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才與上師相應

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才與上師相應

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才與上師相應,也不必擔心其他人與上師接觸會減損自己與上師的相應。

這個問題說起來簡單,實踐中卻常常成為大家修行的障礙。

有時候,其他人若比你更接近上師,會讓你感覺不舒服。如果有可能,你甚至會阻礙上師與其他信眾交往。

你相信這種帶排他性質的貪執就是對上師的信心,而實際上,它只會妨礙你與上師、與道友之間的交流。

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領會上師的意趣。

——希阿榮博堪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前面講到的廣大清凈意樂菩提心,為了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並且最終證得無上正等覺、究竟成佛而修行,是加行發心殊勝。

這種正確的發心會像鐵鉤鉤著草垛一樣,提攝住我們的善根,使它不至於在業風肆虐中潰散零落。

這種發心之所以清凈,是因為它遠離貪、嗔、痴、慢、疑;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避免了狹隘。

如果我們不是以這種發心來做事,就會有所期待,期待回饋或至少一個看得見的結果。有期待就有恐懼、怨恨、驕慢和失落。

學佛很多年了,可是你仍然沒有太多的進步,還是那麼容易受傷害、被觸犯,還是經常猶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修行上是否真的有意義?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退失對佛法的信心、退失學佛的熱情簡直太容易了。

2017年夏,上師在扎西持林

一些人希望通過學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像健康長壽、事業順利、家庭和睦。

學佛、行善能積累福報,當你福報足夠多時,的確可以達到這些目標,但如果你福報不夠,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會失望,失去學佛的動力,甚至抱怨佛法不靈、上師加持力不行。

這種心態很普遍。有時它會狡猾地隱藏在我們內心某個角落裡,不仔細觀察就難以發現。

比如,平時做善事、修行的時候你嘴上說為利益眾生,心裡也確實沒想要為自己謀好處,可是等到年底,公司加薪沒你的份兒,你不由自主就開始想了:「今年我功課做得不錯呀,怎麼沒效果?那些福德都到哪兒去了?」

你看,在內心深處我們還是很難完全不為自己打算。

——希阿榮博堪布

GIF/5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洲網站 的精彩文章:

千年古剎靈隱寺啟建盂蘭盆法會
靈隱寺施放五大士瑜伽焰口
「叛逆」的佛陀
什麼叫做隨喜?隨喜分為哪幾種類型?
我的心,永遠不會絕望

TAG:菩提洲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