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孩兒都十好幾了,有的不識數,有的成天爬高上低……大詩人為此染上了酒癮!
小 歷 史
1198、兒不讀書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少學琴書,熟讀儒家經典,仕途不大如意,僅做過彭澤縣令(今江西九江境內)。公元405年十一月,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辭官歸田。也許辭官後住所遠離城市,學習氛圍不好,陶淵明的五個兒子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都不喜讀書。陶淵明《責子詩》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好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有的兒子懶得出奇,有的兒子不識數,有的兒子整天爬高上低摘果子……兒子既然如此不成才,陶詩人只好寄情於杯中之物了。
1199、巢居穴處
司馬光退居洛陽,埋頭寫作《資治通鑒》,為防暑降溫,專門挖了座地窖作書房。當時,大臣王拱辰在洛陽亦蓋有豪宅,堂屋共計三層。 洛陽街頭有俗語曰:「王家鑽天,司馬入地。」樞密院長富弼問常居洛陽的大學問家邵雍:「近來洛陽有啥稀罕事?」邵雍回答:「王拱辰巢居,司馬光穴處。」富弼大笑不止。
1220、不著夷服
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自古而然。南唐翰林學士徐鉉隨皇帝李煜投降北宋,被授予散騎常侍的虛職。到了首都開封恰逢冬日,見朝中大臣及士大夫都身穿皮草禦寒,徐鉉冷笑著說:「中原人士竟然戴著氈帽、披著毛皮大衣,跟北方夷狄一樣。」一天上朝,見其女婿吳淑亦穿著毛裘,徐鉉怒而責之曰:「吳郎士流,安得效此(你是有文化的人,咋這樣穿戴)?」吳淑對曰:「晨興霜重,苦寒,然朝中服之者甚眾(太冷,不穿不中啊,大家都這樣)。」徐鉉氣哼哼地說:「士君子之有操守者,亦未嘗服。」徐鉉確實有骨氣,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徐鉉被貶至邠州(今陝西境內)仍拒絕穿皮草制服,終於為寒氣所傷而病故。
圖片源於網路
手機讀
晚 報


※向王安石要錢說要辦證出家,後變卦拿錢還酒債,弄啥嘞?
※扎心了!長的不好只能被誇「心靈美」…
※只因未及時避讓市長車隊,一巡警竟被市長衛隊杖擊五十四下致死……
※「俺就要娶你妹!咋的?」說狂話的這個人原來是抱了這條大粗腿!
TAG:平頂山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