIKEA應該是「宜家的大腦」,為宜家,為每一個使用者源源不斷地輸出更有價

值,有創意的生活靈感。





為每個人而設計




離開阿姆霍特之前,我特意去了當地的宜家商場,以及全球首家宜家折扣店

FYND。即便是折扣店,所有產品還是整齊有序地被分類擺放在各個區域,大件

傢具依然是便於攜帶的平板包裝。










要知道當人們享受這樣輕鬆的購物體驗時,這一切,都源於英格瓦爾想到的自

助式組裝傢具的理念。當年,還在讀書的英格瓦爾看到鞋店店員為了找一雙鞋

不停爬上爬下,覺得這樣既費力氣又耗時間,於是他想出一個新辦法:所有的貨

物擺放在架子上讓顧客自取,回家由顧客自己按圖組裝。而1956年,一位名叫

Gillis Lundgren的宜家員工在將 LVET 桌子裝進車裡時遇到了困難,平板包裝

理念也應運而生。




這一理念如今已沿用將近半個世紀,恰恰是宜家風靡全球的秘密武器。再回想

這幾年宜家反覆強調的「民主設計」,這種理念又何嘗不是「民主設計」的一種

體現呢?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據說在阿姆霍特,宜家員工常常把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的話掛在嘴邊,為大眾

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這裡說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靈感,如何鼓勵身邊的人

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真正為每個人而設計,

一點一滴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這是宜家想做也正在做的。




儘管宜家早已走出了阿姆霍特,但它依然將自己的根扎在了萌芽的地方。這顆心

臟永遠在跳動著,而那些由宜家帶來的實用、實惠的北歐設計風潮,也正是從這

個不起眼的小鎮開始,席捲全球。





 > 宜家博物館展覽現場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那些夠創意的立體書籍
羅瓦涅米:極光下的設計之城
這個越南男人只會用竹子蓋房子,卻蓋出30多項國際大獎!
他耗費十年光陰,建起了中國最美的隱居之所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