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中國遠征軍抵制《敦刻爾克》?幼稚!此人才是罪魁禍首,亞歷山大只是在背鍋軍

為中國遠征軍抵制《敦刻爾克》?幼稚!此人才是罪魁禍首,亞歷山大只是在背鍋軍

(友情提示:全文約1600字,閱讀大約需7分鐘)

哈羅德·亞歷山大,出身英國貴族,最後做到英國陸軍元帥

最近上映的二戰影片《敦刻爾克》出乎意料地遭到許多網友抵制,因為他們認為負責撤退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後來在遠東戰場擔任英軍總司令,曾經以以十萬中國遠征軍作肉盾,掩護英軍撤離。撤離途中英軍寧願燒掉汽油、罐頭等物資,也不願留給中國軍人,致使五萬中國遠征軍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被迫從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野人山撤退,最後僅剩兩千餘人出山。那麼, 《敦刻爾克》中提到的哈羅德,該背上中國遠征軍潰亡的鍋嗎?

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

不!和他比起來,真正的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還是先從哈羅德·亞歷山大這個人說起。他不是什麼平庸之輩,甚至可以說一個典型的英國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貴族。他出身於愛爾蘭的貴族家庭卡爾頓伯爵,母親伊麗莎白·格雷厄姆·托勒(Lady Elizabeth Graham Toler),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畢業於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哈羅公學和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11年入愛爾蘭禁衛軍任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和臨時旅長。1926年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深造,二戰開始後任英國第1步兵師少將師長,率英國遠征軍開赴法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

在1940年5月,他臨危受命,在蒙哥馬利的推薦下,取代巴克將軍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兼任英國第1軍軍長,組織英軍安全撤回英國。1940年12月,任英國南方軍區司令,晉陞為中將。1942年3月,奉命指揮緬甸軍對日軍的作戰行動,最後率余部撤到印度。7月,任英國第1集團軍司令。1942年8月,在埃及開羅接替克勞德·奧金萊克出任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晉陞為上將,而蒙哥馬利是他麾下的第8軍團司令!

英軍在緬甸作戰

北非戰役之後,亞歷山大出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團軍司令,1944年12月,繼亨利·梅特蘭·威爾遜之後升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晉陞為英國陸軍元帥。1945年5月2日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亞歷山大代表盟國受降。1946—1952年亞歷山大出任加拿大總督,1952—1954年出任英國國防大臣,1954年退出現役。1969年6月16日去世。

英國人在印度

之所以在這裡不厭其煩地列出他的履歷,其實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亞歷山大絕不是一個庸才,從他成功組織了敦刻爾克和英軍在緬甸的撤退來看,他的組織和統帥能力都是杠杠的,而且能代表盟軍受降,也說明了此人在整個盟軍內部都是受到肯定的。但正是這樣,從他這些輝煌履歷可以看出,他是有能力指揮大軍團作戰的,而在緬甸戰場英軍利用中國遠征軍作為肉盾,只顧自己逃跑甚至出賣中國遠征軍,陷中國人於絕境,這絕對不是一個能力問題,有更深層次原因在裡面。

美國人史迪威在緬甸也被英國人給坑了,在日記中大罵英國人不是東西

首先,英國人在緬甸賣中國遠征軍的事情有沒有?那是絕對有的。事實上被賣的不僅僅是中國人,美國人史迪威也差點被這些英國人賣了。1942年4月下旬開始,緬甸戰線崩潰,當時史迪威都已經在日記裡面大罵英國人:「英國人會不會開溜?當然會!結局已經日益明顯。」到了5月3日,就連史迪威本人安危都已經成問題,他記載到:「明顯地,我們現在已經無可作為了,史比爾正在帶著他的人員離開。」

身為美國陸軍中將的史迪威在緬甸也被逼得徒步脫險,可見英國人之不地道

隨後,他只能帶著自己的參謀人員,大概26個美國人,13個英國人和16個中國人,還有一些緬甸護士撤退,徒步從緬甸暴走到印度。甚至時候他自己都吐槽說:「很少有一個59歲的美國陸軍中將會遭遇同樣曲折的經歷。」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人在坑隊友這件事情上倒是很公平,並沒有什麼種族歧視,白人和黃種人,中國人、美國人和緬甸人坑得一視同仁,就跟他們在敦刻爾克沙灘上一樣,公開的時候高唱和法國人一起攜手肩並肩離開,暗地裡只帶走英國人一樣。

丘吉爾其實才是罪魁禍首

那麼,這個黑鍋到底該不該亞歷山大來背?這倒也未必。畢竟他只是前線執行的將軍,就像《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裡面表現的一樣,灘頭的陸軍和海軍軍官,其實也是按丘吉爾的意思行事。具體到緬甸,英國高層的戰略很明確:確保印度,必要時候可以犧牲緬甸。對他們來說,緬甸的價值,只是在於它能給印度提供防務。與此同時,英國反而更加警惕中國,因為中國在歷史上和緬甸有著糾纏不清的瓜葛,作為一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英國對中國可能會插足緬甸事務一直非常敏感。

丘吉爾一直很排斥中國勢力進入英遠東殖民地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英國對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非常不歡迎,一直在試圖推三阻四,盡量拖延,甚至在珍珠港事件以前想出封鎖滇緬路免得日本挑刺的蠢主意。另一方面,英國主要精力都放在歐洲和北非,的確對遠東緬甸顧不過來,對日本可能發動進攻估計不足,以至於一開戰就丟盔棄甲,倉皇逃竄。直到緬甸首都仰光已經處於日軍直接威脅下時,才不情不願地同意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要求。

終丘吉爾一生,他都是一個死硬的帝國主義者

在這種心態下,要想英國人好好對待中國遠征軍,甚至給予有效配合,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話說回來,這種心態和戰略,是英國高層——或者說直白點——就是老牌帝國主義分子丘吉爾定下的基調,亞歷山大只是前線負責實施。所以,與其說他要對此負責,不如說是丘吉爾和英國高層應該對此負責,丘吉爾才是出賣中國遠征軍的罪魁禍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出門受欺負的一個鮮明實證吧!

從敦刻爾克到諾曼底!那些撤出來的盟軍,後來在二戰中是怎樣大仇得報的

14天決定命運!幾十萬英法聯軍,為何兩周就被德軍逼到敦刻爾克

從一戰敗軍到敦刻爾克:希特勒才知道,德軍到底經歷了怎樣一條重新武裝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透視眼 的精彩文章:

此戰才是決定三國鼎立關鍵!但慘敗給官二代的戰果是戎馬一生劉備畢生恥辱!
三國時代最能作死!這三個官二代親兄弟說他們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
從敦刻爾克到諾曼底!那些撤出來的盟軍,後來在二戰中是怎樣大仇得報的
14天決定命運!幾十萬英法聯軍,為何兩周就被德軍逼到敦刻爾克
這個三國噴子太能作!敢當面噁心曹操,結果曹操還不敢動他,只能等他作死

TAG:文史透視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