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近些年來,大量中國人加入外國國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其實從清末到今天,隨著世界性的人口流動增大,中國人也走遍了全世界。不過,一個人願意離開自己從小的生活環境,冒著被遷徙地的原住民歧視等風險,再加上克服語言上障礙等重重困難,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毋庸置疑是因為入籍行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益驅動。

這個隱藏的信息讓無數中國人痛心疾首,但是最近這個情況得到了改變。5月8日,經中國冰球協會國際專家委員會及各級國家隊教練組綜合評定,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正式對外公布2017-18賽季中國國家冰球隊首批入選運動員名單。與這批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中國國家冰球隊運動員的薪酬標準,這也是中國冰球首次對外披露相關內容。據了解,此次公布的薪酬標準較之前的國家隊有大幅度提高,其中給18歲以下年齡層運動員發放獎學金,標準是稅後人民幣6000元至12000元,成年運動員發工資,標準稅後10000元至40000元。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此次大幅度提高薪水招攬人才無疑是個英明的決策

在此刺激之下,不少海外的華裔表示願意歸化中國國籍,加入國家冰球隊。在崑崙鴻星隊效力的加拿大籍華裔球員袁俊傑就多次在媒體上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國籍為中國隊出戰奧運會。在海外,像袁俊傑、胡楊這樣有著高水平運動經驗、且渴望回國效力的冰球運動員還有相當人數。但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回歸球員還存在國籍轉換的法律程序等方面問題。為何加入中國國籍這麼困難?哪怕同樣血脈的華人也是如此?血脈與國籍的區別為何至今這麼多人無法劃清?其實這個和中國人脫離「血脈劃分法」不久有關。

建國前中國人信奉血緣法則

在很久以前,無論是中國還是歐亞大陸另一邊的歐洲都是沒有現代意義上「國籍」這個概念的。中國人在此之前除了信奉原始的「血脈原則」,即華人即中國人之外,就認可「王化」。但是這個怎麼界定呢?不好意思沒有準確的標準的。明末清初利瑪竇、湯諾望等傳教士大批來華,不乏獲得中國官職的,尤其是湯若望被封為「光祿大夫」官居一品。他們得到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皇帝或者主政者願意接受新思維,對歐洲來華的教士抱著一定程度的好感。其本人並沒有經歷過現代意義上的「入籍」。

當然這不重要,因為此時的歐洲同樣沒有國籍概念。如果讀者熟悉各國王室的話,對歐洲王室之間的血緣關係就不會陌生。A國國王駕崩之後,如果膝下無子,那麼從B國的親戚家接一個過去繼承王位,這在但是再正常不過了。對於傳教士來講,更是把教會兄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世俗的國家,畢竟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湯若望的奇蹟在今天不可能複製了

不過這一切,隨著中世紀王權的瓦解而徹底宣告終結。

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朕即國家」也就不復存在,此後拿破崙戰爭更是把「民族國家」這一概念具象化。其實原理也簡單,因為「民族」也罷「國家」,也罷都是「基於想像的共同體」。這一點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總結出來了。既然是基於想像,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都承認的凝結核,而戰爭則催生出了這個核心。十五年的戰爭徹底激發了歐洲各國的國家意識,加上拿破崙法典的誕生,使得法律系統的完善,歐洲算是脫離了原始的王權血緣,擁有了近代化的國家概念。

不過同時代,處於東亞的中國人卻還沒這個意識了,以至於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弄出了不少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例如當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中國任因為債務等原因,求助於清朝地方官的時候,上海地方官由於怕和洋人打交道從而惹上麻煩,竟然把這件事情交給了英國人處理。要知道雖然租界按理來說清朝沒法管轄,但是主權其實還是屬於中國人的,連英國人都承認這一點。更何況有問題的是中國人,按法理應由中國的官員處理,這是政府的責任。但是當地方官員這麼一推,直接就等於把司法主權送了出去不說,連自己國民都不管了。不過,這不能完全歸咎於當局的愚蠢,在當時的中國確實沒有近現代的「中國國籍」和「國家主權」概念。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廣東福建等地人民是下南洋的主力軍

隨著歐美列強進一步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人才意識到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自己那麼多國家落後。在生存的壓力下,北方人「闖關東走西口」,南方人則「下南洋」,一內一外,形成了清末浩浩蕩蕩的移民潮。而無論是滿清,還是北洋亦或者是國民政府,都奉行「血脈原則」,只要是血緣上的中國人,一生都捆綁著中國國籍,無論他是否加入他國,都無法脫離。這就導致了「中國特色的雙重國籍」,也就不奇怪為何我們今天翻開民國時期的書本,一大堆外國國籍的「中國人」了。

新時代明確了什麼是華人華僑

直到當新中國建立後,這大而無當的「血脈國籍原則」才得到了改變。首先我們明確地知道,很多人雖然有著中國血統,但是對中國真的沒有什麼認同感,有不少二代三代甚至連中文都說不清了,無論如何都很難將其視為具有現代國家意義上的中國人了。於是面向海外的一千多萬華僑,新中國讓其自由做出選擇,是留在所在國成為該國國民,還是回國參與建設。前者如錢學森,後者則如楊振寧,而大部分的華僑則選擇歸化了所在國。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華僑主要聚集在東南亞

到了1974年,在中國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把加入所在國國籍的華僑稱之為「具有中國血統的外國籍人」。但這稱謂過於累贅,在國際上並不通用。到1980年,在政府的相關文件中開始使用「外籍華人」的稱謂並一直沿用至今。1984年6月國務院僑辦在《關於華僑、歸僑、華僑學生、歸僑學生、僑眷、外籍華人的身份解釋(試行)》中,第一次對外籍華人的身份作了明確解釋,「外籍華人:指原是華僑或華僑後裔,後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國國籍者。」這一稱謂包含三層意思,(1)外籍華人是具有中國血統的外國人,不是華僑,是否具有外國國籍是外籍華人與華僑的根本區別;2)外籍華人是外國人中具有中國血統者,即一般外國人不具有中國血統,只有外籍華人才具有中國血統。是否具有中國血統是外籍華人與一般外國人的本質區別;(3)由此決定外籍華人與中國的關係發生質的變化,即由祖籍國同僑民關係變為不同國籍的民族親戚關係。周恩來總理曾形象的比喻為:他們好像嫁出去的女兒,同中國保持著親戚關係。

這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眾所周知,加入中國國籍是非常困難的,說白了就是中國人其實不太想要移民。而成功加入中國國籍的基本都是對中國有著巨大貢獻的人。如原籍美國的馬海德,早在延安時期就入了黨,被周恩來親口允諾了中國國籍,後來成為了中國的皮膚病治療奠基人。

蘭台說史?古往今來外國人怎樣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漢斯穆勒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於愛潑斯坦這樣的新聞界友人,在上海時期就是鐵杆的左翼人士,在1945-1951年這段時間內一直在美國宣揚自己的理念,要知道那可是麥卡錫時期,可見其魄力之大。但就算是付出了如此之多,他在1956年之前還是沒有中國國籍的。

當然這位最後拿到了國籍算是走運的,比他更慘的還有漢斯穆勒,作為1939年就參戰戰鬥的老革命,至死都是德國人,中國方面只給了一個永遠居住權而已,可見這玩意多難拿。

結語

當然時代在變,隨著楊振寧重新成為中國人,標誌這對高端人才國籍的開放,或許這次冰球隊可以吸收一位歸來的華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