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十個孩子家庭訪談記錄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十個孩子家庭訪談記錄

周末帶著大家的問題去拜訪了十個孩子的家庭。

男主人叫Chris克里斯,女主人叫Jeannie珍妮。

開車從格林維爾市往北一個小時,就到了南北卡交界的table rock(桌石)州立公園所在的一片山區。克里斯和珍妮的家就位於這片翠綠的山林之中。

從州立高速(相當於省道)可以直接拐進一條山間小道直通他家樓前,但因為樹木茂密,小道狹窄,雖然有導航,很容易就錯過了路口,只好拐進了旁邊的州立公園掉頭回開。

那條陡陡的山坡彎道,直通樓前,房子背靠山坡而建,很精緻的全木結構。沒到房前,就已經看到了高高低低幾個孩子在二樓的陽台上笑咧著嘴,跟我們招手。

剛到達時出於禮貌,沒有照相,這張照片是晚上臨走前補照的

一樓是車庫,房子客廳的入口在二樓。我們停好車,沿著旁邊的樓梯徑直上二樓,克里斯和珍妮走出來跟我們熱情的寒暄。

然後爸爸給我們一一介紹他們的孩子們:大衛,蓋布瑞拉,約翰,詹姆斯,愛麗夏娜,伊莎貝拉,哈維,安德魯,蓋瑞緹,索菲亞。。

二樓平台有個藍色充氣的兒童泳池,因為是夏天,幾個孩子在水裡打鬧,見我們來了,便只是羞澀的微笑著站在那裡。其中兩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克里斯笑著說:這是我們家的「double trouble」一對淘氣小鬼。說完,孩子們笑的更大聲了。

進了客廳,我們遞上了在中國超市買的禮物---一個鳥語花香主題的中式迷你屏風和一盒蛋黃蓮蓉月餅。女主人珍妮很喜歡。又是一番寒暄,珍妮讓克里斯陪我們參觀下房間,自己回到廚房和幾個女兒繼續準備晚飯。

克里斯帶我們先參觀了客廳和餐廳,雖然正面是從二樓進入的,但因為房屋建在山坡上,所以後門可以直接走到花園。花園外面有條山路通到州立公園景區。

克里斯講,山上常常會有熊下來找東西吃,他們並不是討厭熊,有時還會給熊準備點吃的,只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養了兩條大狗,做了一些圍欄。

房子是98年建的,之前的主人是阿拉斯加來的一位牧師,而他們也剛好是六年前從阿拉斯加宣教結束搬回來,從那位牧師手裡買了這棟房子。

孩子們的房間在一樓。女孩們一起住在一間很大的卧室。最大的兩位哥哥一人一個小房間。

大衛喜歡養小動物,給我們展示了他養的蜥蜴一家,還有早上剛抓的飛鼠。

一樓除了卧室還有個挺大的客廳作為孩子們上課讀書的地方。

參觀完房間,晚飯也收拾差不多了,我們便參與進來,給大家煮了玉米豬肉餡和海鮮餡的餃子。

珍妮將食物用大托盤盛好,或者用鍋,一樣樣放在廚房桌子上,然後由克里斯帶大家做謝飯禱告,之後每人拿一個盤子排隊去取。

餐桌是長方形的,克里斯作為男主人坐在桌子頭上,女主人坐在男主人右手邊,我們坐在女主人對面,這樣大家說話挺方便的。

整個吃飯期間,孩子們還是挺安靜的,井然有序,克里斯說,他們有buddy system一對一的幫扶系統,五個大的一對一幫助五個小的。所以要幫助小孩子打飯。最小的孩子索菲亞,在快吃完時,可能是困了,開始有些鬧騰,把米粒撒的滿地都是,又哭又鬧的。

因為我們和孩子爸媽一直邊吃邊聊天,所以吃的比較慢。孩子們吃完就默默地把餐具收拾了,有人掃地吸地,有人洗碗刷鍋,有人整理飾品板凳。

飯後,珍妮先把索菲亞送去睡覺,其他孩子的課業安排也布置好。

大概八點鐘,珍妮和克里斯和我們在會客廳坐下來,準備回答了網友們提問的問題。 我提前有將問題翻譯成英文,拿給他們瀏覽了一下,他們笑著說,大家問的都是好問題,其中有些問題,他們的一些美國本地朋友也都問過,他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

(首先感謝讀者朋友的留言問題。我沒有按照留言的時間先後,而是把比較接近的問題放到了一起,以下是來自珍妮和克里斯的回答)

寶寶淘

當孩子打架或是搶東西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的?

珍妮:這樣的事時有發生,通常孩子們自己能處理好爭執,但也有時候,他們會跑到我們面前,打算控告,這個時候我會跟孩子們講:你們真的想讓媽媽來做judge評判嗎?媽媽評判的結果可能對雙方都不利喲。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互相看看,然後說we are okay, 不用了,媽媽,我們可以自己解決,然後就跑開了。也有時候,確實需要父母參與進來,在得到他們介入的確認後,她會認真聽他們講完事情的緣由經過,然後還是盡量引導他們自己處理,盡量讓他們work together一起把麻煩處理好。

藍鷹

知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和諧相處嗎?有什麼家庭rules嗎?對於性格急躁,反應迅速的孩子,在養育上有何好經驗嗎?我家女兒就是這樣的,她不到三歲。

珍妮:好幾個孩子都有這個問題,比如其中的David大衛小時候用Car seat汽車座椅就會大呼小叫的發脾氣,甚至有時候會憋氣。

珍妮和克里斯分享了兩個建議

1.首先Don t Give in. 在孩子哭鬧面前要Keep firm 保持鎮定。這不容易做到,但確實不能讓孩子一鬧,你就答應他們,這其實是給孩子一個暗示--他們是可以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的。

2. 其次還要給予孩子安全感。不屈服的同時是可以給孩子安全感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獲得安全感,但每個孩子獲取安全感的方式又各不相同。這需要父母自己去觀察,去摸索,去發現孩子那個獨特的安全感的點在哪裡。比如,他們有的孩子對語言上的安慰很敏感,只要說「爸爸媽媽在呢」「爸爸媽媽很愛你」,他們就會平靜下來;有的孩子需要身體上的接觸,給一個大大的擁抱,他就會感到很安全,便不再哭鬧。而大衛小時候最特別,他每次哭鬧的時候,總是會憋住呼吸,試過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好,後來爸爸偶然發現把一隻手給他讓他抱著,他把腦袋靠在手上,然後再告訴他說It s okay. 他就會很有安全感。有的時候,孩子哭鬧並不是真的想要什麼,而是心裡不平安,想找一種安全感,父母要夠聰明,去分析哭鬧背後的訴求是什麼,往往是安全感。而不是去滿足他或者去忽略他。

Mandy

男孩子到了十幾歲的年齡,如何溝通和管教

親愛精誠

能否問問處於青春期,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該如何跟他們溝通?如何說服他們做或者不做一些事情?

(這個兩位讀者問題是一樣的,所以合併在一起問的)

珍妮:我們首先會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我們相信每個孩子的內心的都是善良的,多表達對他們的愛,溫暖他們的心。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懂事後,都曾表達他們自己長大後要過效法基督敬虔的生活,以榮神益人為準則。

舉個表達愛的例子吧,前幾天女兒伊莎貝拉十歲生日,我和克里斯一起很認真的告訴她,如果全世界十歲的孩子都站成一排,讓爸爸媽媽去選,爸爸媽媽還是會挑選你做我們的孩子,因為你在我們眼裡是那麼的棒!

克里斯:另外鼓勵他們跟父母一起學習禱告和順服上帝的功課,學會在生活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索取。

我們覺得在孩子太小的年紀里,不應該給予太多的自由,not too much freedom too early, 我們會觀察孩子目前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再給予相應的自由。

儘可能的安排一些可以全家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參與的活動,比如每周的大掃除,去度假等等,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這樣可以保持大家彼此的親近和培養默契。

珍妮:爸爸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爸爸選擇了在家裡工作,儘可能多得時間來陪孩子們成長。

克里斯:(笑著說)每個父母都會犯錯,他們也犯了很多的錯誤,但是每次意識到錯誤之後,他都會找到孩子,然後跟他們道歉,求孩子們的原諒,因為他相信孩子們也都愛他,所以每次道歉都會得到諒解。

奔跑的小鼴鼠

怎麼平衡各種資源在小孩中的分配? 比如比較貴的興趣愛好,或者是一些特別喜歡想要的聖誕禮物

珍妮&克里斯:

帶他們去超市前,她發現最好是飯後去,先把孩子們餵飽,再帶去超市會安靜很多。

其次要給他們定好規矩,只要跟媽媽商議一次,媽媽否決了的事情,不可以再nagging(就是嘮叨,反覆要求)。一定要把規矩boundary定好,媽媽的底線在哪裡,加上媽媽絕對不會在規矩上妥協,如果違反約定,就會什麼都得不到。時間久了,孩子們就對界限有了清楚的認識,也就會自覺遵守這些約定了。

每年聖誕他們都會鼓勵孩子去捐贈舊玩具和舊衣物。他們盡量讓孩子知道聖誕節是給予關懷的節日,而不是為自己索取。同時在聖誕禮物方面,他們也鼓勵孩子們互相給對方挑禮物。如果有誰過生日,爸爸媽媽和其他兄弟姐妹每人都會給他挑選一件禮物,盡量讓每個孩子的生日都是special特別的一天,但禮物花費需要各自承擔。

在問到孩子們的零花錢來源時,媽媽說一方面他們都可以通過做家務來賺取少許的零花錢,有時候家裡會有些大的project項目,比如刷油漆、大掃除等等,孩子們出力比平時多,也相應會賺到額外的錢,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裡存下的錢。

East

全家碰到過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有生病的時候嗎?有風吹雨打的時候嗎?孩子們的教育,媽媽是會的教,不會的孩子們自學嗎?通過網上自學的嗎?家裡平時吃素,還是吃葷?

珍妮&克里斯:碰到最大的問題是,當年從阿拉斯加開車5千英里回到南卡州,一路上繞道加拿大,大概有3千英里的路覆蓋著雪,車上有六個小孩子,最小的孩子才2個月大。路上騎車還拋錨了。後來還是靠著禱告,靠著一直相信上帝對他們的人生有著特別的安排而堅持了下來。

孩子們上課主要靠父母教,有些課程例如高中寫作課,是在網上上的。也有些課程,比如音樂課,西班牙語課,需要開車送他們到外面上課。平時家裡一般會素葷搭配,肉類比例要少一些,每周至少一次魚肉和雞肉,很少吃牛肉和豬肉。他們每周都去一次Sam s Club(沃爾瑪旗下大批量採購商店品牌)。

媽媽熱心的給我們展現他們自己做的菜單,每周吃什麼都根據營養搭配計劃好,每三周換一次菜單。

孫婷

山姆哥,我想知道當爸媽都很累的時候,如何調節?

克里斯:我也常常一天下來會覺得疲憊,但早上和睡前都會禱告,將負擔交給上帝,心情就會保持舒暢,而且每天他都會在家附近小跑一下,差不多每周都會在周圍徒步,也有時候會和大兒子一起騎自行車。媽媽早上六點起床,做禱告和靈修(一種基督徒中常見的早起學習聖經和冥想的學習和成長方式),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Ricki

你們居住的地方在家上學的多嗎?孩子們有在學校上學的朋友嗎?他們會不會要求也去學校上學呢?

珍妮&克里斯:挺多的,既有在公立學校上學的,也有在私立學校上學的朋友,也常跟周圍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但孩子們更願意留在家裡讀書。媽媽笑著說,有時候她甚至可以拿停辦在家上學來跟孩子們開完笑說你們再鬧,我們就把你們送到學校,媽媽不在家裡教你們啦!孩子們馬上會緩和下來,笑著說,不要,媽媽。

Sophie

還是想知道怎麼做到的,十個小孩哎,而且媽媽還那麼年輕,再調整時間十個小孩也是很浪費時間的事,還有homeschool是不是只是出於經濟考慮

珍妮&克里斯:在家教學主要還是出於對現行教育體系的不滿意。現在的學校教育變得越來越不符合聖經教導。美國現在的教育體系容易讓孩子接觸過多的世俗而走向墮落。

媽媽親手為每個孩子都做了詳細的課表和學習目標

靖旖

接下來,還會有第十一個娃兒計劃嗎?媽媽是如何恰到好處的完美演繹全職媽媽這個角色

珍妮&克里斯:現在他們覺得很滿足,不過還要看上帝的意思,如果上帝再給他們一個,他們還是會欣然接受。

姜孝良

你如何看到國內部分女性認為「我養你」是世界上最毒的情話?也趁此機會了解美國家庭是如何理解夫妻分工這層關係的,謝謝

Helena

美國的全職媽媽是如何定位自己的社會屬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在中國,全職媽媽普遍是弱者的代名詞,受歧視的群體,並且還是一個有風險的職業,沒什麼保障。

珍妮&克里斯:這取決於你對成功的定義以及你為人做事的動力所在。很多人是世俗的,是被名利驅動的。她不想論斷別人的選擇,只是每個人活著的使命並不一樣。在她心裡,她清楚的知道上帝給她的使命就是這些孩子們。她在陪著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軟弱,經歷神的恩典,學會謙卑和感恩,學會愛。這些都是她生命的意義,也是她眼裡的成功。

守望者

為什麼我家一個小孩都帶得好吃力,而別人家帶10個還有時間到處玩?這是一個很大的疑惑,能不能問問那個媽媽的日常作息表是怎麼樣的?

珍妮::我確實有自己的時間。同時她樂意把時間花在家人身上,她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她通常是6點左右起床,晨禱和靈修,然後喂最小的孩子Sophia,然後跟孩子們一起準備早飯,9點鐘開始給孩子們上課(暑假期間調整為10點開始上課),然後午飯,下午的課,準備晚飯,晚飯後是閱讀的時間,然後是安靜的時間,禱告,睡覺。

李毅

我想問他們有為經濟發生過矛盾嗎?兩個人又是怎麼和好的

聆聽很關鍵。每次發生矛盾,要讓自己去聽對方的意思。然後一起去禱告,如果丈夫有很強烈的確定,這是上帝的意思,她也就會遷就著做。如果是妻子禱告得到很確定的印證,丈夫也一起去做。他們都心裡清楚倆人都不是完人,都需要彼此的諒解和支持。

拜訪完之後又有一位網友留言,我自己來試著來回答這些問題。

吳章林

如果在中國,可以說沒有一個工薪家庭能養得起這些孩子,也沒有任何一個家庭能夠負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重任。即使有這樣的家庭有自我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能力,其孩子的學歷教育部門能承認嗎?而不受承認的學歷能讓你上大學嗎?請問北美山姆哥:美國是如何處理這個難題的?記得此前中國也有一些家庭由父母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當然不是十個孩子而只有一個孩子)且成績很不錯,但教育部門始終不予承認學歷而作罷。所以美國這個國家應該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有其過人之處,否則不可能在短短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明顯有現成的經驗不學而非要去摸石頭過河,豈不是怪哉?!

山姆哥:這個國家,宗教信仰和父母的言傳身教在一生的教育中佔比很大。晚上九點鐘基本所有店鋪都關門了,父母最大的樂趣也是陪著孩子家人,也有充足的時間來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指導,這是大環境。其次,在家教育必須跟政府報備的,所有的科目內容和教學進度都要跟教育機構報告,而且也有定期的考試來考核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最後只要有學習記錄和通過大學入學考試,就可以直接進入大學學習。而且這家的爸爸是名校喬治亞理工畢業,但他並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讀名校,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擅長的東西不一樣,通常是哪個學校給獎學金,或者哪個可以提供更多的方便就讀哪一所。

媽媽有提到自己當年結婚的時候,都覺得自己不會要孩子,是後來看到了另一個好朋友Gail有了孩子後的種種美好,才決定要一個看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孩子。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

我們的父母常常希望孩子能夠像個大人一樣理解父母,能夠懂事聽話,能夠為父母著想,但這對孩子並不公平,孩子就是孩子,需要你們以身作則去培養的孩子。

在克里斯和珍妮眼裡,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的禮物,獨一無二,他們帶著天賦來到這世上,為的是要完成上帝賦予的獨特使命。父母更像是上帝託付的對象,把孩子養大,在孩子弱小的時候,保護他們,餵養他們,幫助他們,鼓勵他們,也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學會愛與寬恕,跟孩子們一起成長,經歷神的恩典,等到孩子們長大到,可以為上帝所用時,去就讓他們離開去完成他們這一生所背負的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山姆哥 的精彩文章:

TAG:北美山姆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