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先生,我是看著你的戲長大的」

「馬先生,我是看著你的戲長大的」

香港藝人馬浚偉日前攜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偶然?徐志摩》來廣州舉行粉絲見面會。這部舞台劇9月22-23日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以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對三段情作為主幹,徐志摩的詩歌和才情也穿插其中。

粉絲和媒體擠滿了書店見面會的現場

馬浚偉笑稱,他的粉絲從60後到00後都有

正如活動現場不斷有觀眾「表白」:「馬先生,我是看著你的戲長大的。」出道至今25年,他從剛開始的歌手,到後來的TVB當家小生、收視福將,沒有人想過他還能身兼台前幕後,還能一人身兼編劇、導演、監製、主演多重身份。

其實早在七年前馬浚偉就開始探究徐志摩,並修讀了很多關於舞台劇的書籍,去年終於完成了劇本的創作。馬浚偉回憶自己寫劇本的時候一度「瘋魔」:「真的有幾次半夜寫劇本,我對著窗戶想,徐先生你能不能出來跟我聊聊天,跟我對話,回答一下我的問題」。

《偶然?徐志摩》宣傳海報

從2015年11月5日寫下第一句開始,他用了一整年籌備劇本。「那一段日子很難受,編劇導演組團隊找演員都要我自己做,經歷很多。這部劇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演完第一場所有觀眾都不願意走,三層樓都是滿滿的觀眾,走出去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哭了,話都講不下去。我哭得最厲害是最後一場——演完了?怎麼這麼快,花了一年做的事情怎麼這麼快就沒了?所以我一定要再做。」

與林徽因在康橋大學的浪漫回憶讓徐志摩寫下了《再別康橋》

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劇於2016 年11 月在香港演藝學院公演,獲得空前成功及觀眾支持,六場均是全院滿座,一票難求。

正是深知創作的不易,當得知此次來廣州有機會和幾所高校戲劇社團的同學們交流,他十分重視。活動上,他認真觀摩了同學們的原創戲劇片段,又認真地給出了專業的指導點評。他的真誠態度和活潑談吐,迅速將一群並非「看著他的戲長大」的大學生們「圈了粉」。

馬浚偉觀摩廣州大學生的原創戲劇片段

很多內地觀眾之所以記住了TVB演員「馬浚偉」這個人,是因為1998年TVB版本的《鹿鼎記》。陳小春出演的韋小寶又痞又賤,馬浚偉出演的康熙風度翩翩、意氣風發。

馬浚偉在《鹿鼎記》中出演韋小寶口中「鳥生魚湯」的少年天子康熙

《鹿鼎記》之後,他成為了TVB力捧的小生。他還是「收視福將」,但凡他出演的電視劇,收視率都很可觀。如果用現在的話說,馬浚偉也是不折不扣的「自帶流量」了,靠的是顏值,更是演技,他也因此多次在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摘得獎項。

馬浚偉一直都擅長演繹陽光正能量的角色。《妙手仁心》里陽光帥氣的急診室醫生Joe,《鹿鼎記》里從青澀蛻變到睿智果敢的少年天子康熙,《十月初五的月光》里的高富帥暖男司徒立信,《洛神》里朝氣蓬勃的曹植,《帝女花》里溫文儒雅的周世顯,《金牌冰人》里表面滑頭內心善良的全家福,《蒲松齡》里豁達富正義感的蒲松齡……

馬浚偉的角色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看著你的戲長大」名符其實

馬浚偉與舞台劇第一次結緣,是2007年,他與郭羨妮、謝天華合作的《王子復仇記》。自那之後,雖然將近十年沒有登上舞台,但馬浚偉一直在暗暗「做功課」。2012年離開TVB後,他開始研究舞台劇藝術,買了很多光碟、書回來看,平時不僅看香港的演出,也會在海外看很多不同的舞台劇,吸收經驗。馬浚偉創立的「小馬工作室」致力推廣中國現代文學藝術,透過製作以不同文學名人或名著為藍本的舞台劇系列,直接把當中的文化精髓及中國傳統價值呈現於觀眾眼前,讓觀眾重拾對近代文學、歷史以及對閱讀書籍的興趣。

「舞台劇給了我用錢買不到的滿足感」

「相對於影視劇,舞台劇收入不高,挑戰也很大,但也正因為這個挑戰性,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畢竟我在演藝圈這麼多年,過去大多數時間都在拍影視劇。自從《偶然?徐志摩》在香港成功公演後,反響十分熱烈,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這些鼓勵和滿足感是用錢買不到的。」

本月27日,馬浚偉將迎來自己入行25周年,他說以後想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在做舞台劇的創作上,商業因素的衡量不夠沒關係,能打個平手就好。

香港文化展演月

馬浚偉自編自導自演 舞台劇《偶然?徐志摩》

演出時間:2017年9月22日(周五)20:00;9月23日(周六)14:00

演出地點:廣州大劇院歌劇廳

演出票價:80 180 280 380 480 680 880VIP

演出時長:165分鐘(含中場休息15分鐘)

*特別提示:粵語演出,中文字幕

本文為演出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大爺大媽成為KTV下午場主力
1000年前的社會信任度:酒店銀器古玩藏品,你儘管借回家
注意!街頭有猛獸出沒
哈欠不是你想忍 想忍就能忍
鳥兒戀上煙頭,竟是為了…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