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最近,一部好萊塢大片引起了國際熱議。

喜歡的人建議大家跪著看,不喜歡的人建議全員抵制。

這部電影叫做《敦刻爾克》,執導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克里斯托弗·諾蘭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按理說,這部電影在中國應該很受歡迎。

但該影片上映後,票房卻十分「慘淡」,並且遭到了部分中國人的抵制。

而中國人抵制英國人電影這事兒,還傳到了英國,英媒則「客氣地」的報道了此事▼

英國《衛報》:一個沒有「中國價值觀」的撤退,「敦刻爾克」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英國著名娛樂雜誌《NME》:「敦刻爾克」正被中國影院抵制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這事兒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一部電影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且聽英鳥君慢慢說。

首先,執導這部影片的導演特別牛x!

這位諾蘭導演堪稱當代好萊塢的一個「神話」,他執導的幾部作品,在豆瓣上都是高分懸掛,而且每一部都被影迷、影評人津津樂道。包括大家熟知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記憶碎片》、《致命魔術》以及《蝙蝠俠》三部曲等作品。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如今,「諾神」又帶來了新作——敦刻爾克 (Dunkirk)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跟以往不同的是,《敦刻爾克》是諾蘭的第一部戰爭題材作品,並且是根據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來改編的。

說起「敦刻爾克大撤退」,歷史迷一定印象深刻。


940年5月25日至6月4日之間,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的英法聯軍,被圍困於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敦刻爾克,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為此,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來營救軍隊。

原本只指望轉移3萬人,結果在眾志成城下,奇蹟般地轉移了33萬人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這場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曾在1958年、1964年、2004年多次被搬上大銀幕,包括「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十年前主演的《贖罪》里,也有一段長達4分52秒的經典長鏡頭,反映逃命海灘上的生死存亡。

諾蘭眼中的敦刻爾克(內含少量劇透)

諾蘭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英國人,對「敦刻爾克大撤退」可以說再熟悉不過了。

但諾蘭並非簡單的重現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而是試圖讓觀眾去深入歷史背後的每一個側面,進而體驗歷史。

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身臨其境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電影一開場,一隊英國士兵無精打採的在街頭溜達。

天空中則不斷地飄著納粹的宣傳單,單子上是「已被包圍」的死亡威脅。

突然,一陣突兀的槍聲響起,士兵們瘋狂的逃亡。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跑龍套的活不過三秒,只有男主湯米,九死一生躲過了子彈。

然而,當他逃到海灘邊,看見的卻是更令人窒息的場景:

沙灘上殘餘的英法盟軍等待接駁,所有撤退隊伍按照兵種整齊的排著長隊,面無表情地望著海對面。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兩旁則是一列列的屍體。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故事就此展開……

在「諾神」的鏡頭下,《敦刻爾克》沒有大英雄,也不見大反派,鏡頭對準的,是一些只想活著回到家鄉的小人物。

這部電影的故事分為三部分:

首先,在陸地上,我們跟隨著英國士兵湯米(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斯泰爾斯飾)的視角,他們試圖逃離海灘,並在轟炸中倖存下來;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第二個故事在海上展開,道森(里朗斯飾)和他的兒子以及他兒子的朋友喬治(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要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旅途中,他們營救了一名英國飛行員(墨菲飾);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天空,圍繞著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柯林斯(勞登飾)和法瑞爾(哈迪飾)展開,他們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飛機。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發生在沙灘上的故事是一個星期,發生在大海上的時間是一天,空中則是一小時。

三個原本獨立的故事線,各自時間維度都不同,但諾蘭卻大膽的將其放置在同一個敘事框架內,三個故事最終會交織在一起。

這樣的剪輯,構架出了燒腦的視聽感受,對觀眾來說,觀影障礙確實挺大的。(不過結局也很震撼)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雖然影片中,沒有大場面的坦克衝殺,沒有瘋狂的掃射,沒有鮮血,沒有吶喊,沒有主角,甚至連對話都很少。

但該片一些情節卻十分觸動心靈。對求生的渴望、無私救人的勇氣、為同胞的奉獻,各種閃亮的人性光輝都獲得了深入淺出的闡釋,令影片呈現出一種溫暖的人文關懷及獨具一格的動人氣質。

《敦刻爾克》遭中法兩國抵制

《敦刻爾克》7月在英國、美國、中國香港等大部分地區上映,上映後好評如潮。

爛番茄上,《敦刻爾克》的新鮮度達93%;觀眾喜愛度為82%。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IMDb給出了8.4分,而MetaCritic均分也高達94(一般電影過80都算佳片)。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然而,9月1號《敦刻爾克》在中國上映後,卻引起了極大爭議,成為諾蘭執導的電影中口碑最為兩極化的作品。

喜歡的人敬若神明,不喜歡的棄如敝屣。

有人說《敦刻爾克》是「為了拿獎走火入魔」「無新意的流水賬」,也有人說是「諾蘭最好的作品」「影史最佳戰爭電影」,甚至還有網友說:建議影院特設諾蘭廳,不要座椅,大家跪著看…

豆瓣上,《敦刻爾克》的評分高達8.6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影院里,《敦刻爾克》的票房卻有些「慘淡」……

有網友稱:前幾天和同學去看《敦刻爾克》,上映僅三天,中午12點的場,然而偌大的電影院就我們兩個人。相比之下,已經上映一個半月之久的《戰狼》仍有排片,甚至遠差同期的《銀魂》,為何在網上評價如此之高的電影,現實中卻不盡人意?

除了票房慘淡,《敦刻爾克》還遭到了部分中國人的抵制。

因為電影《敦刻爾克》主要講的是英軍在戰爭中如何撤退的故事,而一些中國人認為,在戰爭中人們應該勇往直前,而不是不戰而退。

有人表示:這部電影是一場「災難性退縮」,沒有任何「中國價值觀」。

在網上,抵制《敦刻爾克》電影的人也不少。

起因是有某位網友說,電影里指揮大撤退的將軍就是當年在緬甸不通知中國遠征軍就撤退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把共同戰鬥的中國遠征軍坑慘了。於是乎, 網友們開始啟動鍵盤,發起抵制,「以十幾萬中國遠征軍亡靈的名義」。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在中國近年上映的諾蘭作品中,《敦刻爾克》票房較為慘淡,並遭到一些人的抵制,國外市場同樣遭遇了滑鐵盧。

主要就是法國觀眾集體抵制《敦刻爾克》。原因是影片記錄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國人做法「撤」之不武。名義上是英國發動軍民一共撤退了30萬聯軍,其中法國就佔了13萬之多,而在前線抵抗犧牲的法軍更是多達4萬不止。

史實上,法軍在這次軍事行動上佔了很大的作用,不過在影片中,僅僅出現了30秒。

數萬法軍為了英軍的撤退,當了炮灰。難怪法國人不買單!而中國人抵制《敦刻爾克》同樣是因為喚醒了曾經的民族恥辱,所以才有人不想買單。

對此英國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誰管他們喜不喜歡,那又不是他們的歷史,我還覺得中國的電影不好看呢!」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中國人有一套奇怪的價值觀。也許當你手握14億的生命時,你不會想要救他們嗎?」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那我認為中國人的生命很廉價……」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講述英國偉大歷史的大片《敦刻爾克》,為何卻被中法兩國抵制?

總的來說,《敦刻爾克》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但這個改編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從而遭到了抵制。

其實呢,1000個人來看,就有1000個想法。從不同角度看,得出的感悟也不一樣。比如從電影角度看,這可能是部好電影,但從真實的歷史角度看,結果又會有所不同。

還是那句話:喜歡的人敬若神明,不喜歡的棄如敝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英鳥 的精彩文章:

賣煎餅都月入3萬,海歸月薪才6千,好意思么?
英國新規遭吐槽:扔垃圾姿勢不對要罰款2500鎊,嚴重者視為犯罪!
英國釋放多名外國罪犯,但仍允許其繼續留下,英網友怒了
澳洲華人花1286萬買下最牛車牌,為何中國人對吉祥號蜜汁熱愛?
中國正研發超級高鐵,北京到天津3分鐘,到倫敦5小時!外媒驚了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