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來50年 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

未來50年 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中美關係發展要有長遠眼光是中國領導人經常強調的觀點,現在美國領導人也這樣講,並有前瞻50年,足夠長遠了。這表明雙方之間又多了一個重要的共識。

討論未來50年中美關係,其現實意義在我看來主要因為當下中美關係發展到一個歷史性的轉變時期。變化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兩國關係轉向何處,如何轉變,成為人們不能不關心的重要問題。

人們有時把中美關係比作一樁婚姻,自上世紀70年代兩國建交,發展幾十年到今天,可以說已進入成熟期。但成熟的婚姻也會遇到中年危機,我們也可以如此看待進入過渡期的中美關係。要談長遠的未來,我們先來看一下現在的情況。

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綜合力量行為體,兩國關係當前最突出的情況是,雙方的戰略競爭態勢變得突出起來,似乎正在取代過去以合作為主導的發展態勢。

目前流行的看法是,由於中國的崛起對美國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中美之間形成了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的權力爭奪。如果雙方處理不好,就可能再一次上演歷史的悲劇,兩國陷入全面對抗的修昔底德陷阱。這種看法是否正確,現在已經不那麼重要,如果夫妻雙方都這麼認為,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解決辦法。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要麼一方做出符合對方要求的改變,要麼雙方都做出必要的改變。目前我們還看不到可以對這種前景感到樂觀的情況。

然而,在沒有找到根本解決辦法之前,我們至少可以來管控問題,使之不要失控。為此,中美之間達成了「不對抗」的重要共識,並要努力對戰略競爭進行管理,包括分歧管理、風險管理、危機管理。對於兩國關係安然度過不可避免的中年危機來講,這是當前最現實可行的措施。近年來,中美兩軍加強各級別交往對話,推動軍事互信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近日美國參聯會主席鄧福德一行訪華,雙方又簽署了《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框架文件》。

兩國關係的競爭性上升和防範性加重,難免對相互間意圖揣摩和政策協調產生不利影響。我們看到,在亞太地區,第三方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變得突出起來。中美兩國在協調與合作應對地區熱點問題挑戰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微妙。當前,中美合作應對朝核問題帶來的共同挑戰,所需要的戰略互信和外交智慧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在中日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和南海問題上,美國以對其盟國的所謂安全義務為名介入干預,不但給維護中美關係穩定帶來新的複雜問題,而且迫使中國不得不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的同盟體系在未來亞太地區的安全秩序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未來的中美關係,這將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則需要在中美和相關國家之間共同探討。

在兩國經貿關係方面,雙方之間的分歧和競爭也變得突出起來。特朗普一再宣稱,要把解決對華經貿關係的所謂「不平等」問題作為他貫徹「美國第一」原則的重要目標,並為此多次發出要對中國進行制裁的威脅。兩國首腦今年4月在海湖莊園就「百日計劃」達成共識,暫時緩解了雙方間的緊張。最近,特朗普政府決定啟動301條款對華調查。中方立刻回應,要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捍衛自己的權益。由此投下了人們所擔心的中美髮生貿易戰的陰影。

關於貿易戰問題,這更像是中美婚姻進入中年危機中的一場吵架。應該相信,中美經貿關係互利共贏的基礎足夠紮實,進一步發展合作的動力足夠強大,長期以來作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作用不會改變。更重要的是,它將日益成為中美新關係格局中有足夠韌性的關係結構。

決定中美關係今後10到20年過渡期乃至更長時期未來發展的,是當下正在形成的中美新關係格局。力量對比的變化和日益密切的相互關係,共同改變著以往的平衡結構,這包括權力結構的再平衡和關係結構的新發展。中國「和平崛起」是推進這一變化的主動力量,美國的「再平衡」是對此做出的反應。雙方的互動同時發生在權力結構面和關係結構兩個維度,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這將是未來10年或20年過渡期的常態。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國關係演變進程。

關於未來50年的願景,理想的情況是引導中美關係的發展從管控競爭和避免對抗為主,逐步轉變到更加穩定而積極的「共同演進」過程。為此,兩國的政治家、戰略家和外交家,不但要面對眼前的問題,更要著眼長遠的目標,不但需要對歷史有深刻的反思,更需要對未來有共同的建構。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雙方在這兩方面努力的成效。

在新關係格局的演變最終達到雙方都認可的平衡之前,中美關係將在權力結構的張力和關係結構的韌性之間尋求穩定與發展。過往半個世紀中美關係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務實主義和理性的利弊權衡總是能在重大問題上和關鍵時刻主導雙方的決策,這是兩個大國各自的先天稟賦和歷史文化所給予的。所以,我們可以對未來保持謹慎的樂觀。

作者:

崔立如

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武漢大學兼職教授,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中美聚焦網立場。

本文為中美聚焦網專欄作家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與中美聚焦網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聯繫並註明出處。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美國對中國打經濟戰不合時宜
喜馬拉雅山足夠大,容得下中印兩國
解鎖朝核問題的鑰匙究竟在誰手裡?
路透社:中國嚴厲打擊ICO非法集資
路透社:中國呼籲朝鮮『停止採取錯誤行動

TAG: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