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雨中托舉線纜1天」是詮釋道德最美的姿勢

「老人雨中托舉線纜1天」是詮釋道德最美的姿勢

9月4日一早,河南漯河市秋雨霏霏。在漯河市區北郊的西華路中段,一棵傾倒的樹砸倒了電線杆,樹枝、線纜阻斷了交通。而住在事故現場附近的68歲老人謝國峰在第一時間發現事故後,撐著雨傘,在雨中托舉線纜的時間長達一天,疏導交通,提醒行人、車輛注意安全。

(9月5日《中國新聞網》)

在秋雨菲菲里,在秋風瑟瑟里,68歲的老人托舉著線纜。左手累了就換右手,右手累了就換左手。兩隻手都累了,就頂在肩膀上。就連吃飯的時候也沒有忘記了托舉線纜。這樣的姿勢,是道德的姿勢,是文明的姿勢,是捨我其誰的姿勢。這種姿勢感動了你我,感動了所有人。然而,如果你只是在這頂天立地的姿勢里看到的是感動,也就有點廉價了。

首先來說,在這附近居住的人絕不僅僅是一位老人。很多附近的居民都看到了「托舉線纜的老人」,很多過往的群眾都看到了「托舉線纜的老人」。只不過是,他們也僅僅是被感動著,是說了一句「老人真好」的感嘆話語,然後該幹啥的還是繼續幹啥去了。該吃飯的吃飯,該遊玩的遊玩,該路過的路過。我們的感動,需要一點實際行動。看到老人疲倦的時候,為何就沒有一個人因為感動而行動?為何就沒有一個人接過老人手裡的線纜,讓他喘口氣?最好的感動不是語言的感動,而是需要用行動延續這種感動。

遺憾的是,每一個看到「托舉線纜的老人」的人,只是感動過後只留下了一個遠去的背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社會責任感,而不是「總是被別人感動」,還需要去「感動別人」。社會是個大家庭,你我他都不能置身事外。

其次來說,我想追問的是:「托舉線纜一天」的情況該不該出現?無論這個線纜屬於哪一個部門,都不應該出現「托舉線纜一天」的情況。這是老人的壯舉,也是老人的無奈之舉。因為他不想看到線纜傷害任何一個人,他不想因為線纜的倒在地上影響任何一個人的通行。問題是,這樣的事情該由誰來做。線纜的擁有單位不該及時處理嗎?按照眼下的服務標準,搶修標準,無論是電信、供電,都應該做到「最短時間搶修」,即便不能及時搶修,也應該是及時清理現場,而不是讓倒地的線纜在地上躺一天。

試問,說好的快速、及時、準確的應急搶修標準去哪兒了?從早上線纜落地,到晚上8點才將落地的線纜從老人的手裡接過來,這個過程中,線纜的維護單位在幹啥?感人的「托舉線纜」場景很多,到網路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感動」。托舉的時間都在1個小時以上,這恰恰暴露的是搶修存在的「蝸牛前行」問題。

「老人雨中托舉線纜1天」,職能部門不能也只是跟著感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鵬有約 的精彩文章:

片酬一個億,是「掛在網上無人看的影視劇」催生了天價片酬
誰是「網路醫托」的大東家?
「董卿下跪」,你看到的不僅是一種姿勢
「批批都檢測」,維護舌尖安全不能止於一棵大蔥

TAG:與鵬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