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抗戰中,他為軍隊提供武器技術支持,日軍都怕他

在抗戰中,他為軍隊提供武器技術支持,日軍都怕他

汪德熙是核化學化工事業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資深院士。在抗戰中,對他咬牙切齒的還不是普通的日軍,是日軍中的精英,負責諜報和偵破工作的憲兵部隊。

汪德熙

1938年,時任中國大學化學系講師的汪德熙與其他數百名北平的知識分子一起,在葉企孫的組織下離開敵占區,到達冀中抗日根據地。他們就此成為八路軍兵工事業的重要科研力量,締造了敵後根據地的兵工傳奇。

到了1939年後,一方面國共開始摩擦,另一方面因為國際通道被切斷,國軍自己家裡也沒有隔夜糧,這方面便無法指望了。

最關鍵的還是要靠自己。真正起作用的是八路軍自己的兵工廠。到1939年,僅晉察冀根據地便有兵工廠7座。到1941年,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已經達到了年產步槍3300支的規模,大大緩解了敵後抗戰的裝備問題。

汪德熙

兵工是要依靠科技的,這方面,敵後抗戰得到了大量愛國知識分子的支持。在北平負責清華大學校產的葉企孫便是其中典型,他曾想方設法為八路軍發去大量經費,以至於戰後盤點,發現葉企孫把本來準備建清華成府小學的經費全部交到了八路那邊打日軍。他對於抗戰更重要的貢獻是組織大量教授、學生前往根據地協助兵工事業的發展。冀中的地雷那麼厲害,葉企孫等是有很大貢獻的。

汪德熙去冀中是瞞著家裡人的,自稱到天津清華大學分校去教書,為了能進入根據地,他化裝成了傳教士,然後還學了句日語「我是基督徒」。

和汪德熙同行的也是一名後來的科學院資深院士,這便是當時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的葛庭燧。這位葛老先生的經歷更加傳奇,在冀中鼓搗地雷炸藥之後於1941年去了美國,後來參加了一個神秘的工程——曼哈頓工程。這次,葛庭燧和他的同事們製造了一個比地雷更響的大傢伙。兩枚原子彈被投在廣島和長崎,大大加快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過程。

汪德熙

汪、葛兩位的旅途有驚無險,他們受到了冀中軍區呂正操司令員的歡迎。汪德熙本人後來擔任了冀中軍區供給部化工技術工作的負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中日兩國的槍法相差有多遠?
抗戰前期,全民族在精神與行動上給予抗日將士支持
假如沒有淞滬會戰,將會是如何的影響?
日本的「少壯派」為追求個人榮譽,主動挑起戰爭
他是國軍司令,明知身邊有敵人卧底,依舊照用不誤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