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下同步拍攝,看鯽魚如何小心翼翼吃蚯蚓

水下同步拍攝,看鯽魚如何小心翼翼吃蚯蚓

鯽魚的習性

鯽魚屬於鯉科,在東南沿海有些老百姓又稱為「河鯽魚」。

此魚形狀不一,體色也有深有淺,膽子較小,性情溫順,遊動的範圍不大,常常沉在水底。由於膽小,聽到大的響聲時,就伏在水底不懂,容易被摸魚者捉住。

它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較能耐低溫,水溫10度以下仍有攝食能力。

鯽魚屬於雜食性魚類,蚯蚓、蝦、小蟲、麵糰、米飯,以及水草、藻類都愛吃,尤其喜歡吃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所以,用來釣鯽魚的餌料比較容易獲得。

但生長在不同水體中的鯽魚食性有差異,河道中的鯽魚喜食糧食性餌料,湖泊中的鯽魚則習慣於吃腥餌,而池塘中的鯽魚,兩種餌料都吃。

鯽魚在各個季節的採食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是:春季是它的採食旺季,它幾乎晝夜不斷地採食;夏季則在早上和晚上採食;秋季,差不多全天都在進行採食活動;冬季,則只有中午一段比較暖和的時間才採食。

鯽魚的工具和餌料

鯽魚生性膽小多疑,因此垂釣鯽魚的釣具應軟、細、小。一般多用手竿釣,釣竿要輕巧、細長、彈性好,玻璃鋼竿或碳素竿均可,長度在6~8米。

釣線要細,直徑一般在0.15毫米以下;浮子可用10~12毫米的羽梗散子浮,這種浮子目標更明顯,看起來不吃力,浮子之間的間隔6厘米左右。

釣鉤可用朝天鉤,鉤型應採用較小型的。如果鯽魚小魚200克,一般採用0.08~0.10毫米的細線、3號以下的小鉤;如果鯽魚大於200克,一般釣線也不應該粗於0.15毫米、釣鉤不宜大於5號。

餌料除紅蚯蚓、孑孓、蜻蜓等活性餌料外,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糧食性餌料,製作好後晒乾,可較長期使用,需要時加點水調製成油灰似的硬度就可上鉤。

糧食性餌料可用豆餅或菜籽餅,加上些花生粉、黃豆粉,最好加入一些炒熟的米粉和芝麻粉,以增加餌料的香味。把上述各種糧食粉加熱煮熟調成油灰狀即成。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袋裝的鯽魚餌,它是以馬鈴薯粉為主料,再加入麥粉和一些天然香料配製成的。這種餌料具有廣譜的特點,對各種鯽魚都能適用,如果覺得自製餌料太麻煩,則可買這種袋裝餌料來用。

鯽魚吞鉤有哪些規律

據多位有經驗的垂釣者的觀察,鯽魚在吞鉤前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從浮漂的移動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來。鯽魚吞鉤一般有三個步驟:

1、品嘗

當鯽魚發現餌鉤時,並不貿然上前吞食,而是很小心地游近餌鉤,很猶豫地咬一咬餌的一部分。這時浮漂上會出現點一兩下,沉一粒浮漂,隨後又回升至原位的現象。

2、試探

經過第一步品嘗之後,魚兒認為餌食是對胃口的、滋味是不錯的,於是就企圖將食物拖走,但還沒有去吞食餌鉤,這時浮漂出現輕輕移動的現象。

3、吞鉤

經過一陣拖咬餌物之後,魚兒未能拖走餌物。此時已食慾難熬,開始將餌鉤吞入口中。這時魚漂即出現一連下沉,接著又一連上浮的跡象。這時是提竿的最好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釣魚 的精彩文章:

長江實戰野釣,曲腰抽停大翹嘴

TAG: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