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陪孩子慢慢長大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陪孩子慢慢長大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作者:許兵 寶寶4歲

(積木育兒粉絲)

/ 01 /

還好我沒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去

我是一個男孩子的父親,因為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學校環境,以避免我以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諸如學校差,師資力量薄弱等這些問題,我曾經想把孩子送到一所寄宿制學校就讀。

可是,兒子不高興。他拿來了一本書,書上說到: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一萬多名參與調查的中學生當中,名牌學校寄讀學生的表現,遠遠趕不上父母在身邊陪伴、給孩子做良好示範的學生的表現。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的想法開會動搖。

後來,我又讀到了「家庭社會資本」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分析學生的學習優勢時,將父母對其學習、生活的參與程度視為「家庭社會資本」,將就讀學校素質視為「學校社會資本」。他們認為,相比起來,「家庭社會資本」高的學生,即父母能為子女檢查功課,能與子女討論學校生活,能在行為習慣上對孩子有良好示範作用,比「學校社會資本」高的學生,即就讀優質學校但家庭社會資本較低的孩子,成績普遍要優秀一些,今後的發展也更好一些。

看到這裡,我冒了一身冷汗,繼而慶幸我還沒有這麼做。

/02 /

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養

仔細想想,的確是這樣的。

我想到了我自己,儘管我小時候就讀的學校並不好,但是,我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在爸爸和爺爺的影響下,我學到了節約、學到了努力、也學習到了如何接人待物……我的成績也一直不錯。後來,我也考取了大學,考上了公務員,也升職了,社會關係也處理得不錯,同事和朋友也都願意和我交往。

當今社會,不少父母只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子女安排最好的學校,拚命掙錢,卻放棄了對孩子最重要的陪伴。結果卻是,孩子沒有了心靈的寄託和依靠,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有些孩子甚至學壞了,品德上也出了問題。

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一個同學,小時候和我學習成績差不多,後來因為去了貴族寄宿學校就讀,成績反而一落千丈,性格也變得內向、不愛與人交往了。

/ 03 /

兒子,我會陪你一起慢慢長大

是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期盼。但是,要科學養育孩子,就必須陪伴孩子,與他一道慢慢長大。

我們需要與孩子一起學習,與孩子交朋友,做好示範作用,引領孩子發展;而不是父母一邊看電視、玩手機,一邊粗暴地喊孩子做作業;也不是借口賺錢,而將孩子送到遠遠的寄宿制貴族學校里讀書,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畫家,要用心去作畫才能做出美好的畫卷;孩子猶如一粒種子,父母就是辛勤的農夫,花多少心血,就有多少收穫。

看著孩子渴望的雙眼,我對他說:

「兒子,我會陪你一起慢慢長大的,陪伴你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專家點評

謝蘇妮

新聞學碩士

積木育兒資深編輯

致力於兒童心理和早期教育研究

正如這位爸爸所說,有的父母對孩子上寄宿制幼兒園很滿意,可以讓孩子儘早學會自立,還會有好老師可以將孩子管教得挺好,自己也不需要那麼累,真是一舉多得啊。可是,真的有那麼好嗎?

學齡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我們說,6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黃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得紮實、穩固,其他諸如目標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質才會逐漸發展起來。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家庭,如果過早地把孩子拋向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不亞於世界末日。

這位爸爸明白了這一點,認識到自己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孩子的成長,並把陪伴孩子當成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有擔當,有責任感。在當下爸爸普遍缺失的環境下,這位爸爸真心做得不錯,為他點贊。

恭喜這位用戶進入「科學早教成就滿分父母」有獎徵文活動的前100名,並獲得榮譽獎,一二三等大獎從榮譽獎中產生,大獎的衝擊方式為:

支持這位媽媽就請給她評論留言或幫她轉給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經驗吧!

特別聲明:關於評論留言

1、每位用戶只精選一條評論,請勿重複留言。

2、因前台留言展示有限制,評獎留言總數以公眾號後台留言總數為準,活動結束時公布留言截圖。

3、周六日的用戶留言會在周一統一展示。

更多育兒視頻,請關註:

《怎麼幫孩子克服恐懼?》

《怎麼幫孩子選早教班?》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視文化 的精彩文章:

孩子吃喝拉撒全攻略,總有你想看的
把愛融進你的生命里
隔代養育,媽媽也不能缺位
我們的愛,要有儀式感

TAG:微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