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才是史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此地失天下失 此地亂天下亂

這裡才是史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此地失天下失 此地亂天下亂

中華大地有多處戰略要地,諸如太行山、南中、漢中、徐州、山海關等等地方,不過要說到一處地方能關係到天下興亡,堪稱古代第一戰略要地,還是當屬河套地區。

清初沿革地理學家顧祖禹有這麼一句話點評河套地區對古代中國王朝的重要性:「陝西據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陝西之在天下也,猶人之者頭項然,患在頭項其勢,必至於死。河套南望關中,控天下之頭項,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簡單的說就是陝西是中原的頭,而河套又是陝西的頭,這個頭中之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什麼說河套地區有如此重要性呢?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府谷之黃甫川,入內地迂迴二千餘里,環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而此地區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家可以看上面的地圖,河套地區位於蒙古高原和關中的交界處,被陰山山脈給隔開了。

這就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屏障,中原王朝只要守住「河套四郡」的幾個險要處,就能擋住北方草原民族的兵峰,保證關中、中原地區的安全。對於北方游牧民族來說,佔據了河套,則可以作為根據地,南下關中,逐鹿中原,勢如破竹。

然後是河套地區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養馬基地。

其實很多人不明白,就拿北宋為例,北宋疆域也有幾百萬平方公里,為什麼史書上一直要強調,北宋因缺少養馬基地,而一直騎兵不行,然後就被北方政權壓著打。北宋那麼大的地盤,難道就騰不出地方來養馬嗎?

這其實是有偏見的,其實北宋時期有多達九處的馬匹來源地,在知乎上有大神給了我們詳細的答案,這九處馬源地分別是:

西北馬,主要來自現在的青藏及新疆地區;

秦馬,主要來自現在的陝西、山西一帶;

女真馬,也就是從女真人那裡通過海運將東北地區產的馬渡海運至山東;

河北馬,也就是宋遼邊境地區產的馬;

京東馬;京東馬不是說從京東強哥那買來的馬,而是指宋代京東路,相當於今山東全省和豫東、蘇北部分地區所產的馬匹;

淮馬,也就是江淮牌的馬,顧名思義就是江淮地區產的馬;

川馬,顧名思義就是四川一帶產的馬;

廣馬,也就是廣西雲南一帶的馬;

所以宋朝馬匹的來源地不少,馬匹的數量也不少,可是問題還是很大,那就是不是什麼馬都能做戰馬,戰馬也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戰馬,因為戰馬這個東西對產地氣候等等方面都是有極高要求的。

馬種在體格,性格,耐力,爆發力等方面上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造成了有的馬適合作戰,有的馬適合拉車,有的馬適合馱物。騎兵所需要的戰馬,更是需要大馬,而河套地區就是中原王朝能發現的最適宜養馬的地方,首先是河套地處西北,水草豐美、氣候冷涼能牧好馬,然後由於黃河的灌溉,讓此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能植農桑,適合農耕為業的漢民族在這裡生存繁衍,能靠本地的產出維持大規模駐軍。

出了陰山,因為氣候嚴酷,水少沙大,漢民族難以生存,大軍也沒法長期駐紮,而中原其他地區一是水草不豐,氣候太熱,馬匹飼養成本高而且易生瘟疫,難以蕃息。二是中原地區農耕開發程度太高,也無法辟出良田來當牧場。

所以有知乎大神就給出了這樣子的答案,說為什麼河套是中原漢人王朝最適宜養馬的地方:

1.氣候適合馬匹繁殖,「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

2.大片草場,提供草料。

3.距離戰區比較近,本身就在邊郡,轉運比較方便,間接減少馬匹損失。

4.距離中原比較近,同樣方便轉運到其他地區。

第三四點要再說明一下,特別是第四點,馬匹的運輸也是很講究的,路途太遠運送成本高,這對財力是很大的壓力,而且在路上怕發生瘟疫,搞不好一匹馬染病,就讓整群馬都遭殃。

總之一句話,不是其他地方不產馬,而是綜合來看,河套地區是是中原王朝最重要,也是最穩定的騎兵來源,少了河套地區,中原王朝就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強大騎兵了。

咱們再來從具體歷史實例來看河套地區對中國的重要性。

可以這麼說在古代,只要中原王朝控制了河套地區,就能橫掃大漠,而一旦失去了河套地區,那就有亡國之禍,而誰控制了河套,就能逐步控制中國。

早在先秦時期,匈奴人(當時應該叫犬戎人)就因佔據了河套地區,在周幽王時,犬戎人就打進了中原,滅掉了西周。

趙武靈王驅逐了匈奴人,然後在河套地區建立了雲中郡,當時趙國基本上就是無敵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王翦、蒙恬,發20萬大軍卻匈奴七百餘里,建立了九原郡,然後匈奴人就老實了幾十年。

秦二世因內亂又將雲中、九原的邊民內遷,讓匈奴人再次佔領了河套,然後劉邦三四十萬大軍都戰敗,被圍白登山,之後幾代皇帝都只能靠進貢和女人的胸脯來換取屈辱的和平,甚至是匈奴人提出要呂雉去侍寢,大漢也不敢說不行(呂雉當然沒去,卻給了匈奴人很多錢糧和美人)。

漢武帝時期,耗盡了幾代人積攢下的國力、財力,終於讓衛青霍去病等絕世名將,將河套從匈奴人手裡奪了回來,然後漢朝在此設置了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後又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再加上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算是真正的控制了河套。雖然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時丟了河套一段時間,但東漢又收了回來,於是兩漢便能稱雄整個西域地區,佔領了河西走廊,打得匈奴人逃去了歐洲……

三國兩晉時期,中原內亂,內附的匈奴人再次佔領了河套地區,西晉就被匈奴人給滅了,於是就有了五胡亂華等悲劇發生。

而在南北朝時期,河套則成為了群雄爭奪的焦點。先是匈奴劉淵、石勒,然後是氏人苻堅、鐵弗赫連勃勃、鮮卑拓跋珪等都是靠河套這地面上崛起,繼而爭霸天下的。

北朝時期,北魏崛起於河套,滅了北涼,後來北魏權臣高歡將北魏武帝趕回了關中自立為東魏,宇文泰殺掉西魏的魏武帝,然後在關中成立了北周。宇文泰當時只有鮮卑勇士一萬餘,可高歡卻繼承了鮮卑勇士二十餘萬,可是擁有河套的北周最終還是成為了大贏家。隋朝的建立就不說了,因為其就是替北周自立的。

然後隋朝控制了河套,就將突厥打成了東西兩突厥,唐初因中原內亂,不得不向東突厥稱臣納貢,可是大唐佔據了河套,沒幾年發起反擊,最終滅掉了突厥。

歷史的車輪滾到了宋朝,大家會發現在北宋時期,大宋更多是在和西夏交戰,宋夏戰爭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宋朝寧肯放棄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夢想,也要滅掉西夏,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北宋將西夏視為叛賊,覺得是宋朝內部的事,所以是要平亂。其實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北宋朝廷知道,西夏佔據了河套,讓大宋失去了最佳的養馬地,不搶回來,就永遠不可能裝備起一支強大的騎兵,就只能被人壓著打,雖然宋朝有錢向吐蕃、西域、女真和大理等地購買馬匹,可是能買到的數量畢竟有限,而且馬匹來源還得被控制,這是有巨大的戰略隱患的。

元朝就不用講了,再看明朝,明初朱元璋佔據了河套,徐達便能北征蒙古將蒙古打成了韃靼、瓦拉和朵顏三部,明成祖就能北伐韃靼打到斡難河邊。

可是後來明朝衰弱了,等草原民族佔領了河套後,大明就只能被壓著打了,特別是後來女真人更是能經常繞過山海關,經山西南下,時不時就兵圍北京城,實在是讓大明朝臉都丟光了,卻對女真的八旗鐵騎,一點辦法都沒有,最終也亡國了。

所以說河套地區就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而且沒有之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下如相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的書法和王羲之相比差距有多大?

TAG:月下如相 |