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說:中國電影正處於黃金髮展期,我們說:中國電影市場依然大有錢途

人民日報說:中國電影正處於黃金髮展期,我們說:中國電影市場依然大有錢途

今天,《人民日報》在「書寫世界電影發展的中國方案」中寫道:國產影片《戰狼Ⅱ》上映以來,以超55億元的成績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單片票房紀錄。同時,國內電影市場也迅速升溫。截至8月26日,當月全國票房為67.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8.33%;國產影片票房達64.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3.69%。當前,中國電影正處於黃金髮展期。中國電影不僅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文化消費方式,也成為中國人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文化載體。

電影日報人為:未來10年20年都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2016年暑期檔和國慶檔票房增幅與去年同比下降,只是熱錢退潮的一次調整,對於整個電影市場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熱錢能夠推動整個市場的快速發展,但熱錢的短視也是很明顯的。這不,2017年的暑期檔依然產生的票房奇蹟,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帶熱了一個市場,而是,只要有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好電影,這個市場就不會缺少觀眾!

所以說,中國電影市場依然大有錢途!我們知道,中國電影市場用了16年票房破100億,2011年達到131億,而2012年就達171億了,到了2013年,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就破了200億,達218億;2014年差一點破300億,收296億;2015年就呈現出了激增式增長,直接跨過400億,年度票房收441億;而2017年較去年提前74天票房破400億,我們預計今年有可能破600億。也就是說,今年的票房增長趨勢依然良好。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中國電影市場中的一個壞現象始終存在,那就是偷票房,而偷票房的手段有你根本想像不到的多,中國幾乎是有世界上最嚴苛的防偷機制,但每年仍然有相當大比例的票房流失。而在北美等成熟的市場體制下,很少有偷票房這種現象,所以他們的票房體現是接近真實的,我們的票房只能是大概齊。

如果再用一些數據說話,我們可以引用電影局的官方數據:2015年國內觀影總人次12.5億,2017年結束還有4個月,觀影人次已經超過11.5億,這說明什麼?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次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

那麼,在這個市場,並不是所有電影都能賺錢,也不是什麼樣的投資人都適合在這個市場里淘金。

首先,很多人看好這個市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個市場。因為,對於電影投資而言,很多熱錢和行外的資金都是渴望靠一個電影項目掙很多錢。你說這樣的機會有嗎?肯定有,但一定不是常態。「二八效應」同樣適應電影市場。在這個市場里,20%的賺錢或者持平,而80%的是虧損的,這很正常,這就是市場規律,但是,你投資一部幾百萬或者三五千萬的電影你的票房可能幾個億十幾億,這種成功案例也很多了,比如製作成本只有890萬的《失戀33天》票房3.5億,3000多萬的《泰囧》票房12.67億,《夏洛特煩惱》票房14.4億等等。今年暑期檔上的《二十二》,一部紀錄片票房1.7億;部分行業外的投資人往往因為一部電影的成敗與得失,就否定了電影市場的好壞,這就是熱錢和行外的資金的短視。有眼光的投資人不會只盯一部電影票房的成敗,而是這個行業這個市場值得。比如,我們知道光線傳媒以前做了很多電影,他們頭幾年的電影項目多半都是賠錢的,但一部《泰囧》讓光線雪恥,從那以後,光線再投再製作的很多電影都賺得盆滿缽滿。比如某投資人,10年投了「開心麻花」400萬,現在賺了多少億了?等你知道這個項目或者團隊非常賺錢的時候,你再想參與,你的成本是多少?所以,投資電影別做一鎚子買賣。做電影,再牛的大師也難免遭遇票房失利,比如馮小剛,《一九四二》就賠錢了,但,《私人定製》就給又賺回來了。 其次,目前全國有2000多家電影公司,但是真正有研發、製作能力的電影公司不超過500家,也就是說,大部分電影公司並不具備製作和生產電影的能力,他們對於這個市場的了解和認知,多來自於一個似懂非懂的、靠譜或者不靠譜的身邊人,這些身邊人的影響對於這些並非堅定的投資或者製作公司而言,是致命的。對於想在電影市場淘金的新公司或者投資人而言,我的建議是,選擇一些小成本商業類型片跟投,不要過度參與制作,而是跟著走。然後,選擇你認可的創作團隊與製作團隊,去投資這個團隊或者導演這個人,而不是他的某一部作品,對於團隊或者導演而言,拍了5部電影可能只有一部賺錢,但有可能這一部電影就把所有賠的錢全賺回來了,而不是投了一部電影,賠了,就撤了,那後面的成功和你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另外,票房僅僅是一部電影的投資回收的一個方面,而各種版權的收入、品牌植入等收入,也不容小覷,特別是一些小成本電影,即使票房不行,未必就一定賠錢。

「它會淘汰劣質的產品,淘汰泡沫化的創作,淘汰一些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投資或項目,真正迎來用優秀的電影作品和觀眾建立良性互動關係的穩定階段。」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如是說。不過,對於國產電影而言,還有很多政策方面的條條框框需要打破。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昌盛需要決策者放鬆一些政策性的限制,只有當國產電影不再戴著枷鎖與國外電影競爭的時候,國產電影的能量與威力才會更好地釋放。

作者:電影日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水 的精彩文章:

一億美元打包速激等多位好萊塢大導,是國內資本的狂歡還是最後的瘋狂?
全球影史8大壞蛋角色,無法討厭還愛到骨髓!還記得這些經典嗎?
好評如潮!這部反納粹電影承包了明年的奧斯卡獎?
古裝武俠黃金時代早過去,提檔23天《綉春刀2》能贏票房大捷?

TAG: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