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員工執行力不強,換人還是換制度?

員工執行力不強,換人還是換制度?

作 者 | 繆志聰編 輯|環球君

/1/

今天要分析的這個問題,當事人是某家分公司的總經理,姑且稱他為A君。

A君手下有12員大將,學歷也不低,但每次工作分配下去,一半以上的工作結果都不盡人意。要不然質量不行,要不然壓根兒就完不成,搞得很多工作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有時怕他們做不好,A君有些工作乾脆都不布置了,直接自己上,為此積壓在手上的事情越來越多,筋疲力盡。

是他布置的任務內容不明確嗎?其實也不是。每個人要完成什麼任務、任務要求及時間節點,A君在交代任務時就會明確告知下屬,中途還會定期提醒,但不知為何,還是令人無奈的結果。

這樣的場景可能很多人並不陌生,包括很多暫未進入管理崗位的朋友,在和同事進行任務協作時,其實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組織關係也同樣如此。那麼理想的組織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2/

高效團隊協作的3大特徵

有一種生物其實可以作為人類組織關係研究的楷模:單只簡單脆弱,群體卻可以成為軍團。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就是螞蟻。它們可以使用泥土、樹葉和小樹枝,建造出穩固的巢穴,其中通道四通八達,育嬰房溫暖乾爽,一些種類的螞蟻還可以將它們的身體彼此纏繞在一起,形成一座橋,讓蟻群通過溝壑。

為什麼蟻群會展示出這麼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呢?科學家們馬上開始著手研究,最終發現,這些弱小的生靈可以產生這樣複雜的團隊行為,並不是因為蟻后的英明領導,而是源於這3個優勢:

一、共同目標

螞蟻並不存在領導者,去中心,但並不代表無目標,他們都受遺傳天性的驅使尋求食物,渴望生存,抵禦外敵。

二、任務簡單

每個螞蟻都可以做到自治,之所以能做到自治,因為任務簡單,每個螞蟻所做的事情都是它自己可以勝任的。

三、彼此連接

他們能釋放化學信號,蟻群中的其他夥伴對此作出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溝通。

了解了蟻群特性,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利用這3點高效地管理團隊,讓背上的猴子有去無回呢?

/3/

只需三步,實現高效的團隊協同

第一步:明確共同目標

螞蟻的目標比較簡單,也就是尋求食物,渴望生存,所以生下來就達成了共識:「為了部落」。

但人類就複雜多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了5層,所以我們要搞清楚下屬的個人目標是什麼,讓團隊目標與他的個人目標交集越多越好。

即使是蘋果公司,擁有眾多傑出的工程師和優秀的員工,也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缺少一個共同的產品目標,使得很多有趣的東西在公司漂浮著,卻沒有辦法凝聚在一起,產生偉大的產品。

有了共同目標,才能1+1>2,否則只能是1+1

第二步:分配適中任務

螞蟻沒有領導者控制,高度自治,一來因為有共同目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每個個體來說,任務簡單,力所能及。我們在團隊管理時,也要保證工作任務對團隊成員來說難度合適。具體應如何操作,可以參考下面的四個步驟:

1、保證員工的參與度

從分配任務的時候就讓團隊成員參與進來,團隊成員的自願挑選再加上你的分配,經過雙方的溝通,對任務難度的評估,應該不會出現不可能的任務的情況,而且這種參與感可以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柴靜在《看見》中提到過一個漫畫:

查理布朗得了抑鬱症,露西問:「你是怕貓么?」

「不是。」

「是怕狗么?」

「不是。」

「那你為什麼?」

「聖誕節要來了,可我就是高興不起來。」

「我知道了,」這姑娘說,「你需要參與進這個世界。

只有參與進了這個世界,查理布朗才會為聖誕節的到來而開心。同樣,讓團隊成員早早地參與進任務,他們才會為任務是否進展順利,目標是否按期達成而歡喜憂愁。

2、支持目標達成

團隊成員接受了任務之後,要定期提交階段性成果,當你發現偏差時,及時給予輔導和糾偏,讓成員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摩托羅拉創始人的孫子克里斯托弗·高爾文1997年接任摩托羅拉CEO時,認為應該充分授權,完全放手,充分發揮員工的能力。由於過於放手,沒有適時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一個月才和高層開一次會,即使知道情況不對,也不加干涉,怕下屬難堪,公司日漸衰落,最後在董事會的指責聲中被迫辭職。

放手與干涉要達到一個均衡,就像放風箏,風箏既要放,又要牽。光牽不放,風箏飛不高,光放不牽,風箏最終也會失控落地。

3、給予正向反饋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整個任務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取得進展時,我們要給予及時的讚揚,當他們遇到挫折時,除了給予輔導幫助外,精神上也要給予鼓勵。

心理學家赫洛克做過一個著名的反饋效應的心理實驗。

赫洛克把被試者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做難度相同的工作。

第一組:激勵組,每次工作之後給予鼓勵和表揚;

第二組:受訓組,每次工作後都要嚴加批評;

第三組:被忽視組,每次工作後都不予以評價,讓他們靜靜地聽前兩組受表揚或挨訓;

第四組:控制組,每次工作後不予以評價,而且和其它三組隔離,也收聽不到關於其它三組的評價。

實驗結果表明:激勵組和受訓組的成績最好,被忽視組次之,控制組成績最差。而激勵組的成績不斷上升,學習積極性高於受訓組,受訓組的成績有一定波動。

可見及時反饋的重要性,特別是正向反饋,激勵更可以促進成員的優異表現。

值得提醒的是,反饋一定要及時。如果說及時的激勵是雪中送炭,那遲到的激勵就如雨後送傘,效果大不一樣。

4、沉澱框架資產

每次任務完成之後,建議團隊成員在一起對整個工作流程進行集體性總結,這樣的好處十分明顯。可以形成一套以後可以復用的工作框架,這樣下次團隊再碰到類似任務時,大家就不用重新造輪子了,立刻可以簡單上手。

關於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選擇框架、改善框架,以及如何自己從無到有全新構建框架,可以閱讀YouCore王世民老師的《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

第三步:加強溝通聯繫

螞蟻主要通過釋放化學信號來進行溝通,我們人類的溝通方式要先進得多,但需要傳達的內容也更加複雜。

常常出現說話者對聽話者說了很多,聽話者也連連點頭,結果聽話者做起事情來卻大相徑庭。一問,聽話者往往的回答是「我以為是…」

比較好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對話的時候,說話者說完自己的意思,別急著讓聽話者走,讓聽話者複述一遍傳達的意思,看看是否理解有偏差。為了避免聽話者只是死記硬背傳達的內容,如果能讓聽話者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效果更佳。

經過這樣幾個步驟,如果你們團隊的任務還是應付得疲於奔命,那很大可能就是任務本身已經超出了團隊的能力範圍,建議嘗試下面兩種辦法:

1、減少任務總量

可能之前你們的偶爾表現大大提升了上級的預期,所以下放的任務超出了你們團隊的能力。適當地降低上級的預期,一來任務可以少一些,二來如果順利完成,上級的滿意度更高。畢竟滿意度=完成質量-預期。

2、尋找外援支持

如果任務還是艱巨得吃不消,只能尋找外援,將超負荷的工作外包出去,或者招聘新的員工。

/4/

總結

作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你可能常常會為了任務堆積在手上,安排不出去而煩惱。如何讓任務能交出去,並且一去不復返,簡單來說就是3步:

一、明確共同目標;

二、分配適中任務;

三、加強溝通聯繫。

如果這3步還是不行,那很大可能就是總任務已經超出了團隊的負荷,建議採用下面兩種方法:

一、降低上級預期,減少總任務;

二、尋找外援支持。

最後,提升管理效率,成為更優秀的HR,環球君推薦HR精品轉型課:

HR升級轉型必修的『4門課』

歷時三年錘鍊迭代

已有超1000家企業HR和高管參加學習

★ 更多HR界火爆課程,再不學就OUT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社交寶典 的精彩文章:

專業技術資格、職業資格、從業資格、執業資格有何區別?這篇文章講明白了!
你為什麼越來越忙?卻越來越窮?
追得起想要的,承擔得起得不到的,才是你應該勇敢活成的樣子
為什麼你工作了幾年卻依然原地踏步?

TAG:職場社交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