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多種疾病與情緒有關!推薦一份實用「情緒管理」指南

200多種疾病與情緒有關!推薦一份實用「情緒管理」指南

人很容易被猝不及防的負面情緒所困擾,甚至湮沒。

與家人出現矛盾、突然被領導批評、朋友的不理解……情緒的變化,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

GIF/1145K

據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

近七成都市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可因此引發抑鬱、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甚至誘發多種器質性病變。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教你走出情緒陷阱,樂觀面對生活。

受訪專家

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 傅春勝

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博士 張胸寬

人人都有10種「垃圾情緒」

人們產生各種情緒很正常,但某種情緒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健康。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戴維·伯恩斯在專著《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總結了可能導致負面情緒的10種錯誤做法。

1

凡事非黑即白

「不是白就是黑,絕無中間過渡部分。」這種思維源於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對任何小失誤或不完善都無法忍受,甚至感到極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會有徹底失敗的感覺。

比如,參加高考時第一門考砸了,便覺得寒窗苦讀全部白費,進而造成後面的科目也無法投入。

張胸寬說,這反映出一個人的成熟度不夠,為人處事的靈活性也較差,容易導致焦慮抑鬱情緒。

2

看人以偏概全

所謂以偏概全,就是以他人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日常生活中,這種偏差的思維模式在悄悄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有人會因看不慣同事的衣著打扮、說話風格而判定他們一定不好相處;有人會由於傾慕朋友某種性格,就把他看得處處可愛。

GIF/811K

傅春勝表示,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容易損害正常社交,久之,會對整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3

濾掉正面信息

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各種信息,好壞均有。

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憑藉選擇性過濾的本能,濾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處理。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會出現過濾偏差,濾掉好的,留下負面的。

傅春勝表示,我們身邊並不缺少美,可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事物上,就會忽略這些美好,人也會變得不快樂。

4

消極思維主導

傅春勝認為,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可怕的一種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對光明,也絲毫感受不到。

GIF/607K

比如,去別人家裡做客,會把主人真心誠意的挽留,當成是送客的借口;日常交往中,會把別人對你衣著打扮的讚美,當成是有意圖的阿諛奉承。

擁有這種思維慣性的人,無法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快樂,也很難獲得交流帶來的身心益處。

5

武斷妄下結論

不經過實際論證,便武斷得出負面結論,認為別人總是針對自己。

比如,路過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幾眼,就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後背議論自己。人在情緒低落時,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傅春勝說,這種主觀臆斷的心理狀態,不僅自己痛苦,也會使社交受限,逐漸變得不敢與人相處。

6

遇事跟著感覺走

人們有時習慣把自己的感覺當成事實依據,遇事跟著感覺走,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緒掌控,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GIF/525K

在傅春勝看來,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對其行動影響巨大,如果你的思維和情感是消極的,你的行動也會受限,變得畏首畏尾,甚至採取錯誤的應對方法。

7

放大錯誤,縮小優點

有些人在對待自己的錯誤時,習慣誇大其嚴重性。

一件普通的負面事件也能當成「世界末日」;在估計自己的能量和作用時,又走入另一個極端,總覺得自己無可取之處。

比如,某天被領導批評,會立刻擔心飯碗要丟了;別人都誇長得好看,仍會煩惱自己眼睛不夠大,皮膚不夠白。

傅春勝認為,這種極端自卑的心理狀態,不僅徒增煩惱,更會讓人在社交中處於劣勢。

8

常用「應該」句式

在給自己制訂計劃和目標時,不少人會使用這樣的句式:「我今天應該完成策劃,明天必須談妥一單。」如果計劃沒有按時完成,便會覺得無助和自責。

傅春勝說,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他解釋說,「應該」傾向是一種壓力和負擔,特別是你將其強加於他人時,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亂指手畫腳。

一旦出現這種對立情況,你就會感覺受挫、被孤立,導致與他人的緊張關係。

9

給人亂貼標籤

在感情中受過傷的人,可能會偏激地認為異性沒一個好東西;只要看到網上某個新聞被大量點贊,就懷疑是不是有人操縱……長此以往,這些傾向性觀點會將你拉入「亂貼標籤」的行列。

GIF/735K

傅春勝說,貼標籤是指給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適當的「身份」,當一個人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某種標籤時,就會趨向於把行動調整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心理學上稱為「標籤效應」。

10

習慣歸罪自己

一個簡單的例子:領導在會上講到個別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會習慣性地對號入座,認為領導批評的是自己。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總是將某個負面事件或批評與自己聯繫起來,並把罪責歸於自己,極易導致內疚。時間久了,這種歸罪自己的「責任感」終將讓你不堪重負。

8招快速擺脫壞情緒

想要擁有好情緒,其實並不難。平時多留意一些生活小細節,就可以幫你快速擺脫壞情緒。

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能通過緩解疲勞,降低壞情緒對人體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做夢對緩解情緒障礙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這些夢你醒來是否記得。

多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抗抑鬱和焦慮的作用,同時對緩解壓力也有極大好處。

做家務等活動效果很一般,跑步、騎車、游泳等有氧運動才是最佳選擇。建議堅持每周鍛煉5次,每次20分鐘。

吃點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神經遞質,幫助人冷靜並放鬆下來。

1.5盎司(約42克)碳水化合物就能起到舒緩情緒的效果,比如適當吃點薯條、爆米花等。多吃雞肉、瘦牛肉、海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有好處。

及時補充水分

缺水會讓身體疲倦甚至頭疼,連帶影響情緒。

人體每天至少需要攝入2500毫升的水,除了進食會攝入一部分水外,至少還需要喝1200毫升水。如果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適當加點蜂蜜,但不宜放糖。

對著鏡子笑一笑

美國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同樣經歷焦慮和抑鬱,能主動發現積極一面的學生,比只會哭著發泄的人能更快走出來。

每天早上出門前,不妨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我今天很快樂。

選擇合適顏色的衣服

顏色對情緒的作用,就像維生素之於身體健康。

如果你想控制憤怒,就遠離紅色;

如果你想對抗抑鬱,就別穿黑色或深藍色的衣服,它們會讓你情緒更差;

如果你想緩解焦慮或緊張,就應該選擇能讓你冷靜的顏色,如淡藍。

聽10分鐘音樂

研究發現,聽10分鐘音樂就能讓你的壞情緒得到緩解。有時候學唱首不熟悉的歌,效果更好。

深呼吸

當你處於壓力狀態時,要放慢呼吸,同時盡量往後捲舌。這一方法能在數秒鐘內平衡任何情緒。

建議在情緒產生時,深呼吸並耐住性子等6秒鐘,等情緒平穩,思考能力恢復,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行動。

本期編輯:劉雲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單祺雯 張芳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合作垂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室內霧霾」比室外高8倍!你家有個房間是重災區
驚艷了顏值溫柔了時光
這5種病是「跑」出來的!愛跑步的人記得互相提醒
丹說養老丨講述女軍醫的長照之路
一條「完美內褲」有4個金標準,穿錯了可能影響生育力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