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8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比諾蘭的那場更偉大!

1938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比諾蘭的那場更偉大!


原創歷史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人木有套套,咋辦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諾蘭的《敦刻爾克》在國內火爆上映了,他用英國人的視角來描繪了那段險中求生的逃亡史。眠眠先給大家普及下當時的背景,(放心吧,無論看沒看過這部電影都不會涉及什麼劇透):








0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人吸取了教訓,為了防止德軍入侵,他們自作聰明地耗資50億法郎,歷時12年(從1928年開始建造到1940年基本完成)在其東北部、法德邊境地區構築了一個數百公里的超強防禦築壘系統,並且以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的名字命名為:

馬奇諾防線











這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防線,看上去如同《冰與火之歌》中的北境長城一般堅不可摧:防線內部配置有各種大炮、壕溝、堡壘以及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輔助配套設施,

裡面的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甚至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整個防線共構築永備工事約5800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到3.米多,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到300毫米,可謂是固若金湯。










在法國與比利時的邊境是崎嶇、森林密布的

阿登高地

,很難開展運動作戰,因此法國人比較放心,沒有多加防備。




然而法國人萬萬沒想到的是,1940年5月,德軍先是攻打比利時北邊的荷蘭,引誘英法聯軍前去支援,而德軍重點卻在於偷襲馬奇諾防線的北端、法國與比利時邊境阿登高地這個缺口,成功地繞到了英法聯軍打算堅守的馬奇諾防線背後,

使得這個龐大而堅固的軍事設施系統失去了作用,成為一道徹徹底底的擺設。









緊接著兩路德軍合擊,僅花了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

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




當時的情況對於英法聯軍而言,相當於在懸崖邊上:僅僅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只有萬名居民的港口小城作為海上退路,

並且,只有通過敦刻爾克,渡過英吉利海峽到達英國,才能讓被圍困的軍隊絕處逢生。









基本沒有保護的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

因此人們很難相信,在德國炮火的猛烈襲擊下,可以保全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




萬分危急的形勢下,英國政府下令執行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計劃,他們深知政府的力量此時已經遠遠不夠了,要想營救軍隊,只有一個希望:

那就是動員普通民眾,進行自發的救援。




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船主們明白撤出軍隊對於拯救國家的意義,紛紛駕駛著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等各種船隻出海,駛往敦刻爾克。









當時,先後有

861艘各種船隻

加入救援行列,只不過這個數量計算,是把遊艇之類各種小船都算進去了。所以德國人不屑地稱這支艦隊為「蚊子艦隊」。




正是這些普通人不畏犧牲,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在敦刻爾克接上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展開大救援。




為了阻止救援順利完成,德國空軍派出300 架轟炸機和500架戰鬥機對撤退的船隻實施轟炸,僅5月27日一天,

便投放了1萬5千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將敦刻爾克變成一片廢墟。






在影片《敦刻爾克》中,就將這一幕還原地很寫實,甚至盟軍聽見德國轟炸機的轟鳴聲遠遠傳來,就被那種巨大的恐懼感所包圍……




殊死一搏之下,英國空軍也從本土起飛了200架戰鬥機,與德國空軍進行激烈的空戰。




儘管先後被擊沉200餘艘艦船,聯軍這支五花八門的船隊還是在如此危險的情形下,

用了9天時間,把34萬大軍從死亡絕境中拯救出來。







而最初英國的期望,僅僅是能夠堅持兩天時間,運出4.5萬軍隊…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在於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




二戰結束後,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敦刻爾克大撤退紀念碑。以紀念在大撤退中英勇獻身的陣亡將士。同時,在如今諾蘭電影的號召力下,國人也了解到了這一場激動人心的大救援。









然而,

在抗戰時,我們中國同樣有一場毫不遜色的大撤退,卻幾乎沒多少人知道…

















02




先說一句,

相比起來,這場中國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更是挽救了多達150萬民眾的生命,搶運了近20萬噸軍工器材,可謂是拯救了整個中國的命運。




而這個奇蹟,竟然幾乎是一個人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下面,眠眠就來詳細說一說這場足以留名青史的壯舉:

宜昌大撤退




千百年來扼守著長江三峽的江城宜昌,地勢十分險要:從地理角度來講,此地處於第二階梯的巫山山脈和第三階梯的江漢平原的交匯處,緊扼四川盆地的東大門,

可謂是上接巴蜀,下引荊襄,因此自古以來便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三國時期,劉備便安排猛將張飛郡守宜昌,當時,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

「夷陵」。




在此後的歷史上,這座城市還擔負起了很多軍事運輸的重任,1876年,中英簽署《煙台條約》後,

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成為了長江航線上極其重要的轉運港。




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抗戰時期表露無疑。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隨著華北陷落,淞滬戰爭爆發,南京告急……很快華北、華中、華南大片的土地和無數城市淪陷。









10月25日,武漢淪陷,就在武漢失守前後,長沙、廣州已經被侵佔,上海也已岌岌可危。這就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

沿海一帶的大量工廠資產,必須內遷至大後方四川,以保全抗戰的有生力量。




而在當時的中國,飛機少得可憐,火車線路被炸得七零八落無法正常運輸,而公路運輸不僅運費高,車輛也少且不能直接入川。




因此,

長江便成了進入四川唯一可以依賴的生命線,成為了抗戰期間貫通前後方最重要的「黃金水道」 。









然而這條黃金水道,在當年卻存在一個天然的問題:

長江在宜昌段被三峽的山勢扼住了咽喉,三峽航道彎曲複雜,險象叢生,有的地方僅容一船通過。從宜昌溯江而上,首先就會遇到西陵峽,航道狹窄而且灣多,急流險灘遍布,繼續上行還有巫峽和瞿塘峽的複雜航道,並且三峽無法夜航。




更重要的是,由於1500噸以上的輪船由於體積太大,無法逆流而上,因而所有從上海、南京、武漢來的大船,都不能直達重慶,

乘客和貨物都必須在一個相當於中轉站的地點下船,

換乘能進入峽江的大馬力小船,才能繼續過重慶入川。









是的,

這個中轉站的地點,就是宜昌。




可想而知,在這抗戰的緊要時節,宜昌毋庸置疑地成為了中日軍隊雙方關注的焦點。








03




1938 年春,隨著國民政府的西撤,大批人流、物流頂著日本人的轟炸,

從長江下游、華北、華中地區湧向四川,全部來到了宜昌。

特別是武漢淪陷後,這股撤退潮一時達到了頂峰。









而宜昌原本只是一座10萬多人口的小城,如此龐大的難民潮流,以及源源不斷運輸而來的戰時物資,早已將這座小城撐得爆滿,

每日各種滯留人員最多時達到了3萬之多。




而且除了普通平民,還有很多知名人士如馮玉祥、陶行知、老舍、李四光、黃松齡、王芸生、於毅夫、程希孟等,也來到了宜昌,參加抗日演講或演出。當時工商企業界著名人士黃炎培、胡厥文、孫越崎、王幸生等,也跟隨上百企業家逃難來到了這裡。




他們基本上都抱著一個念頭:

上船









一張入川的船票,在彼時成為了真正千金難求的玩意兒。因為人多船少,為了等購船票,很多人往往一等就是半個月或一個月。




從宜昌城區的通惠路到船碼頭,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棧、學校都擠住滿了人……因為房屋容量有限,很多人甚至只能露宿街頭,棲身屋檐下。




而這些難民中,還包括8000多名兒童。

他們中的一部分,是從華北、華東戰區搶救出來的無家可歸的孤兒。當時由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提議建立的戰時兒童保育院,決定在宜昌設立難童接送站,將各地送來的難童,集中組織在宜昌,然後送他們乘船進川。









「下游到客日盈千,逆旅麋居待入川。種種方音如鼎沸,俱言上水苦無船。」




這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當年在宜昌時,無處可住,只能旅居在一艘江輪改造而成的旅社中,面對滾滾難民潮而寫下的詩句。眠眠在其中,讀到了一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般的悲涼。




除了難民之外,宜昌城沿著長江兩岸,堆滿了大量從上海、南京和武漢等地匆忙撤出的機器設備。不少機器由於撤走時十分倉促,來不及裝箱,都敞露著任憑日晒雨淋。當時光是積壓在宜昌的兵工器材就有13萬噸,

這些可是全中國的軍事工業的命脈,如果落入日軍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無怪乎當時一位企業家宋開友一針見血地分析道:




「大半年間,以揚子江中下游及海運輪船的全力,將所有一切人員和器材,集中到了宜昌……全中國的兵工工業、航空工業、重工業、輕工業的生命,完全交付在這裡了。」




而此時,

發現了宜昌重要戰略意義的日軍,已經開始瘋狂地向這座城市發動攻擊,

敵機不斷地飛向宜昌上空發動轟炸。









與此同時,張自忠指揮的幾十萬軍隊正在等待出川參加抗戰,也急需通過長江航線奔赴前線。




更為嚴峻的一點,從10月中旬起,長江上游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較大輪船尚能航行,

再過後便到了漫長的枯水期,大型設備就根本無法入川了……




這也便意味著,

從10月中旬之後,擁塞在宜昌的數萬人和10萬多噸物資,必須在40天內運走。




想要在40 天時間,完成這樣大的運輸量,除非出現奇蹟。










04




而這樣的奇蹟,真的被一個人完成了。




此人叫做

盧作孚

,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航運企業——

民生輪船公司

的創始人。









盧作孚出生於四川合川的一個貧寒之家,小學畢業便輟了學,隨後前往成都刻苦自學,博覽群書,尋求救國途徑。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但不可思議的是盧作孚自學成才,竟然辦了補習學校講授中學數學,

甚至還編著有《盧思數學全解》《中等代數》、《三角》等教材。




17歲時,一心報國的盧作孚加入了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23歲在成都《群報》當記者,26歲時就做到了《川報》的總編。

在開展以民眾為中心的通俗教育與新教育試驗遭挫後,他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




1925年,他靠著鄉親、朋友和地方紳士的經濟支持,

以8000元資本購買了一條僅70多噸的小客船,創辦了一家輪船運輸公司,並依照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的思想,將其命名為「民生輪船公司」。









雖然僅僅從一艘小船艱難起步,

但能力極強的盧作孚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統一了整個川江航運,

甚至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游。




隨後,這家民生公司由小到大茁壯成長,終於在10年後,相繼在上海、南京、武漢、宜昌等地設立了分公司。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民生公司已擁有輪船46艘,總噸位也達到了1.8718萬噸, 成為我國內河航運最大的民營企業,

同時也是長江航運的絕對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盧作孚在民生公司船艙和職工宿舍的床單上,都特意印製了

「作息均有人群至樂,夢寐勿亡國家大難」

的字樣,還經常教導他們

:「我們應一致反對的是空談,應一致努力的是實踐。天下事都艱難,我們如能戰勝艱難,天下便無艱難事。」









抗戰開始後, 盧作孚更是致電民生全體員工:「民生公司應該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抗戰!」

並立刻調集所有船隻,在兩周時間內將川軍4個師2個旅由重慶趕運到宜昌,奔赴抗戰前線。




是的,民生公司這家「崛起於長江,爭雄於列強」的地地道道中國本土企業,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一家民營航運企業,

盧作孚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船王」。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擔當宜昌大撤退的重任,自然交到了這位民族企業家身上。




可笑的是,就在武漢淪陷前不久,國民政府軍政部居然給盧作孚下了一紙公文,要求他將民生公司所有船隻一律開到武漢長江下游田家鎮處,自行鑿沉,並指望以此封銷江面,阻攔日軍軍艦沿長江進犯武漢。




這種自毀長城的安排,是盧作孚絕對不能接受的,更何況這是他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心血。

在果斷拒絕了這個命令後,盧作孚表示他會竭盡全力,組織船隊參加抗戰救援。









在宜昌運輸的十萬火急之際,當時兼任交通部次長的盧作孚,

主動提出承擔宜昌撤退的全部運輸任務,

併當即獲得國民政府的批准。




然而,即便是民生公司,當時能走峽江的也只有22艘輪船。按照單艘船運載量2萬噸運力計算,將當時滯留在宜昌的難民和物資全部運至重慶,

需要整整一年時間




為了解決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盧作孚親自來到了宜昌,這座風雨飄搖的城市。








05




當盧作孚剛剛到達民生宜昌分公司時,眼前的景象令他震驚:懷遠路辦公樓里,瘋狂搶票的人群從樓梯擠到了大街上,一些武裝押運貨物的軍官氣勢洶洶,

甚至沖著工作人員掏槍威脅,索要船票。




這種人心惶惶,秩序蕩然無存的局面,並沒有嚇退盧作孚。




他無視任何權貴的要求,拒絕他們的請客賄賂,堅決一視同仁地組織安排搶運。

在召開公司緊急會議後,他又廢寢忘食地工作,希望能夠策划出一份緊急運輸方案。









要完成這個方案,必須結合重慶至宜昌間的水位、險惡河段(包括急灘、險灘、淺灘158處,最為著名的險灘達70處)的水流及運輸船舶的性能、吃水深淺情況,以及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江段船隻的不同優勢,來增加運力。




直到10月24日清晨,

一個機智又充滿冒險精神的想法,在盧作孚的腦中逐漸成型:




宜昌到重慶這一段,去時溯江而上需要4天,而返回時順江而下只需2天,如此來回一趟是6天。因此,可以充分縮短運載時間,將整個運輸劃分為三段航行。









也就是說:

將宜昌至三斗坪作為第一段,三斗坪至萬縣為第二段,萬縣至重慶為第三段。

每艘船以吃水深度,馬力大小為基本依據,用一部分船隻選運貨物至三斗坪,當即返回,再由公司調船運至萬縣或直運重慶,對重要物資和大型貨物則由宜昌直接運至重慶,並在重慶讓出川抗日的士兵搭乘後順江而下。









另外,每段航路必須配以噸位最適航的船舶,並在廟河、萬縣兩地採用陸上接力運輸避開險灘。當輪船過新灘時, 

還要藉助岸上新裝的絞車,使用鋼纜系住輪船協助通過

。最後,再安排有經驗的駕引人員和起重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在新灘岸邊協助船員順利過灘。




可以說,

這個宜昌大撤退的運輸方案,是盧作孚數學及工程學基本功、統籌能力和航運知識的完美體現。









當黑著眼圈的盧作孚向員工講解這個複雜的運輸方案時,所有人都欽佩得五體投地,因為在此之前,他們怎樣也想像不出能夠在40天內完成運輸的辦法。




此外,為了能夠儘快搶送難民難童,他對客運艙實行「座票制」,

將二等艙以上的床鋪一律改為座位,對權貴與平民一視同仁乘船,

這樣就增加了一倍的以上的客運量。同時他降低收費,對公教人員實行半費,對戰區難童免費,

對貨物運費,更是只收平時的十分之一。









無怪乎當時的報紙都說,盧作孚這幾乎是自己倒貼錢搞撤退。




鑒於三峽航段不能夜航,他要求各船盡量利用夜晚裝卸,搶在白天航行。

為了搬卸方便,他在三峽航線增設碼頭和轉運站,臨時增加僱工3000多人,同時徵用民間木船2000餘只,運載輕型物資。




驚心動魄的「宜昌大撤退」終於開始了……








06




10月24日一早,盧作孚親自領隊,冒著日軍的炮火和飛機一輪輪轟炸,護送著幾百名孤兒難童,乘上滿載著物資的輪船起航,開出了宜昌港。









從那天開始,民生公司的22艘輪船和850多隻木船,日夜不停地在川江來回穿梭。盧作孚本人也不辭辛勞,每天都要了解裝載和航運的情況,抽出時間到碼頭視察,遇到困難時親自當場解決。









撤退當時的情景,被盧作孚記載於回憶錄中:




「每晨宜昌總得開出五隻、六隻、七隻輪船,下午總得有幾隻輪船回來。當輪船要抵達碼頭的時候,艙口蓋子早已揭開, 艙門早已拉開,起重機的長臂早已舉起,兩岸的器材早已裝在駁船上……兩岸照耀著下貨的燈光,船上照耀著裝貨燈光,徹夜映在江上。岸上每數人或數十人一隊,抬著沉重的機器,不斷地歌唱,拖頭往來的汽笛,不斷地鳴叫,輪船上起重機牙齒不斷的呼號,匯合成了一支極其悲壯的交響曲,顯示了中國人民動員起來反抗敵人的力量。」




1938年11月起,日軍開始對宜昌實施瘋狂的轟炸。重型轟炸機噴著黑煙,不間斷地在峽江航線實施轟炸,民生公司的搶運船隊在峽江每天都遭受著損失:

輪船、木船不斷地被炸毀,更殘酷的是,每天民生公司都有員工犧牲……









1938 年11 月

,「民裕輪」從三斗坪去重慶途中,在青石洞遭到幾架日機的襲擊, 當即被炸沉。

船上人員除7人生還外, 其餘全部犧牲。此外還有「民權」、「民眾」、「民元」等川江主力船,不是被炸得嚴重破損,就是被炸沉,導致長江上游的運力比抗戰前減少了一半有餘。









最終在大撤退運輸中,

民生公司損失輪船16 艘,116 名公司員工犧牲,61 人受傷致殘。

至於被摧毀的廠房、倉庫、機器設備,以及損壞的碼頭、躉船、貨棧等,更是無從計算……









慘重的損失和犧牲換來的,是宜昌大撤退的巨大成功。




經過40天的艱苦奮戰,滯留在宜昌的3萬多人員全部運離,堆積在碼頭的十幾噸物資運走大半。宜昌淪陷前,長江兩岸各碼頭地面僅剩下一些零碎廢鐵。

在完成撤退後,盧作孚才乘坐著最後一艘輪船,離開即將被日寇佔領的空城宜昌。









40天驚心動魄的運輸中, 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向四川運送了10 萬人,9 多萬噸工業物資,

包括金陵兵工廠、兵工署陝廠、南昌飛機廠、揚州航空站、申鋼廠、中福煤礦、大成紡織廠、武漢紗廠等企業無數重要的戰略物資。除此之處,還保全了大批科研設備及珍貴歷史文物。




盧作孚還將已無力搬遷的上海大鑫鍊鋼廠、常州大成紡織廠、漢口周恆順機器廠挽救了下來。

並先後共接收難童1.5 萬餘名,

 分為28 批次由輪船公司運往大後方各個兒童保育會。









藉助於這些搶運入川的珍貴物資, 很快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

, 尤為重要的是以重慶為中心的兵工廠、鍊鋼等行業的綜合性工業區, 

它們構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的工業命脈。




可以說,正是這些大撤退中運輸到大後方的工礦企業,成為了抗戰的堅強後盾, 

生產了大量軍事物資,為戰爭的最後勝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甚至日本軍方也在後來檢討武漢會戰得失時, 才終於意識到此次宜昌大撤退在整場戰爭中的巨大作用

:「假如昭和十三年(1938 年)在攻佔武漢作戰的同時,也一併攻佔了宜昌,戰略價值就不同了。」




與敦刻爾克依靠政府組織的大撤退不同,宜昌大撤退幾乎是身為企業家的盧作孚,以一己之力完成的,更堪稱是一場奇蹟。

他也因此獲得了政府授予的一等一級獎章。









如果沒有這次大撤退,可能中國的命運就會不同,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民族脊樑,和這種勇擔國難的精神,這個國家將變得更加容易被摧毀。









諾蘭大導演可以用他細膩獨特的視角,向全世界講述著「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動人事迹,我雖然力量綿薄,卻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國人看見,屬於我們自己的「

宜昌大撤退

」——一場二戰中同樣可歌可泣的壯舉。







老王推薦: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這場中國版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 比諾蘭的那場更偉大
盜墓損陰德,那考古折壽?
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三國非著名謀略家的他,小計能斬顏良誅文丑,被曹操奉為天下第一謀士…
舌尖上的山海經 抱著這本菜譜 不但好吃 還包治百病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