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寫下無數懷念文字,都不及在大銀幕與他們重逢

寫下無數懷念文字,都不及在大銀幕與他們重逢

文 |張琦

徐崢那部塞滿了香港經典電影和音樂元素的《港囧》,代表了一代人的集體懷舊情緒,遍布全片的引用和致敬硬是把觀眾拽回到了港片和港樂的黃金時代。

大打香港懷舊元素的《港囧》

其中開篇出現的第一首插曲是發行於1983年的粵語歌《偏偏喜歡你》,由陳百強作曲和演唱。

我不知道這個名字對於當下更年輕的觀眾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抑或是不存在),但我對陳百強的了解,卻是從這裡才開始的。很遲,很晚。

左:陳百強,右:張國榮

陳百強不僅外形條件優越,而且音樂才華出眾,堪稱香港第一批巨星級的偶像歌手。談及陳百強,很多時候都繞不過張國榮。兩人都在70年代末以歌手身份出道,80年代初便迅速成名。

《失業生》當年的報紙宣傳頁

兩位年輕的人氣偶像也曾經一起合作過多部電影,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名為《失業生》,於1981年在香港公映,當年曾引發廣泛的社會反響,被公認為香港青春片的代表作。

而這部36年前的老電影即將在9月份以全新的修復版在內地公映,這也是繼《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加長版後,今年第二部重映的經典港片。

修復版海報

港片重映,已是近十年來的一個小潮流。從2009年的《東邪西毒》開始,《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大話西遊》、《甜蜜蜜》等一批觀眾耳熟能詳的八九十年代優秀港片陸續登入內地銀幕。

就在去年,張國榮、張曼玉、梅艷芳在1984年合演的《緣分》也修復上映。

「如果世界上真有羅密歐,我認為它便是你這樣的」—林奕華

相比於前面那些電影,《緣分》並不具有多麼高的認知度,但因為彙集了如此閃耀的三位明星,尤其是張國榮,得以讓我們穿越時空近距離感受到了他在成為巨星之前的青蔥年華。

即將公映的《失業生》是目前所有重映港片中年代最久遠的一部。

與《緣分》相似的是,《失業生》同樣集合了香港影視圈中的三位大明星——陳百強、張國榮、鍾保羅。

當時的他們不僅同屬於一個經紀人,而且彼此年紀相近志趣相投,在影視歌多領域冉冉升起,被人們稱為「中環三劍客」。

三人在1980年一起合作出演了新浪潮導演蔡繼光的電影處女作《喝彩》,影片不僅叫好叫座,還引發了80年代初香港青春片的拍攝和討論熱潮。

僅隔一年的《失業生》繼續聚焦青春題材,同時也是他們三人的最後一次銀幕合體演出。

正值青春年華的白衣少年

「畢業即失業」,這是在我們身邊可以經常聽到的話題,《失業生》就取自其意。相比於陳百強作為絕對男一號的《喝彩》,《失業生》在「三劍客」戲份的安排上更加勻稱,角色塑造也更加鮮明。

陳百強繼續本色出演了一名對音樂懷有夢想、但卻遭遇家人反對的富家少爺,最終在畢業後他選擇了通過自食其力來一步步靠近夢想;

鍾保羅飾演他的弟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他選擇了父母安排的路。

而年輕時的張國榮多演反叛青年,這次也不例外,「榮少」這一角色天性叛逆同時也帶有不符合他底層出身的貴族氣,片中他與同學的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你還沒告訴我們畢業後你打算做什麼?」

—「一定要出來做事么?受人一點錢就被人指來指去。我才沒那麼傻,怎麼樣我也要玩個夠再說。」

《烈火青春》,1982

這段話很像後來張國榮在譚家明導演的又一部頗為激進性的青春片《烈火青春》中與葉童的對話:「我們對社會好像沒有貢獻啊?」,「什麼社會,我們就是社會」。

但影片並不在於對年輕人的不同價值選擇做出是非評判,也沒有刻意營造麯折,而是重在展現生活細節,去真實地反映香港80年代青年人的生存與心理狀態,因此算是地道的、具有本土和現代意識的香港青春片。

這種新風貌,是獨屬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與香港電影新浪潮密不可分。

在此之前,香港也有青春片,比如60年代的青春電影熱,捧出了蕭芳芳、陳寶珠等少女偶像,但影片內容多離不開成人式的訓誡,價值觀念仍顯保守。

70年代末開啟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破舊立新的意圖非常明顯,由於創作者本身就是年輕人,所以很多新浪潮導演初入影壇的處女作,或者前幾部作品也都是關於青年人自身態度的電影。

李翰祥曾言,《靚妹仔》貴在「新」,是他看過的中國電影里最優秀的一部

除了前面提到的《喝彩》、《烈火青春》外,還有嚴浩的《夜車》(1980)、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黎大煒的《靚妹仔》(1982)、蔡繼光的《檸檬可樂》(1982)、俞鳳至的《第一次》(1983)等。

不過,《失業生》雖然也突出了新一代年輕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以及他們的掙扎和迷茫,但卻沒有導向一種日式的青春殘酷物語或新浪潮式的「人間困獸」與「無處安放的青春」(如《第一類型危險》),整體的基調仍是活力健康、樂觀向上的。

特別是前段展現的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甚至給人一種後來台灣小清新青春片的錯覺,陳百強與徐傑二人之間從地鐵相遇到萌生情愫的愛情戲也拍得輕逸靈動毫不做作。

陳百強還藉助角色之便,演唱了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太陽花》、《念親恩》、《有了你》...

有了你頓覺輕鬆寫意

太快樂就跌一跤都有趣

心中想與你 變做鳥和魚

置身海闊天空里

並著翅在飛 輕鬆自在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部既觸碰到了青年人敏感神經但又顯溫情勵志的影片的導演是後來憑Cult電影《赤裸羔羊》而聞名的香港商業片名導霍耀良。

跟眾多的新浪潮導演一樣,這是他當年從電視轉向電影后執導的第一部長片。

從他的創作歷程也可以看出隨著八十年代中期香港類型電影大潮的到來,日漸濃厚的商業氛圍對電影從業者的改變有多大。

很多當年拍攝青春片起家的新浪潮導演有的轉入主流電影工業,有的退齣電影製作,所以像《失業生》這樣帶有一定現實思考同時又偏文藝樣式的青春片越來越難以為繼,以至於到了90年代整個青春片類型在香港都幾近消失。

而一起出演這部影片的鐘保羅、陳百強和張國榮也先後在1989年、1993年和2003年相繼離世,可謂是命運弄人。

好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就這樣早早地就消失了,不過幸虧還能通過電影留下一點點清晰的記憶。

懷舊不是一件壞事,電影也會常看常新。即使我們與《失業生》的劇中人相隔遙遠時空,但人人都有兵荒馬亂的青春歲月,總會可以因經歷過相似的人生階段而產生一些共鳴,如果你願意,就去體驗一次吧。

(說了那麼多,其實簡言之,我就是要在大銀幕上看陳百強和張國榮的盛世美顏)

今日福利 |今天給大家送上《失業生》兌換券10張,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猛烈留言,關於《失業生》,或關於張國榮、陳百強,港片的重新上映亦可。

我們將會依據點贊量和走心程度來挑選5朋友上每人2枚的福利。

一條專欄 |藝聯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放映得如火如荼,第一次看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從電影院里哭著出來的。致郁電影好像讓我們更理所應當地安處在喪里,匍匐前進。

試試往右劃獲取小驚喜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在這特別的歷史時刻,電影資料館為你帶來特別奉獻
你把《敦刻爾克》當主旋律看,那是真沒看懂
太空中有酒?還真讓李白說中了
這位就是今年日本紅到發紫的人氣天王
暴怒?——太陽上的「小搗蛋」變身「小惡魔」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