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宿數量激增,消費者為何選擇民宿而放棄酒店?

民宿數量激增,消費者為何選擇民宿而放棄酒店?

民宿作為近幾年迅猛發展的旅遊住宿方式,很多遊客「拋棄」了酒店而選擇民宿,這是一種現象,當然,未來更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首先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定義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或者閑置的房屋,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

酒店是指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間的商業機構。

那他們起源呢?

民宿起源說法不一,探究民宿一詞,更多的是來自於英國。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國的西南部與中部人口較稀疏的農家,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出現民宿,當時的民宿數量並不多,是採用B&B(Bed andBreakfast)的經營方式,它的性質是屬於家庭式的招待,這就是英國最早的民宿。

酒店開始是以客棧形式出現,設備簡陋,安全性差,僅提供吃、住,服務質量差。隨著工業革命商品進一步豐富,出現豪華酒店以非盈利目的接待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和上流社會度假者等。

那為何消費者現在傾向於選擇民宿呢?我們下面詳細的來分析一下民宿與酒店的差異。

經營方式

民宿:家庭副業經營或專業經營。

酒店:專業經營。

房間數量

民宿:客房數量較少。

酒店:數量多,沒有數量限定。

選址

民宿:民宿的選址與周圍的環境關係緊密,常借用周邊自然環境或人文資源,與周邊社區形成共榮共生。

酒店:酒店充分藉助商業產品或交通,與周邊自然環境關係度略小。

周邊互動性

民宿:民宿居住者與當地居民或團體互動性高,可充分感受當地文化習俗。

酒店:與當地居民或團體互動性少。

服務人員

民宿:民宿服務人員多為民宿主人或當地土著百姓,有濃厚的風土人情與家庭氛圍。

酒店:酒店由專業人員提供服務,追求效率,但人情味略低。

設計風格

民宿:民宿設計講究與自然或地域文化的結合,更像是一種有態度的生活方式。

酒店:文化氣息少,多數酒店設計過於統一化,尤其體現在連鎖酒店中。

民宿相比較酒店而言更講究文化氣息,同時能更好的貼近大自然,而酒店相對民宿而言更具備規範性和高效率,更加追求舒適感。

隨著民宿的不斷探索與改進,民宿將逐漸具備酒店所具備的規範性,在舒適性方面也在增強,再加上自然風景與民宿故事,使得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民宿,也願意在旅遊中選擇民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有間民宿 的精彩文章:

TAG:這裡有間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