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建築里的「治」和「靜」

道教建築里的「治」和「靜」

文/佚名

紮根在中國本土的道教歷史,源遠流長,和中華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過深遠影響。無論是火藥的發明還是豆腐的產生,都是道教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當然,更不能忘記的是道教思想對於人精神的啟迪。而在道教建立之初,在體系化的過程中也吸收了來自當時社會中民間的部分。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

武漢長春觀(資料圖)

道教建築中的「治」

道教建築是道教用以祀神、修道、傳教以及舉行齋醮等祝禱禳儀式的建築物。漢稱「治」,至晉或稱「廬」,或稱 「治」,或稱「靖」(又作「靜」)。南北朝時,南朝稱「館」,北朝稱「觀」(個別稱「寺」)。唐始不復稱「館」,皆以名之。唐宋以後規模較大者稱「宮」或「觀」,部分主祀民俗之建築或稱「廟」。道教初創時,山居修道者多棲深山茅舍或洞穴中,建築簡陋。

青羊宮(資料圖)

因為道教創始於民間,所以在道教建立之初,即使民眾也十分崇信神仙思想,但由於經濟或政權的原因,其建立的道教建築對雕琢玉砌的神仙府第的追求奢望不是非常的濃烈,而是利用一般民間的建築形式,取名「治」與「靜(或靖)"。

據《雲岌七簽》載:「依其度數,開立二十四治,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為之道,伐誅邪……」其中「治」為五斗米道主要傳教的地方,也是道教信徒膜拜信奉的神靈之所,很多置於大山之上,道教宮觀就源於此。但「治」有一定的管轄範圍,幅員一個區域,「二十四治」實際為道教最早的24個傳教區域。所以「治」有兩層含義,既指道教建築本身,也指一個道教傳教的地區。

東漢天師治示意平面(資料圖)

「眾又立四治(罔氏治、白石治、具山治和鍾茂治),以配天宮二十八宿之數。又立八配治、八游治等。」如今,治已經是蕩然無存,我們無法目睹其功能布局與建築形態,僅僅幾部古籍文獻星散地記錄了隻言片語。在道家典籍《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引《太真科》中就有兩段文字描寫了「治」的建築:

「立天師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數,唯昇陽之氣。治正中央名崇虛堂,一區七架六間十二丈,開起堂屋,上當中央二間上作一層崇玄台。當台中安大香爐,高五尺,恆火責香。開東西南三戶,戶邊安窗。兩頭馬道。廈南戶下飛格上朝禮。……崇玄台北五丈起崇仙堂,七間十四丈七架,東為陽仙房,西為陰仙房。玄台之南,去台十二,又近南門,起五間三架門室。門室東門南部宣威祭酒舍。門屋西間典司察氣祭酒舍。其餘小舍,不能具書。二十四治,各各如此。」

終南山(資料圖)

道教建築中的「靜」

「靜」比「治」更加民間化。古語:「民家為靜,師家為治」,「靜」或曰「靖」、「靜(靖)室」,意為靜修之所。一般的山居修道者,常住山洞,在洞旁有結草為廬的館舍。按陸修靜撰寫的《陸先生道門科略》稱:

「奉道之家,靖室是至誠之所,其外別絕不連他室,其中清虛不雜余物,開閉門戶不妄觸突,洒掃精肅,常若神居,唯置香爐、香燈、章案、韋刀四物而已。必其素凈政可堪有餘錢耳。」

可見「靜室」只是在形式上與居室隔絕,保持清潔,多屬於神堂、祖堂之類的建築,沒有特別的地方了。

武陟嘉應觀(資料圖)

道教宮觀建築的布局

道教宮觀建築的布局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按中軸線前後遞進、左右均衡對稱展開的傳統建築手法,這種方法以山門、主殿為中軸線,兩邊建宿舍、偏殿等,這類布局在各地宮觀建築中較為常見。

另一種是根據實際的地型按五行八卦方位確定主要建築位置,然後再圍繞八卦方位放射展開的建築手法,這種布局以一建築為中心,周邊以八卦方位建造各類建築。這類建築相對較少,江西三清山丹鼎派建築為一例,蘇州玄妙觀舊的布局也是一例。蘇州玄妙觀在中軸對稱的基礎上,又以三清殿為中心,形成一個八卦布局,以烘托三清殿的中心地位,因此玄妙觀原來的山門稱為倒轉正山門,其原因就是為了適應八卦布局。

蘇州玄妙觀(資料圖)

宮觀的布局的這兩種形式,都離不開道法自然的原則,根據具體的地理環境建造宮觀。

武當山玉虛宮(資料圖)

道教在建築的布局上也特別注意道法自然,認為建築環境的經營,最根本的就是要順應天道,以自然生態系統為本,來構建建築的人工生態系統。按張繼禹會長的描述:

「道教在建造這些宮觀時,為使宮觀建築與自然山勢相互協調,整體布局和諧自然,以體現道教崇尚自然、順應自然、返樸歸真的思想。具體修造時,都基本能做到巧妙地利用自然,或依山就勢,或見水築橋,或因高建亭,或就洞修宮,靈活布局,就地取材」。

這種順應自然的建築思想在現代宮觀建築中也有較多的體現。如武漢長春觀在新建的宿舍樓前,就考慮到原來的岩石地貌,在新建的大樓前保存了原有的岩石形狀,使得建築與突出的岩石形成一個和諧的共存。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道學宮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才是道士真實的修道生活!
「鬼節」與「鬼結」
白雲先生解《莊子》逍遙遊篇(三)
白雲先生解《黃帝陰符經》中篇

TAG:至道學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