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三個至關重要的外部因素直接決定中國海軍的使命,發展需謹慎

這三個至關重要的外部因素直接決定中國海軍的使命,發展需謹慎

中國海軍在近年來快速發展,在10年前,2艘956EM型驅逐艦才剛剛交貨,新型052C、052B、051C也剛剛服役未久,新型054A型護衛艦的第1、2艘才剛剛服役。10年後,中國海軍已有1艘航空母艦,052C型已服役了6艘,052D型服役了6艘,054A型已經服役了近30艘,規模和質量呈現雙重擴大。

2002年底下水的052B型驅逐艦預示著中國海軍新時代的開端

但是,海軍規模的擴大也會帶來許多變化,有一些可能是消極的,這需要控制。最直接的例子是一戰前的德國,或者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在1890年俾斯麥去職後,威廉二世順利地放棄了俾斯麥精心籌備的、以孤立法國為核心的俾斯麥外交體系,轉而熱烈地擁抱了世界政策,加入了對世界殖民地的爭奪。本來當時的霸權國英國對俾斯麥時代的德國非但沒有太多衝突,反而因為很大程度上德國削弱法國的做法有助於英國人維持大陸均勢政策,兩者之間有著重要的戰略互動。結果德國放棄了這一定位,轉而發展海軍,向英國的命脈海上秩序發起了挑戰,由此引發了英國越來越大的注意和猜忌。英德矛盾不斷上升,甚至超過了英法和英俄矛盾,最終德國成功地把英法俄三個矛盾重重的國家趕入了共同對抗德國協約國陣營,英德矛盾成為三國協約的核心驅動力,最終釀成了一戰。諷刺的是,在一戰中,德國大量消耗國力建造的主力艦隊幾乎沒有發揮作用,除了虎頭蛇尾的日德蘭海戰外沒有大規模參戰,真正有效出海作戰的反而是初出茅廬的U型潛艇。

龐大的公海艦隊最終誘發了一戰而且沒有發揮實質作用

許多史學家相信,如果威廉二世沒有過早放棄俾斯麥的政策,德國可以憑藉其中歐樞紐的優勢和極高的生產率成為歐洲大陸最為重要的國家,可能最後可以成為與英國平起平坐的歐陸大國。如此可能就沒有一戰,也就很可能沒有二戰,世界歷史可能就要大幅度改寫。當然,歷史沒有假設,德國的錯誤戰略讓德國在整個20世紀前半葉都處於不正常的狀態。在二戰又付出了近1000萬德國人和更多其他國家人的生命後,德國才最終被真正納入了歐洲體系中,變成了現在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之一,並在歐洲一體化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公海艦隊成為過眼雲煙,德國反而真正發展起來了

德國的例子可以說是重要的,這是錯誤發展和使用海權的例子。對於中國而言,情況同樣複雜,需要慎之又慎。中國面臨著兩個非常顯著的海權特點,需要特別關注。

其一,中國是個典型的海陸複合型國家,有1.8萬公里長的海岸線,也有2.2萬公里的陸地邊界。中國一面向海,一面則深深嵌入亞歐大陸。中國也是世界上陸地和海洋鄰國最多的國家,其中不乏俄羅斯、日本、印度這類世界級或潛在的世界級大國,還有如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這類舉足輕重的地區性大國。海陸並重是中國不得不採取的地緣策略,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上,中國首先必須解決陸地和海洋方向上兩種不同形態的安全威脅,所謂塞防和海防之爭是個偽命題,中國兩者根本不可偏廢。因此,中國有海上力量的需求,但這種需求需要與陸上力量協調。

中國可以說是強鄰環伺

其二,中國的近海是高度封閉的,而從周邊到遠洋卻有著日益龐大的利益。第一島鏈一直是中國戰略思考的重要概念,這事關中國能否與世界市場聯繫這一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第一島鏈從日本列島開始,經過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這構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空間,關鍵水道只有類似於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巴士海峽、台灣海峽、宮古海峽等。對外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基礎,沒有開放的海上環境中國根本走不出去。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外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10年前中國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歐美市場輸出產品,到現在中國開始逐步輸出技術乃至標準,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聯繫非常龐大且日益緊密。

龐大的洋山港背後是中國與世界的深度聯繫

第三,中國面對的是美國單極主導的世界秩序。類似於當年的德國面對英帝國一樣,在海上中國面對的也是由美國主導的海上秩序。美國主導的海上秩序強調海洋的公共空間特徵,並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構成基本法律體系,這有利於美國這類超級大國最大限度使用海權確保資源自由向著最好的地方流動,同時也可以讓美國進行快速力量投射,但也不妨礙其他國家搭便車。美國的資源整合能力目前無人能比,其內部依然保持極高的生產率和穩定性,包括歐洲、日本都無法與之相媲美,更不用說才真正現代化不過70年的中國。中國要取代美國為時尚早,因此姑且不論是否有必要,中國根本無法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美國依然是世界海上秩序的主導者

可以想見,中國的海權發展要受制於這三個不可更改的結構性因素,如果忽視這三者,中國海軍發展將不僅不會帶來安全與利益,反而會惡化中國自身的處境。這三者決定了中國海軍的可選項,那麼中國海軍就必須同時面對來自近海和遠洋的雙重任務要求。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核武器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中國陸上防衛壓力。儘管核武器往往被視為進攻性手段,但事實上核武器的防衛作用更為顯著。中國不需要尋求在領土上的戰略縱深,這與俄羅斯大不相同,因此也不需要維持大規模的常備陸軍。一支精幹的、能夠全域機動的陸軍部隊便足夠應對以邊境糾紛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安全威脅。中國海軍也可以因此獲得更多的資源。

精幹高效的陸軍足以應對一般性的陸上威脅

中國海軍應該同時建設近海艦隊和遠洋艦隊,類似於許多世界強國。現在,中國海軍的裝備體系已經呈現出這樣的特徵,比如以056型輕型護衛艦、053H3型護衛艦以及其他尚且在役的二代護衛艦可以作為近海艦隊的裝備主力,加上岸基航空兵和常規潛艇,近海基本上足以應對大部分威脅。這些經濟型作戰單位可以在近海納入解放軍已有的作戰系統,發揮出很高的作戰效能。

056型護衛艦將是近海主力

在遠洋戰略上,中國則可以維持一定程度上的搭便車,確保航行自由和有限的兵力投送能力即可。因此,中國的遠洋艦隊維持一定的規模便足夠使用。中國可以配備3個左右的航母艦隊,常備一個處於行動狀態的航母艦隊即可基本上可以應對較為大型的海外事務。目前來看,已經預定和交付的大型驅逐艦數量已經可以滿足此需求,主力艦隊的規模維持在現有水平略多已經足夠。要發展的更多的是潛艇,主要原因倒不是與德國和蘇聯類似爭奪霸權的邏輯,而是因為中國的核潛艇技術確實還難堪大任。

中國對於航母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也是有限的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與美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即便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僅需動員一小部分的軍事能力便足夠對阻止台灣邁向獨立的衝動,從而在這個問題上不需要面臨中美關係走向不可控的境地。但是發展A2/AD系統卻可能引起中美關係更多的緊張與猜忌,同時採用的方式效率低下,耗資極為巨大,這對於立足未穩的中國而言並非有利。發展遠洋艦隊並不會產生什麼問題,但是A2/AD系統卻可能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其實戰效果可能極為有限。

A2/AD系統的價值並不如看上去那麼高

中國還是應當接受自身的身份,尋求較為保守的國際角色。中國目前還遠遠不能說與美國分庭抗禮,認準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比整天「震驚美國,嚇壞日本」要重要得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直升機首次固定裝備這一型武器,美國直升機在50年前已成標配
中國殲-20戰鬥機或進行一項改進,未來產量將可迅速提高
中國海軍再添4萬噸級大艦,其將帶來艦隊活動能力的變革
中國空軍殲-10C戰鬥機數量持續增加,將成替代殲-7主力
中國計劃研製速度四千公里的飛行列車,不過很難成真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