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行白鷺上青天!千年運河再現杜甫絕句美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千年運河再現杜甫絕句美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杜甫用優美的詞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雅、動靜結合的自然畫面。這樣的千古《絕句》如今就出現在北京,我們的身邊——

最近,通州台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發現,穿村而過、擁有千年歷史的蕭太后河引來上千隻白鷺棲息。到今年年底,蕭太后河整治工程就將完工,屆時,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

通州台湖鎮鋪頭村,數只白鷺在蕭太后河畔駐足,悠然自得。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鋪頭村北的蕭太后河邊。河水清亮,倒映出大朵白雲,成群的白鷺邁著長腿在淺灘中覓食,顯得悠然自在。

「天蒙蒙亮的時候白鷺最多,水裡、天上、樹叢里到處都是,少說上千隻。」在河邊住了半輩子的村民劉安慶說,上千隻白鷺同時在這兒落腳,他還是頭一次見著。早在一個月前,這些「貴客」就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一個多月過去了,成群的白鷺仍在此流連,而且越聚越多,似乎決定從此紮根蕭太后河。

良禽擇木而棲。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的20種鷺科鳥禽中,屬白鷺最珍貴。這種優雅的白色大鳥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裡,因其對環境較為挑剔,又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

此前多年,由於蕭太后河遭受嚴重污染,已經多年未見成群白鷺落腳。如今,隨著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小魚小蝦漸漸回來了。「有吃有喝,白鷺安家也就不奇怪了。」劉安慶說。

不僅是通州區,此前,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濕地也曾有上百隻白鷺現身。

張家灣

蕭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至今有千年歷史。它橫穿朝陽、通州,全長24公里。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口、產業的迅速發展,蕭太后河沿岸的污水處理能力顯得較為滯後,每天數萬立方米污水直排入河。在附近村民的印象里,前幾年,蕭太后河臭不可聞,魚蝦絕跡,村裡人人繞道走。

蕭太后河通惠排乾渠至通馬路段項目效果圖。

2016年,本市啟動了蕭太后河生態修復工程,朝陽、通州兩區聯手開展上下游溯源治污,封堵排污口、清退低級次產業。同時在兩岸打造濱水林帶,恢復自然生態。

眼下,隨著定福庄再生水廠、碧水污水處理廠的竣工投用,蕭太后河的入河污水已經大大減少。曾經的臭水溝,如今正一天天恢復水清岸綠。

漕運歷史的重要見證——通運橋。

到今年年底,蕭太后河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為了保留漕運歷史,五環以下的3.4公里河段還有望實現河面行船通航,供遊客乘船觀賞。屆時,蕭太后河將恢復「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景象,周邊居民也將多一個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撰文 │ 朱松梅 馮維靜

攝影 │ 唐建

編輯 │ 曾佳佳

部分圖片來源:北京日報資料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方庄樓頂「最牛違建」開拆,走進內部讓人驚訝!
精緻!景山新增「迷你版萬春亭、壽皇殿」!
北京800餘街巷發起大會戰!衚衕的天空將再現澄凈之美
記憶中的北京天文館: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