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乾隆皇帝,這本通俗讀物值得一讀

關於乾隆皇帝,這本通俗讀物值得一讀

乾隆皇帝,恐怕是歷史上被提到最多的一位皇帝了。一是他距離現在年代不算久遠,很多奇聞軼事代代相傳到現在,仍然生動形象;二是他在位時間長,豐功偉績不少,糊塗事也沒少干。

影視劇的編排、雜誌里的豆腐塊文章、通俗演義里的橋段,讓我們對乾隆皇帝、乾隆朝有了很多層印象,諸如:乾隆皇帝早期雄才大略、風流倜儻;晚年寵信奸臣和珅、鋪張浪費;乾隆寫詩很多產,絕大多數是垃圾;乾隆的生母是漢人的傳說……這種印象重重疊疊,有時候反而讓人看不清。

歷史在成為歷史時,真相就離我們遠去了。就像一起兇殺案發生後,法官、律師、證人通過舉證和庭辯試圖還原真相,但是真正的真相永遠找不到了。

然而我們也不是歷史學家,也沒有考據癖。對於歷史,往往只需要「觀其大略」。

今天的這本書叫《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後來的新版本改了個名字,叫《飢餓的盛世》。Kindle上看的,圖文並茂。作者張宏傑,是我近幾年最喜歡的歷史作者。他的其他作品還有《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都不錯。

張宏傑的歷史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寫出了人性。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歷史人物也不是非黑即白。我總結了很糙的一句話,這句話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也適用:99%的人都不是壞人,也不是傻子。

過去很多人看歷史,總是站在今人的角度回過頭看。你都知道故事的結局了,當然可以對當事人指指點點,說他當時走的那步棋不對。但是,站在他們當時的角度,眼前漆黑一片,他們哪裡知道,八國聯軍的槍炮那麼厲害,因工業革命崛起的西方會成為世界的主導。聰明如李鴻章,也只能哀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是張宏傑的代表作,和他的其他基本好的作品一樣,書中的文字帶著客觀、帶著理性,帶著對歷史人物的理解。

全書有十章,每章一個主題。

乾隆皇帝是幸運的,在二十幾歲年富力強時登基,又因為身體好,89歲才死。觀其晚年的種種作為,他的晚死於歷史的發展進程來說,卻是悲哀的。

熟悉《羅輯思維》早期節目的都知道這本書。其中,第四章的張廷玉和第十章的嘉慶皇帝都出現在節目中過,還是很精彩的。

拋開別的不講,說說書中幾個有意思的點吧。

1、歷史的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地看歷史現在已經很多人在用了。作者做了以下對比:

在乾隆時代,對比一下西方正在做的事情,不得不感到驚嘆。在乾隆出生約二百年以前的1522年,麥哲倫就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接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中國南面的海域,全球化進程從此開始。

18世紀,人類歷史開始跑步前進。乾隆在位的60年,正好是工業革命的全過程。政治上,美國獨立,法國爆發大革命,開啟了民主政治。而乾隆皇帝卻相反,在進行著最牢固的專制統治。限制大臣的權力、鎮壓百姓、打壓知識分子……

橫向對比18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乾隆時代是一個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

縱向對比中國歷史,乾隆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民眾權利被剝奪得最乾淨、意志被壓製得最靡弱的時代。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乾隆時代的中國人,是「做穩了的奴隸」,只許有胃腸,不許有頭腦。

2、「名臣」與「奸臣」

乾隆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奸臣」固然並非國家幸事,「名臣」的出現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

乾隆認為,臣權的上升就必然意味著君權的低落。「名臣」往往出現在國家出現危機,君主大權不獨攬之際。許多名臣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扶國家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但同時,名臣的出現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君主的無能和朝綱的混亂。

他的這個說法倒是有點意思。所謂「名臣」或者「忠臣」有時候只是一個結果,歷史給了他們機會,使他們有所作為。如果是太平盛世,何來「名臣」呢。

秉持著這個理念,乾隆皇帝一生緊握大權,甚至在坐了60年退位後,還規定嘉慶帝重要的事要請示他。

3、「貪官」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和珅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上做出了傑出貢獻。乾隆離不開他,很大程度上是惜才吧。前面講到,絕大部分人都不傻,英明一世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大貪。我想,一方面他皇帝覺得大權在握,只要和珅不是太出格,是可以控制得住的;另一方面,和珅與朝中所謂的「清官」也能產生一種相互制衡,政治講究的是平衡。

書中還講到,和珅的貪污受賄所得,一小部分用於擴大不動產,更多的部分,則用於各種工商業投資,其範圍涵蓋了金融,地產,礦山,物流,醫藥,商業等許多行業。財富在和珅手裡能夠錢生錢,不也是促進了經濟發展么。

4、所謂「盛世」

中國歷史上,「盛世」兩個字叫得最響的時代,往往問題重重。因為「盛世」是傳統王朝統治合法性的有力證明。歷經暴力奪權後,一個政權就需要以「養民」、「牧民」的成績來支持自己的合法性。而盛世的出現,當然是統治成績的最佳證明。

在一個王朝埋頭開拓進取的過程之中,統治者們並不會經常提起「盛世」二字,而是致力於發現和解決問題。漢代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中,從來沒有帝王和大臣自誇為盛世。相反,那些底氣不足的統治者卻常把「盛世」掛在嘴邊。

以上是作者對於「盛世」的解讀。 「盛世」下潛藏的危機之所以是危機,不就是不容易被發現么。一個王朝達到了制高點,不能再高的時候,就只能衰敗了。在我看來,作者的這種解讀也有些「馬後炮」了,屬於知道了結果再去總結規律。

作為通俗的歷史讀物,張宏傑寫的相當好了,希望這樣不古板、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看法的歷史作品更多一些。

讀書特別少的朋友讓我推薦書讀,我都會說,去看看張宏傑的歷史和東野圭吾的推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妮卡的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莫妮卡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