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人最難得的是朋友,中國古代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管鮑之交,捨命全交的羊角哀與左伯桃,乃至桃園弟兄,都是古人義氣的典範。人交朋友,貴在交心。所謂好朋友大都是生死與共肝膽相照,不過也有些人剛開始好的不分彼此,但後來卻為了某種私利,非要除掉對方才解心頭之恨。這樣的人很多,今天說一個張耳和陳余的故事。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想當年,兩人以刎頸之交自誓,到最後卻是要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所謂的刎頸,卻是要刎對方的脖子,其中緣由值得玩味。視自己為天之寵兒,不能推誠置腹的站在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光站在自己角度強求別人,只能是兩人俱有過錯,最信任的朋友演變成最狠心的敵人。實在讓人匪疑所思。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按理說, 張耳陳餘二人均有賢名,陳余曾父事張耳,張耳曾阻止陳余因一時衝動殺掉小官而招來殺身之禍,變相救了陳餘一命。後兩人投奔陳涉,略地於趙,立武臣為趙王,陳余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部署李良反,殺武臣,張耳陳余出奔,收兵擊敗李良,復立趙歇為趙王。截至目前,這是兩人同患難共富貴的友情歲月。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但是,風向很快改變了。當時,趙國危在旦夕。城內的張耳,兵少將寡,糧食將盡。城外的秦軍,挾勝利之威,和充足的糧食供應,加緊攻城。這攻城的主帥王離又非同一般,他是秦國御胡邊將,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張耳心急如焚,多次派人召陳余前來救援,可是陳余估計自己兵少,不是秦軍對手,躊躇不敢向前。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幾個月下來,張耳由期盼到大怒到怨恨,最後派出最得力的大將張黶和陳澤一道前往責備陳余。這話自然提到當年刎頸之約。他說,當年我們約為刎頸之交,現在我和趙王馬上就要被秦軍殺死,你有幾萬大軍卻不肯相救,你我同生共死的交情表現在哪裡?假如你要信守承諾,為什麼不和秦軍決一死戰?何況這一戰還有十分之一二的勝算。陳余的話也是振振有詞。我估計進攻秦軍不但救不了趙國,反而會使我軍全軍覆沒;況且,我不想和你一道去死的原因,是打算保存實力為將來給你和趙王報仇。現在,和敵人同歸於盡,是沒有任務意義的行為,無異於把一塊肉投給飢餓的老虎。張黶、陳澤要求陳余此刻就用同歸於盡的行動來確立誠信,而陳余為了證明這種冒險行動無異于飛蛾撲火,就讓張黶和陳澤帶著五千軍隊嘗試著進攻秦軍,結果全軍覆沒。秦軍的氣勢,不僅陳余裹足不前,齊國、燕國的救兵也不敢出擊,甚至連擁兵一萬多人的張耳之子張敖也和諸侯救兵一樣,駐紮在陳余大營旁邊觀望。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此事發生後,兩個人都不冷靜:解圍後,張耳不相信陳余的解釋,認為陳余殺了張黶、陳澤兩人。陳余怒,解將軍印綬給張耳,陳余湖澤隱居。從此,兩人就撕破了臉皮。到了後來,項羽分封之後,陳余襲擊常山王張耳。張耳逃歸漢王,陳余以代王身份輔佐趙王。陳余以殺掉張耳為條件助漢王東擊楚國,卻被劉邦涮了一把。漢三年,張耳和韓信滅趙,在泜水河畔殺死了陳余。

這是一個人性的悲劇,作為刎頸之交的朋友其實都有很大的過錯: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第一,對失誤不依不饒,責備不休,是做不成朋友的。當年藺相如和廉頗如果換一種方式處理矛盾,那麼不僅無刎頸之交可言,還有可能個人變成死敵,政壇因此分裂,強秦趁虛而入。這裡既有藺相如的冷靜、謙讓和識大體,也有廉頗的知錯能改,真誠道歉。也許陳余當時的確被章邯的氣勢嚇住了,完全置朋友張耳性命於不顧,但要想想,觀望的也有張耳之子張敖啊,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果不是十分兇險,張敖不會見死不救的。另外,責備也就責備了,最後鬧到不相信陳余說的所有話,多次追查張黶、陳澤的下落,懷疑殺死二人,這就有點過分了。難怪陳余被激怒。當然,陳余也有錯,他只考慮時局,忘記刎頸之約的份量。錯誤既然鑄成,就只有真誠道歉一途,但是,我們從史書上沒有看到陳余這方面的隻言片語。

人與人之間愛恨換位比比皆是。愛人之間,互稱對方為冤家不無道理;矛盾最難解開的也常常是親戚、夫婦之間;鄰里同事有矛盾甚至仇怨,互不理睬,很少有記恨一輩子的。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第二,任何人都有私慾,但利欲熏心就必然利令智昏。張耳陳余這份從很早就建立起來的友誼,本來還可以重續的,如果張耳真誠地邀請陳余再做將軍,他也不至於黯然離去,干起游擊的營生,友誼也不至於從此終結。一切都是指揮數萬大軍的權力欲在作怪,因為群雄逐鹿,有兵權就有地盤就有封王封侯的可能。張耳收編陳余的部隊,後來張耳自己也品嘗了被收編的滋味。漢三年,消滅陳余,平定趙地,兵強馬壯,志得意滿的韓信和張耳,被自稱漢使一大早趕來的劉邦拿走了大部分的部隊,同時接受了張耳繼續武力威服趙地,韓信為相國的苦澀命令。只是他們二人不敢有怨恨,因為,劉邦是他們的主子。所以怨恨心理到報仇行動常與旗鼓相當的實力有某種聯繫的。

張耳和陳余為何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第三,衝動損失的永遠是自己。衝動不是激動,衝動是不考慮結果的莽撞。許多人自負地認為這事我不幹,別人就幹不了,賭氣地將軍,孰不知,有許多人就等著你不幹;何況,你幹得好我干差一點又能怎麼的。陳余撂挑子,就給張耳提供了機會。陳余負氣上廁所的工夫,搖唇鼓舌者就鼓動張耳接掌兵權,利欲熏心的張耳也就心安理得地佩起了將軍印綬。最後,損失的只能是陳余。當然張耳與陳余之間的內訌只能說明這兩個人品都有問題,很難成為讓別人為之同生共死的人物,至少二人都是建立在自我為中心的基礎之上,沒有起碼的犧牲精神,否則也不會自相殘殺,讓人恥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治亞文史博客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中的丫頭有多大的排場
攻打方臘,宋江為何損兵折將
水滸里行為最卑劣的「好漢」
劉備為何不用張任
宋江盧俊義的女人為何會偷漢子

TAG:李治亞文史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