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聰明的父母錯開這5個時間批評孩子,效果會事半功倍

聰明的父母錯開這5個時間批評孩子,效果會事半功倍

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處於弱勢的一方,特別是孩子犯了錯誤時,作父母的進行批評指正,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做為監護人的義務。但是,這種權利和義務的行使,也並非隨心所欲,行使的時間和方式不恰當,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聰明的父母應該錯開這5個時間批評孩子,效果一定會會事半功倍。

1、人前,特別是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

俗話說,人前莫教子,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特別是在他的同伴面前。如果孩子在有同伴在場的時候犯了錯誤,你在這個時候估計了孩子的感受,沒有當面批評他,而是選擇事後,或者把孩子叫到一旁單獨交流,孩子一定會明白你對他的尊重,他也會越來越尊重你的意見,接受你的批評。

2、每一天開始的時候

不管是否有科學依據,還是心理作用使然,中國人都講究凡事有一個好的開始,就一定會有一個不錯的結果。大到一年,小到一周,一天。所以說,每一天開始的心情,決定了一個人一天的狀態,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樣。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做父母的都應該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美好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可以面帶微笑與孩子溫馨道別,而不是批評孩子,讓孩子的一天從早上受氣開始。

3、家人一起就餐時

可能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在一起就餐時探討家庭問題的習慣,這方面韓國人就做得比我們好,從韓劇里我們可以看出,韓國人一般都有飯後或飯前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討論的習慣,從他們家裡沙發的擺放就可以看出那是一種方便交流和討論的圍合式布局。而我們中國的父母也可能是工作忙,或者的文化習慣的問題,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只有在一起就餐時一家人不得不在一起,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是平時孩子積累的問題沒時間過問,這個時候開始批評孩子。其實,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溫馨美好的家庭時光,而且也會讓孩子漸漸感覺與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時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4、父母生氣的時候

父母也是人,也有工作不順心,身體不舒服,或者人間關係等原因導致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遇到孩子犯了錯誤,這個時候如果批評孩子,父母很難心平氣和,也容易把問題放大,也很容易就會出口罵人,激起孩子心裡的對抗情緒,把一個小的錯誤,釀成大的衝突,父母和孩子兩方都受到傷害。所以,此時父母應盡量控制好自己情緒,等慢慢平靜下來的時候再開口,即便不能馬上平息自己的情緒,最低限度要做到不要開口。

5、和孩子發生直接衝突時

比如父母規定孩子和同學聚會不能飲酒,結果孩子還是飲酒了。這種時候,孩子一進門,父母問道酒氣,就抑制不住的火氣。這個時候要是批評孩子,孩子心裡也早就做好挨批評,以及怎麼對抗的準備,一場直接的衝突在所難免。聰明的父母倒不如先裝著沒事,等到第二天自己的火氣消了再詢問孩子原因,聽聽孩子的解釋,或許孩子也有他不得已的理由。而且,父母表現出來的寬容大度,也會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父母教育和批評孩子的時候最好是在家中,一家人平心靜氣地交談溝通,父母可以提出對孩子的要求,而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對父母的意見。這樣的平等交流,更容易讓孩子認識自我問題,並會積極改正,也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如果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採用合適的方法批評教育孩子,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和改正。

在批評孩子方面,古人歷來對教育孩子的機遇十分考究,清人陳繼儒以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

他以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判孩子:

1、「對眾不責」,即不要在世人面前責怪孩子。

2、「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怪孩子。

3、「正飲食不責」,即就餐時不責怪孩子。

4、「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怪孩子。

5、「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怪孩子。

6、「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怪孩子。

爸爸媽媽假如能在適宜的時刻與適宜當地,選用適宜的辦法批評教育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教育的效果也自然事半功倍。

「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微信公眾平台,由佛門居士發起,每日原創精選國學經典、禪的智慧、家庭教育等內容。關注和轉發都是善舉,功德無量,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的精彩文章:

居家學佛,切勿學成「在家山僧」
開學啦!來學習一個簡單的法門,為你的孩子增智開慧
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念佛,是念觀世音菩薩好,還是念阿彌陀佛好?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都是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

TAG: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